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粉粉
摘 要: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五千年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孕育出的瑰寶,是所有中華兒女的精神命脈。把握和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是增強民族活力的重要原則,優秀傳統文化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資源、是夯實中國道路的堅實基礎,是熔鑄當代民族活力的理論源泉。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從中汲取養分,對提升當代中華民族活力不無裨益。
關鍵詞:傳統文化;文化自信;民族活力
五千年綿延不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價值意義,是所有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歸宿。新時代給予了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更高追求,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對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實施文化強國戰略具有重大意義。所以,必須始終堅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推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有及其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戰略資源: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當今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根脈和靈魂。“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悠久歷史的長河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理應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源泉和根脈。”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可以為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內生動力。
(一)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文以化之鑄國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以及先進理念,在當代仍煥發著無窮的真理力量。當今世界全球化的實現,給民族文化傳承帶來極強的時代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增強“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中華民族文化是最開放和最包容的文化,這是新時代中國能把握發展機遇,迎接和戰勝一個又一個艱巨挑戰的根本原因。優秀傳統文化的所形成的獨特的民族精神是凝聚中華兒女力量的精神歸宿。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構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樸素的“大同觀”“和合”理念有高度的契合點,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和諧萬邦”的文化基因的高度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切指出:“中華民族的和平信念深深地‘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中”“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為上”,中國人民深信“只有和平發展道路可以走得通”。
(二)普及推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通過系統梳理和創新傳播,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積極主動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并提升民族文化的影響力。事實上,中國目前在國際上還處于“有理說不出”的地步,與國際社會信息交流有巨大逆差。尤其是新時代以來,中國發生更加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的國家形象塑造存在欠缺,西方世界對中國的主觀印象還是沒有發生根本上的轉變,不管是軟實力還是硬實力,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識都存在與真實情況不相符合的現象。
提升民族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融,力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以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早日實現,這是當代國際大背景下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力量的必然路徑。
“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國,就不會有一個名揚四海的孔夫子”,文化軟實力是增強中華民族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支柱,事關民族精神的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凝心聚氣的強大力量,是增強文化自信和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基石。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利于當代中國精神的凝聚,有利于彰顯民族精神的當代現實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中華民族在每一次民族危難中能夠克服艱難險阻、甚至浴火重生,正是因為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深厚力量的支撐。
二、堅實基礎: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有其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向確立,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實基礎是夯實在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之上的,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優秀傳統文化是構建中國道路的基石、引領中國道路的燈塔。
優秀傳統文化所彰顯的民族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的根本原因。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迅速的廣泛傳播,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契合了傳統文化中的樸實的社會理想和價值訴求。不應單純從差異性的角度言說文化,而應兼顧文化的相似性和共通性。馬克思主義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融通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引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出發點,也是傳統文化在今天能夠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的重要因素。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優秀傳統文化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特色道路的性質和底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建設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分割。同樣,“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外來文化,要在中國這樣一個具有幾千年歷史的獨特的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里傳播發展,就必須與中國的文化傳統相銜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融合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必由之路。傳統文化也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基礎力量,更不會產生所謂共時性的傳統與現代之爭。當前我國建設“一帶一路”和中華民族開放包容的文明態勢開辟的古絲綢之路一脈相承的。
三、精神支撐: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源泉,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撐。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肯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意義,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進而凝聚增強每一位中華民族兒女的精氣神。“我國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因為其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強大的前進定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是中華民族破除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前進的強大理論源泉。對此,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對民族文化擁有強大信心。
季羨林先生曾經預言稱21世紀是東方文化的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各方面造就了諸多奇跡。經濟的進步正是因為文化品格的高度提升才得以更快更好發展,文化從精神層面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在面對當代多種錯誤思潮入侵時,文化是國家和民族永不分散的根本保證。文化是最能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價值理念、鮮明的民族特色,能夠凝聚中華民族力量,促進中華兒女的共同文化認知。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五千年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民族活力之中,“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華民族就是因為民族精神共同體的體現,是幾千年思想文化傳承的共同體。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事關當代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重構,是彰顯中華民族基因特色最根本的底色。
中華文化綿延幾千年,深厚的文化傳統是延續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只有堅定地守好中華文化的立場,才能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凝心聚力,中華民族才能以最具獨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是物質的復興,更是文化的復興,要不斷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讓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和價值觀念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李方祥.《中國共產黨與民族文化傳統研究》.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34.
[5][美]菲利普·巴格比.《文化與歷史:文明比較研究導論》,夏克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117.
[6]張立文.《和合學:21世紀文化戰略的構想》上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19.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