陳 榮
建筑企業成本是建筑施工企業承建項目投入的所有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費、人工費、機械費和間接費用。因施工項目一般工期比較長,金額大,涉及的材料品種多,供應商多,人員流動性大,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成本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點,各項管理控制亟待加強。
營改增后,一般征收和簡易征收產生的稅金差異主要體現在進項稅的抵扣和銷項稅的稅率。建筑施工企業進項稅主要來源于大宗主材的進項抵扣,所以材料商的選擇成為關鍵的環節。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征收的是營業稅,凡是取得發票的施工成本就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抵扣。營改增后實行后,企業就營業的增值額交稅,一般征收的項目只有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成本才可以抵扣進項稅,而且在同等條件下,取得高稅點的增值稅發票的比例越高越好,否則就會形成進項稅的缺口,增加企業稅費方面的現金支出,增加企業稅收負擔。由此建筑企業前期的成本規劃中,盡量選擇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優質供應商,減少向小規模企業的采購業務,獲得更多的可抵扣進項稅額的成本費用,成為控制企業成本的重要前提。
機械和勞務在施工成本中占比約為30%,勞務分包的形式直接關系到進項稅率的高低,影響施工成本總額和稅金支出。同樣是分包業務,清包工、甲供材和專業分包,分別定性為簡易征收和一般征收,產生的銷項稅就有3%和9%的區別,對進項稅抵扣也有不同的要求。施工機械的綜合單價租賃模式因為包含人工費,也很難取得高稅點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率也比較低。
建筑施工項目因為周期長,農民工流動性大,而且施工材料和機械種類特別繁雜,供應商數量超多,成本核算的基礎材料收集非常困難。2016 年后,國家推出營改增的稅制改革,明確了四流合一為進項稅抵扣的前提,合同管理,票據管理,民工信息歸檔成為成本核算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
營改增之前,建筑施工企業就開票額計征營業稅,沒有進項稅抵扣的概念,沒有一般征收和簡易征收的區別,財務人員就是見票做帳,只要保證資金進出真實準確就可以了。營改增之后,增值稅的進銷項抵扣計算貫穿整個工期,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現金流,增值稅的管理對企業的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家實行營改增的目的是要從制度上解決營業稅制下重復征稅的問題,實現增值稅稅制下的“環環征收、層層抵扣”,讓稅收制度更科學合理。做好了增值稅進項稅的管理,可以大大地降低企業的成本,節約企業的稅金支出,否則利潤空間就會被不斷地壓縮。因此企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建立供應商備選庫,完善對供應商的對比篩選流程。建筑企業的成本以人工、材料、機械三方面為主,其中材料大約占成本總額的60%,是成本中進項稅額的主要來源,因此增值稅因素是對供應商考核的重要指標。首先,要各供應商提供單位營業執照,建筑資質證書、安全生產許可證等資料,核對其業務經營范圍,防止超范圍經營,超資質經營,防范法律和稅務上的風險;其次,要就各供應商的信息建立檔案庫,列示各自的產品優勢、價格優勢、結算方式、稅務資質等級;最后,才是綜合考慮價格、發票稅率、結算方式等因素對成本和稅金的影響,選擇性價比最高的且具有一般納稅資格的供應商,擇優簽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采用集中采購方式,統一談判,分別簽約,保證供應商的各項專用發票應收盡收。除了零星輔材,盡量不要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的供應商,從源頭上保證進項稅的來源。
高稅率的大主材、專業分包、機械租賃的抵扣是進項抵扣的主力,也是企業利潤的增長點,一定要選擇高稅率供應商;加氣塊是挖掘進項稅的突破點,盡可能選擇高稅點的供應商。輔材和人工是成本額的調節項,優化這幾個項目的成本占比和稅率是成本管理的核心。
建筑企業的成本中人工和機械是除材料之外占比最大的成本項目,選擇適合的勞務分包方式和適宜的機械租用模式是進項稅的重要補充形式。在工程項目勞務分包中一定要堅持成本與稅金之和最小的原則,盡量采用專業分包模式,爭取獲得高稅率的專用工程發票進項稅的抵扣;機械租賃盡量選擇大型的專業的租賃公司盡量取得可抵扣進項稅的高稅點成本發票。而且,在人工和機械費用的結算過程中一定要遵守政府和稅務機關的有關實名制的規定,設立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直接將工資劃入農民工個人工資支付銀行卡,保護農民工利益,建立企業的誠信,規避勞務糾紛和政府罰款。
建筑企業在營改增之后需要規范合同的管理,從合同簽訂環節入手,對單位的各類合同范本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強化合同中增值稅的條款。建筑施工企業以材料采購、機械租賃合同和勞務合同為主,增值稅條款是合同的中心內容,簽訂合同一定要明確以下有關增值稅的條款:結算發票的類型是可抵扣進項稅的專用發票還是普通發票?發票的票面稅率是多少?開票方式是否為差額開票?從法律層面上保證各類成本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應到盡到,盡可能稅率從高。同時,要明確合同的主體、開票單位、收款單位一致,在合同環節就確保四流合一的真實性,勞務合同還要注意有關人工費結算的節點,實名制發放的方式,既要保證企業的資金流,也要調動農民工的積極性,盡量縮短施工工期,提高經濟效益。
營改增的實施避免了營業稅的重復征收,但是國家稅務總局十分重視對專用發票的管理,明確把“四流合一”定為進項稅抵扣的前置條件:建筑企業財務及納稅核算管理需要滿足合同流、貨物(服務)流、資金流和發票流,否則視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不但不能抵扣進項稅,還可能受到處罰。因此,施工現場的收發貨一定要有正規的手續,收貨一定按增值稅發票清單驗收,大材料的磅單、驗收單位等原始單據要連號保管,整理歸檔,少發貨一定要查明原因,及時補足,確保發票量與收貨量一致。出庫一定要有相應的出庫單,發貨人和領料人簽字確認,確保業務的真實性。各材料進出庫的單據要分門別類整理好及時上交財務入賬。財務人員依據合規的原始憑證核算施工材料成本,對于改變用途的材料的進項稅一定要該轉出的及時轉出,做到合法抵扣,不偷稅,不漏稅。在勞務資料的管理中要側重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的落地,不僅要每月做好考勤表、核算農民工工作量、編制好的工資表由農民工本人簽字確認,通過其設立的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直接將工資劃入農民工個人工資支付銀行卡;還要收集好每批民工的身份信息資料,做好農民工工資發放流水單及個人信息資料的歸檔管理裝訂成冊,以備稅務機關核查。
成本核算是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的過程,是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的成本核算除了做好日常的核算監督工作,還要加強材料進項稅的管理力度,由單純的錢的核算轉向稅的核算。在進項稅的管理中所有的財務人員應該樹立起錙銖必較的心態,對于機械、人工費和間接費用中的進項稅也要做到應抵盡抵。比如間接費用中管理人員的水電費、辦公用品、咨詢費、路橋費、火車票、住宿費的進項稅都是可以抵扣的,財務部門就加強對員工進行增值稅知識的宣貫,點點滴滴地收集進項稅額,積少成多,創造每一分稅收收益。增值稅是按月以銷項稅和進項稅的抵扣之差申報繳納的稅收,成本核算一定要認真仔細,密切關注當月進項稅的到位情況,預付貨款的供應商要按合同約定條款及時催收相應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核查國稅發票勾選認證系統中尚未認證的早期發票,分析未勾選原因,核查是發票遺失還是忘記勾選,防止增值稅專用發票錯過360 天的抵扣期限,避免進項稅的損失,增加不必要的稅收支出。建筑施工企業還要嚴格核查收取的各類進項發票,對于票面信息填寫錯誤,沒有按規定在備注欄中標明項目信息的一定要用時退回,簡易征收項目的專用發票不僅不能混入一般征收項目中抵扣,還要在進項認證后及時作進項稅轉出,防止出現滯留票。
實行營改增是為了讓建筑業規范自己的行為,在市場中進行精細化的管理。科學的管理是企業利潤的源泉,營改增后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管理從錢的管理過渡到稅的管理。只有深刻領會了增值稅的相關法規,樹立起競爭意識,把增值稅管理在成本管理各個環節做到真正落地,才能充分享受到國家稅收紅利,為企業挖掘更多的利潤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