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程程
摘 要:高職院校作為“未來工匠”的搖籃,在以質量為本的“工匠精神”視閾下,探究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質量提升問題,樹立思政工作質量關、把握思政工作質量現狀、創新思政工作質量提升思路,是新形勢賦予高職院校的新使命,要求我們以“工匠精神”為引領,不斷推進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提質、創優、增效。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質量提升
2017 年12 月,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以質量提升為有力抓手,從目標原則、基本任務、主要內容、實施保障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旨在全方位構建高校思政工作質量提升體系,從而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要求我們自覺樹立起科學的思政工作“質量觀”。高職院校作為“未來工匠”的搖籃,在以質量為本的“工匠精神”視閾下,探究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質量提升問題,樹立思政工作質量關、把握思政工作質量現狀、創新思政工作質量提升思路,是新形勢賦予高職院校的新使命。
一、“工匠精神”傳承:嚴把高職思政工作質量關
“工匠精神”是指匠人對產品和作品質量的執著追求,從傳統手工業勞動者到現代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精神的集中體現,包含了傳統工匠對職業的價值堅守,不懈追求的實踐精神,核心內涵包括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敬業精神和創造精神?!肮そ尘瘛辈粩嘭S富的時代內涵對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質量提升工程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在新時代新形勢下,不斷強化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質量,需要我們以匠人的態度對待“高校思政工作這門‘微雕藝術”,由大入微、精益求精、細致雕琢。若教匠,必先成為匠。教師作為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匠人”,他們“匠心”“匠藝”決定了思政工作的品質和水準,學生作為思政工作的特殊“匠品”,學生的質量決定了思政工作質量的最終高度。
質量始終是高校思政工作的生命線,高質量的思政工作造就高品質、高質量的人才,因此,我們要嚴把思政工作的質量關。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質量觀”,即對思政工作的看法和觀念,“質量觀”對構建高職院校質量提升體系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質量的好壞優劣,“取決于思政工作本身的性能、品質和水平”,集中表現為能否滿足社會發展需要,能否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其衡量的主要標準是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為了切實有效提升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質量,還需以“優質、精良、高效”為追求,在“質量觀”的基礎上設定嚴格的“質量關”,即優質的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精良的思想政治教師隊伍、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產出,以這些標準來審視當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質量狀況。
二、“工匠精神”視閾:管窺高職思政工作質量現狀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全社會迫切要求高等教育的優質和高效的產出,強烈需求能服務于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然而,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存在著高質量供給不足以及有效供給不夠的問題。
一是思想政治教學缺乏時代性。當前,高職院校內思政工作未能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導致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教育方法缺乏創新性。思想政治教學內容陳舊、呆板,降低了對當下“95后”“00后”大學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思政工作便難以有效發揮在學校人才培養中的引領作用,同時也直接影響到思政工作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思政師資力量缺乏專業性。思想政治隊伍的專業性不僅包括思政理論知識,也包含了其他職業素質、社會經驗、價值觀念的要求。高校的思政課教師大都是從學校走到學校的教師,除了掌握思想政治的理論知識外,缺少到社會和進企業的實踐經驗。思想政治教師自身缺乏“雙師”素質,對高職學生實習和工作所要面對的工廠車間、田間地頭、企業單位等的實際情況了解甚少,很難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職業指導和社會實踐指導,更無法及時幫學生解答在實踐、實習和實訓過程中產生的思想沖突和矛盾,進行積極正面的價值引導。
三是思政工作缺乏針對性。高職院校思政工作難見實效,主要原因是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缺乏針對性,脫離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實需求,導致理論教育與教學現實“兩張皮”。從學生層次看,高職學生理論水平薄弱,知識面偏窄,但他們務實求真、踏實能干,高職學生雖然不是理論型、學術型的人才,但卻是動手型、實用型的人才,是未來高級工匠的儲備人才資源。從學制上看,高職學生大都為三年或兩年學制,要求一年時間在校外頂崗實習,因此,高職院校通常只在大一階段開設思政課,而實習期間往往缺少相對應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說,高職學生享受思政教育課堂教學的時間少之又少,這直接或間接影響了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三、“工匠精神”耦合:創新思政工作質量提升路徑
質量是高職院校的發展之基,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既要注重質量,也要注重效益,需要我們厚植“工匠精神”時代內涵,創新推進新時代高職院校的思政工作綜合全面向前發展。
(一)獨具“匠心”提升思想政治教學質量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育高素質“未來工匠”的主要陣地,需要我們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思政課堂。“做思政工作如同‘烹小鮮‘制大餐,既要營養健康,又要新鮮美味”,思政教師要獨具匠心通過新配方、新包裝,深入淺出把深刻的道理講清楚、講透徹,增強思政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課堂教學與專題教育相結合。思政教師也可廣泛搜集鮮活生動的“匠人”案例,“運用活的理論、引用活的案例、使用活的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進而助益于大學生“工匠精神”的領悟和培養。課堂教學與“課程改革”相結合。在“大思政”格局中,要大力推動“課程思政”改革,引導專業課教師不但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充分挖掘各類專業課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讓原本“沉悶悶”的思政課堂變得“熱騰騰”。
(二)錘煉“匠藝”優化思想政治教師隊伍
強化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自身性能,我們需要打造一支優質、精良的思政工作隊伍,全面提升思政教師的專業素養。思政課教師要以“工匠精神”要求自我,不僅要精通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知識,還要不斷用黨的全新理論成果引領高校思政工作。思政教師要不斷增強思政課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教師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性時指出“在學生眼里,老師是‘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要找準情感的“觸動點”、思想的“共鳴點”,提升思政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吸引力,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促進學生德才兼備、全面發展。
(三)熔鑄“匠品”促進思政工作增效
切實提升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質量,要始終圍繞服務學生的根本宗旨,把握學生個性化成長成才的需求?;诟呗氃盒W制的限制,在畢業實習期,建立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制,讓學生在實習單位學習企業文化,學習優秀員工的盡職盡責、高效務實、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精神品質,在頂崗實習期間感悟和體會“工匠精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體驗學習,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將“工匠精神”內化為自己的職業理想和價值追求,這才是強化思政工作質量的最終目的所在。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發展的必由之路。這就要求我們以“工匠”態度嚴把思政工作質量關,不斷增強思政工作的時代性、藝術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用堅實而穩健的步伐邁向全新的發展時代。
參考文獻:
[1]陳寶生.切實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育工作重要講話精神[N].光明日報,2017-8-4.
[2]沈壯海,董祥賓. 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提升[J].思想政治理論教育,2018(8).
[3]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