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琴
摘要:創新不僅是促進人類發展進步的原動力,而且是一個國家變得強大的必經之路,因此,創新無論對人類、對國家、對個人都至關重要。而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國家強盛偉大的希望,因此必須從小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任何一門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創新,創新與人類的前途命運,與科技的發展前進一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離開了創新,我們只能永遠停滯不前,因此,從小就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生 ? 數學 ? 創新能力 ? 思維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其他科學分析和研究必不可少的數學工具,因此,關于數學的重要性,早已經被科學界們廣泛地認同了。所以,教師要注重在小學生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能夠穩扎穩打的進步,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所以本文主要從鼓勵學生多動腦,積極參與創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踐中創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踐中創新;讓學生暢所欲言,發散創新思維;通過小課題,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的幾個方面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鼓勵學生多動腦,積極參與創新
在我國著名的古代詩歌總集《詩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周朝雖然是一個歷史長久的國家,但是他的核心卻在不斷的更新,這說明了創新的重要性,也說明了我國祖先從古代起就已經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因此,在當下的教學與育人過程中,我們依然要將創新放在首位,積極抓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勤于動腦,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去發現、去探索、自主學習,舉一反三,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小學生成長為國家的棟梁,在學習的路上不斷受益。創新并不是一個枯燥的、乏味的鉆研過程,反而在其中充滿了成功的喜悅、思維的火花、智慧的增長。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材中,其中有一節課是《分一分與除法》,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教授學生如何進行除法計算,但是在學習這一節課之前,學生并沒有經歷過數學思維的鍛煉,即使學生已經參與過數學過程,但是小學生因為年齡和學習時間的問題,并沒有意識到他們所做的事情,其中涉及了數學知識,所以教師必須通過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一步步對除法建立起一定的思維意識,并考慮用除法思維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于是,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班上一共有三十位同學,如果老師這里有六十個蘋果,應該怎么樣進行分配,讓每一位學生拿到的蘋果一樣多呢?”學生們開始竊竊私語,有的學生一直在聚精會神的思考,于是,過了一會兒我開始引導學生:首先,給每一位班上的學生都分一個蘋果,一共需要多少個蘋果呀?學生回答:“需要三十個。”“那么接下來,每個人再分一個蘋果的話,又需要多少個蘋果呀?”學生迅速回答:“也需要三十個?!蔽依^續提問:“那么現在每一位學生擁有幾個蘋果?我們的蘋果分完了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分完了!每個學生有兩個蘋果?!庇谑俏腋嬖V學生,其實這個問題除了用剛才的這種方法,還可以用別的方法進行計算,那就是除法運算。把六十個蘋果分給三十位學生,就可以用60/30,根據學生之前背誦過的乘法口訣,就可以計算出每位學生可以分到兩個蘋果。
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踐中創新
所有學習的知識最終都是為了轉化為實踐,因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十分重要。實踐就是在教學生怎樣將晦澀的理論轉化為實物。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對學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等等都是很好的鍛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是學習知識的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教師在日常的小學生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將理論和操作并重,一方面要鍛煉學生的手動操作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另一方面,在實踐的基礎上補充理論知識。將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活學活用,更加全面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中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小學生數學的《認識圖形》這部分課程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動手操作,加深記憶。我讓學生每人帶了幾張卡紙和一把手工小剪刀到學校。首先,我向學生介紹了什么是長方形,什么樣的圖形是正方形,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等等常見的圖形。之后,為了考察學生是否已經理解了這些關于基本圖形的知識,我開始讓學生們動手操作。首先,我讓學生們用卡紙和剪刀,剪出一個長方形。學生們都開始思考怎樣才能剪出一個標準的長方形呢?他們最終想到了很多優秀的辦法。然后,我又讓學生將剛才剪出來的長方形剪成兩個三角形,這次學生們都做的很快,將長方形對折之后就剪成了兩個三角形。在這個過中,學生們不僅更好的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樣的三種簡單的、常見的圖形,而且他們對這三種圖形之間的關系也更加了解了,并且在剪紙的過程中,學生們還積極動腦,思考怎樣才能將圖形剪得更加標準,相信在這樣的一堂手動實踐課上,學生們一定學到了很多知識,他們的創新能力也一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進步,這堂課取得了很好的成功,學生和我都有很多收獲。
三、讓學生暢所欲言,發散創新思維
課堂的教學氣氛對教學過程的質量,教學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投入的學習,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課堂的氣氛越活躍,學生的思維就更加開闊,參與積極性也就更高,發言更加積極,情緒更加高漲,對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也就理解的更加快速、透徹,由此可見,要更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除了鼓勵學生動手實踐之外,也要讓學生暢所欲言,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這樣的發言過程中,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鼓勵,讓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充滿自信,而不會因為缺乏自信而逃避這樣的課堂發言。具體的教學形式,教師可以采取單獨提問的方式,也可以通過讓學生組成小組,先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再將討論的結果在班級內講出來,供大家進一步思考討論。討論是知識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的過程。
例如在學習《方向與位置》的時候,我首先教會學生怎樣去分辨方向,然后我讓班上的學生每四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分別在小組內討論自己在其他三位學生的哪個方向,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很快將如何辨別方向熟悉了起來,課堂上的氣氛顯得非常的活躍,學生們激烈的討論著。在討論完成后,我又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了檢查,分別邀請了幾位學生來說一說教師在自己的哪個方向,除了一位學生之外,其他的學生都非常順利、快速的回答出來了。相信通過這樣的一堂課,學生們都熟練地掌握了如何辨別方位,并且創造除了自己獨特的辨別方位的方法。
四、通過小課題,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課題的學習在小學生以后的學生過程中會經常遇到,小課程的教學方法具有很多已經被證實了的優點,一方面,小課題通過一個簡單的綜合性的題目來全面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包括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而課題的完成通常是依靠一個學生小組來完成的,所以這樣的學習方式也有利于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要想創新出真實的結果,就必須要借助團隊的力量,因此,這樣的團隊合作能力對小學生來說,也是有很多的好處的。另一方面,課題作業可以將所學習的知識點整合起來,形成體系,對學生系統學習,深入理解所學習的內容也有著很大的幫助,只有將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夠進行有效的創造,創造出優秀的結果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課題的設置一定要科學合理,要符合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體系,不能太難、太偏。
例如,在學習完如何求解圖形的面積這節課之后,為了測試學生的掌握情況,我想到了一個十分適合學生的課題作業。我讓班上的所有學生每四個人分成一個小組,去測量學校中幾個長方形花圃的長和寬,繪制出長方形的平面圖,并且計算出每一個長方形花壇的面積,并將整個過程中所做的工作都寫在一張白紙上,形成一個簡單的課題小報告。經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實踐,最后得出的報告非常的整齊漂亮,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也變的更加團結、更加和諧。我為這樣的一次小小的課題活動取得收獲而感到滿意,在將來的學習過程中,我想我會進一步完善這種課題教學方式,讓這種教學模式被更加廣泛的應用到小學生數學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創新。
五、結語
創新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過去已經存在的知識的利用和思考,從而產生自己的獨特的想法的過程,是發現知識,探索世界的過程。這種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為小學生教師,要不斷的鉆研探索,發現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更好的辦法。從而讓學生成為未來的創新型人才,為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作出更多的積極貢獻。創新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小學生必須從小就養成創新意識,不斷開拓進取。
參考文獻:
[1]康永邦.構建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模塊的基本思路[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7,(08):7-8.
[2]徐龍山.論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7,(20):66-67.
[3]王生文.設疑、操作、求異——探討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訓練方法[J].考試周刊,2017,(09):58-58.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