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湖
傅抱石是聞名中外的畫家。在傅抱石的女兒、畫家傅益瑤的印象中,傅抱石畫畫有一個“養”的過程。這種“養”就是構思、打腹稿。下筆后,傅抱石總是先快速地畫一通,畫出一個大體框架,然后再在里面添加其他東西。
有一次,傅抱石要畫一幅尺寸很大的畫。沒過多久,他就停筆將畫掛起來了。初看上去,那幅畫什么也不是。妻子調侃說:“你這不是‘鬼畫符嗎?”其實,傅抱石在作畫之前心里非常有數,早就謀篇布局好了。過了一會兒,傅抱石就開始小心地在這里添幾筆,在那里畫個人。一幅大氣磅礴的山水畫在他的筆下慢慢成形。
傅抱石說:“在畫紙上添加內容時,要加得不著痕跡,同時,又要像一道謎,讓觀者去猜,初看不曉得哪個地方好,再回過頭來重新揣摩。”
傅益瑤非常喜歡父親的畫,尤其是他畫的人物肖像畫。畫一幅“大畫”,傅抱石可能30分鐘就能畫出一個輪廓來,但是,人物的眼睛他要畫很久。一雙眼睛,傅抱石可能畫一個多小時。在傅抱石的筆下,男子的眼神總能透露出高遠的志向,而女子的眼神則情深意婉。
傅抱石說:“畫家應該把自己(人)和造化(天)渾然融解……天人合一,物我兩忘,運之于筆。這即是畫。”這也正是傅抱石“養”畫的秘訣所在。
作畫如此,其他事情何嘗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