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富 宋博
摘 要:建筑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同時也是人文與自然的融合。我國古代衙署建筑以其蘊含的建筑美感和人文思想反映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技術。文章從南陽府衙的整體建筑群、大堂及地域三個方面對其體現的建筑藝術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南陽府衙;建筑;藝術
南陽府衙始建于南宋咸淳七年(1271),是我國唯一一處保存完整的府級官署衙門。南陽府衙是古代皇宮建筑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重要實物標本,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等研究價值。
1 南陽府衙建筑群的整體藝術美感
南陽府衙是我國明清時期官式建筑模式的代表,具有“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前衙后邸”等建筑特征,在整體布局上延續著我國傳統建筑坐北朝南、中軸對稱的特點,以中軸線上的建筑為主體,兩側建筑為輔助,與中央主體建筑形成從屬關系。照壁、大門、大堂、耳房、廂房等建筑之間排列嚴謹有序,主體建筑向配房、耳房、廂房呈遞減處理,體現著古代封建社會等級分明的社會制度和禮儀規范。南陽府衙建筑群屋頂主要采用舉架法,屋頂的陡坡向下逐漸緩和,成為建筑的冠冕。再加上屋頂龍頭形的正吻,建筑整體神韻的表現力大大增強。在整個府衙內既有威嚴的大門、大堂、二堂等建筑,同時又分布有槐蔭靜舍、師竹軒、對月軒、愛蓮堂等庭院、園林,體現了人文與自然合二為一的建筑理念,整體上既體現出了平衡與統一,同時也散發著變化的韻律美。
2 大堂建筑的構造藝術美感
建筑是一個時代經濟、社會、思想、科技等多個方面的重要反映,尤其是對于古代文物建筑來說,其所蘊含的歷史美感更是不可忽視的。南陽府衙大堂作為府衙身份的代表位于建筑群的中心,其建設風格體現了整個建筑群的特點,整體采用自然材質建造,在造型、裝飾上沒有進行過多的藝術處理,僅在建筑結構上進行了簡單的雕飾,整個建筑顯得莊重而又樸實無華。而大堂面闊五間、無前墻的設計又使其顯得氣勢雄壯。堂內粗壯的支柱、高大的梁架使其內部空間十分深闊。除公案、屏風等儀仗以外,堂內基本沒有任何華麗裝飾,既充分發揮了材料本來的特性,又展現出一種最為真純的審美。
3 南陽府衙獨特的地域性建筑美感
南陽市處于南北文化交匯之處,傳承楚風漢韻,因此,在建筑上往往在北方建筑的大氣、莊重的特點下又蘊含著一些江南特征。在南陽府衙建筑群中,這一特點尤為明顯。例如,南陽府衙內二堂后內宅門、東西廂房與三堂及三堂東西廂房為采用廊道相連,內宅門前后廊與三堂庭院又采用了回廊結構;半圓形、弓形椽這類北方應用較少的結構在府衙內三堂前廊、東西廂房、西花廳南房前后廊等處廣泛使用;月洞軒廊、天花藻井、裝飾欞格等裝飾所使用的材料既有官家建筑的氣勢恢宏,又有細膩的工藝和巧妙的結構,表現出了江南建筑的特點。南陽府衙作為南陽市地域特征的一個重要表現,體現了獨特的地域性建筑美感,不僅向世人展現了豫南地區古代建筑的風格特色,同時也為相關的歷史、建筑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南陽府衙建筑群既展現了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官署建筑的莊重、嚴謹,又實現了人文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其融合了南北建筑的風格特色,在嚴肅的政治氛圍下體現著一種自由、變化的美,這也使建筑整體的視覺觀賞效果大大提高,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馬金陽.南陽府衙建筑特點及建筑文化研究[J].魅力中國,2016(35).
[2]馬金陽,張青青.淺談南陽府衙古建筑群的文化價值及保護措施[J].收藏與投資,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