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玉芬
摘 要:本文回顧了近幾年商業車險條款費率改革的歷程,分析了這幾次改革成效及影響,結合2018年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在試點地區的運營情況,以及對中小財險公司經營的影響,分析新形勢下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若全面鋪開后,中小財險公司如何通過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業務轉型等方面達到在改革中進行自救及尋求更好發展。
關鍵詞:商業車險改變 ?中小財險公司 ?經營管理 ?建議
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以下簡稱“商業車險改革”)是中國保險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規范車險市場、完善車險管理制度、改進車險承保和理賠服務,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歷次改革看,2000 年以來,車險經歷了數次改革,特別是最近連續三次費率改革,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著階段性的改革影響。
一、近幾年商業車險改革歷程分析
2015年6月啟動的改革,目的是以商業車險建立以示范條款為主、創新型條款為輔的條款形成機制;賦予并不斷擴大保險公司定價自主權,降低消費者成本,讓利消費者的目的。2018年4月份,中國銀保監會決定在廣西、陜西、青海開展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試點,標志把商業車險打破原有模式,這次車險自主定價改革與以前歷次改革不同,它是把定價權還給市場,是徹底的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
二、商業車險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分析
在2015年的條款和費率改革中,保險公司通過“自主渠道費率調整系數”和“自主核保費率調整系數”獲得部分自主定價權。全國范圍內上述兩個費率調整系數的浮動區間分別為[0.85-1.15],深圳地區的浮動區間分別為[0.75-1.25],后因改革要求,又降至雙0.75。不斷下降的費率可以看出本輪商業車險改革帶給消費者的改革紅利,在56家經營商業車險的保險公司中,49家公司在商業車險改革后一年較前一年單均保費有所下降,占比87.5%,2016年底,商業車險車均保費較改革前下降5.3%,減少保費250億。 在理賠方面,47家公司在商業車險改革后一年較前一年案均賠款有所上升,占比83.9%,說明消費者購買車險的成本下降且車險的保障程度上升,消費者獲得感得到提升。
而2018年在三個試點地區試行的商業車險自主定價改革,更是一改到底。以廣西為例,從2018年10月底開始,全省各產險主體公司全部完成了商業車險自主改革產品的上線。上線后,廣西各主體公司紛紛給出地板價,0.3折的保單較為普遍,廣西私家車市場商業險價格出現跳水式下降。經統計,廣西市場舊車自主折扣均值為0.37-0.52之間,并呈現繼續走低的趨勢。從2018年11月份至12月份數據來看,當月汽車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10.96%、-10.31%。車均保費下降,消費者投保意識增強,保足保全的增多。
三、商業車險改革對中小財險公司的影響
每次改革,必然帶來市場的變化。保險市場在金融領域中是競爭比較充分的市場,商車改革是市場化改革,隨著不斷深化,市場規律的作用將逐步擴大,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規律。特別商業車險改革后,中小公司在產品定價能力、產品創新能力,盈利能力、銷售能力、服務能力等方面,均弱于大公司,故在經營管理上將面臨巨大影響及挑戰。比如,在定價能力上,誰的數據多,誰就有優勢。隨著車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引入,保險公司可以開發創新型的“從用”定價模式的車險產品。而中小財險公司本身因產品單一,客戶群體較小,在商業模式構建、數據標準制定、定價模型開發和客戶差異化管理等方面都基本上無數據支持,無法細分產品、細分客戶群,造成定價不準,給經營帶來較大不確定性的影響。另外,在服務能力上,因車均保費降低、消費者保足保全意識增強,理賠服務要求將進一步提高。但中小財險公司無論在理賠隊伍建設、理賠硬件設施、理賠專業化服務、理賠現代科技支持上,均無法與大公司的雄厚實力相比敵。故商改后,在服務上如果出現明顯差異,則帶來一系列經營影響。
四、中小財險公司在改革中如何“自救”的幾點建議
中小財險公司要在改革謀得生存和發展,需要打破原有靠費用、靠單一產品、靠傳統銷售等的經營的模式,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轉變經營思路,找準市場定位,尋求立足點。
(一)“避其鋒芒”求創新
選擇大公司關注度不夠、發展能力水平不強的領域發展,找準市場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中小財險公司需要繼續做好產品條款的創新工作,為保險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的商業車險保障和服務。可以通過產品細分、客群區域細分等來獲得競爭優勢。商車改革后,中小公司要回到核心競爭力上面,未來出路是做專、做細、做精(細分和差異化)。產品端更專業、專注細分市場、做精產品服務或定價。
(二)規模增長向效益增長轉變
在以往的市場競爭中,普遍存在以市場份額論英雄的現象。但商改后,保費充足度不足、賠付上升等,必將帶來盈利縮水。如果還是一味的打費用戰、價格戰,勢必死傷一片,造成生存都受威脅。特別是對于小公司而言,單一靠費用搶規模,是無法打持久戰的,反而會帶來生存危機。故中小財險公司應該在盈利險種和優勢客戶中做文章,在產品定價上,對于品質好的多傾斜,留住優勢客戶。同時提高綜合管理水平,控制成本開支。培養專業理賠人才,擠壓理賠水分, 降低理賠成本等。
(三)尋求多元化發展,避免單一
大部分中小財險公司,均經營險種單一,比如車險占比高達80%以上。故一旦車險市場有波動,公司經營也將面臨重大挑戰。雖然目前車險在產險總保費占比中的龍頭地位還是保持不變,但是,中小公司應該尋求轉型,不應該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比如目前老百姓對于自身財產和健康越來越重視,追求的提供更強的風險保障和更好的保險服務。故中小財險公司除了在車險產品中進行創新以外,還可以在短期意外建康險、財產保險、責任保險等方面做出創新。
(四)理賠服務個性化
大公司在理賠人才、理賠硬件上固然會比中小公司實力更加強大。但是大公司整一套的理賠流程、理賠環節,自然更加復雜。中小財險公司可充分利用自身靈活性的優勢,從報案、立案、理算、支付等時效上下功夫。從2018年廣西機動車輛保險理賠服務質量測評情況的通報來看,前五名中,有三家屬于中小財險公司,故中小財險公司在理賠服務的靈活性上更加突出。從而,可以繼續深入研究理賠個性化、一體化服務,想消費者之所想,樹立良好的服務品牌。
(五)改變現有銷售模式,線上線下結合
對于中小財險公司而言,依賴代理渠道或者車商渠道較多,而直接渠道中,也多數屬于買單收單模式。而且雖然直接業務渠道受改革影響較小,但從長期看,直接業務渠道受互聯網保險等新興渠道的影響會越來越大,直接業務渠道面臨著新興渠道沖擊以及轉型升級的挑戰。故應改變“被掐著脖子喘氣”的現狀,做到把客戶資料撐握在自己手里。網銷渠道,是目前最需要重點開發的渠道。在互聯網+1時代,沒有網銷,沒有人工智能技術,則公司將逐步被淘汰。故應在網銷上下血本,雖然前期投入成本較高,但后期盈利主要體現在續保保單上。網銷不但能提供續保率,更重要的是也提供了了數據資源,為保險公司后續大數據分析、客戶區域模版細分等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楊斐滟.我國商業車險改革評析[J].保險研究2018(05).
[2]周炯,林喬,寧雪晴.新常態下商業車險改革對財險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J].保險理論與實踐,2016(05):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