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慧,吳順領
(西南交通大學,四川 成都 611756)
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目前國內有關翻轉課堂的思辨性研究較多,定量分析和實證探討較少,且早期研究重點主要是翻轉課堂內涵。近年來翻轉課堂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用翻轉課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課堂教學圍繞教學目標的制定、實施和評價等開展,更關注教師“教”的目標達成情況。翻轉課堂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學生課前自學教學視頻,課中實踐互動、協作探究、解決問題,課后反思總結、升華鞏固。
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為達成教學目標單向講解知識,學生被動學習。而翻轉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幫助者、鼓勵者,提前組織教學資源和布置學習任務單,學生遇到問題可以在課中實踐環節進行反饋,獲得個性化指導,有利于因材施教。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交流時間有限,學生主動思考時間有限。而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可自主學習教學視頻,完成學習任務單,課中師生、生生面對面交流,課后學生反思、總結、內化所學知識,全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學生成為課堂主角。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要通過閱讀教材進行課前預習,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通過講解,幫助學生溫故知新,通過布置作業,督促學生課后復習[1]。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體,主要通過講授法傳授知識,師生互動流于形式。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頻繁,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效果和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和鼓勵者,改變以往灌輸、控制的角色,尊重學生的個性和認知、情感需要,尊重學生的成果,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
研究表明,翻轉課堂教學能有效減少學生在情緒、自我概念和人際關系方面的非理性信念及負性情緒[2]。78.9%的學生贊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認為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也有11.2%的學生不贊同這種教學模式,認為沒有學到任何東西;關于教學效果,大部分學生(81.9%)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較好,也有8.3%的學生表示不喜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3]。
有學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分析了將翻轉課堂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優勢:(1)延長了課堂教學時間,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2)理念與技術先進,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3)能實現教學資源共享,解決資源匱乏問題,實踐證明翻轉課堂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學習積極性[4]。
美國教授Robert Talbert從學生視角將翻轉課堂實施過程分為兩個階段:課前和課中。課前,學生主要是觀看教學視頻和做有針對性的課前練習題;課中,學生主要是參與測評、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內化知識、總結匯報及反饋等[5]。以溝通技巧與心理訓練為例,進行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改革實踐,參考富蘭克林結構模型,創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見圖1。

圖1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模型
以溝通技巧與心理訓練為例,該課程主要包括溝通概論,溝通理論、模式與效應,說話的藝術,傾聽的技巧,群體溝通,自我溝通內容。筆者以“說話的藝術”為例,闡述翻轉課堂教學過程。
2.2.1課前學習模塊 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教學方法、搭建互動平臺、整合教學資源、推進課前學習、聚焦典型問題、設計學習任務單。首先,應結合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學生興趣、學生特征、學習環境等,設計學生學習任務單,見表1。其次,提供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知識點清晰、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時間合適的教學視頻,并上傳至教務郵箱和網上作業系統,學生自主下載學習、互動交流,或者擬定課程主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或自創影視作品、PPT、音頻、照片等。最后,教師通過查閱學生作業,發現學生自主學習時存在的典型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
2.2.2課中展示模塊 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組織有效教學,師生共同參與,注重學生的討論交流、學習成果展示,實現知識內化效益的最大化。
(1)課堂討論。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作業反映的典型問題,進行普及化講授和個性化答疑,還要成為課堂討論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生問題解決的鼓勵者,引導學生圍繞重點、疑難困惑等進行小組討論。(2)學習成果展示。課堂討論結束后,組長整理小組討論結果并進行成果展示,教師和其他學生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化學習,并對成果展示情況給予鼓勵性點評。(3)課堂學習評價。采用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方式進行學習效果評價,課堂學習評價包含自我評價、組員評價、組間評價和教師評價。

表1 “說話的藝術”學習任務單
2.2.3課后實踐模塊 翻轉課堂相對于傳統課堂而言,更加注重學生課堂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結果,教師是學生課后反思的促進者、課后實踐的指導者。學生根據課堂學習情況,對方案和學習成果進行優化,然后通過教務郵箱、網上作業系統進行分享交流,也可以通過教師布置的情景案例題等,提升實踐能力,完成知識內化。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變靜態的教育空間為流動的教育空間,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較好地契合了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趨勢。但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推廣應用,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嘗試,總結經驗。
翻轉課堂一般適合30人左右的班級,但學習溝通技巧與心理訓練課程的學生人數多,一般采用大班化教學方式,雖然教學改革效果顯著,但仍存在人數過多造成教學和管理不到位現象。
翻轉課堂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在教育觀念更新、課堂組織能力、優質教學資源整合等方面面臨巨大挑戰,既要將結構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指導學生完成評價反思和知識內化,又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
本文中,教學資源有兩個來源:教師共享與學生自選或自創。無論是教師共享還是學生自選或自創,如果教學資源質量不高、容量不大,部分學習主動性差的學生根本不會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如何確保課前自學資料的科學性和趣味性,是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翻轉課堂的開展需要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相關材料,這對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學習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對于公選課來說,學生出勤率不高,過分注重學分而忽視學習過程。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成為課程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綜合分析教學目標與學生需求,將傳統課堂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結合,發揮兩者的優勢,既不盲目開展翻轉課堂,也不固守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