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悅 牟變變 王倩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為使生態文明建設得以順利進行,我們必須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然而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的大學生,則成為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重點培育對象。大學生要以自身行動去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力量,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一份貢獻。
關鍵詞: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生態文明踐行
一、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大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程度和生態文明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生態文明建設能否取得預期成果,更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大學生作為我國科技發展的主要力量,必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起導向作用。
(一)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提升素質的要求
年輕的我們還未步入社會,缺乏社會經驗,社會價值觀以及對自身的定位還未完全形成,在精神建設上有很大的可塑性,對社會及自身的認知也不夠全面。在這種情況下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素質全面提升的內在要求。生態文明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態意識與和諧觀念,從而也有效地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
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大學生本身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易于掌握和理解生態文明,并且能夠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法來保護環境,對我國以后的經濟建設和發展將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必須堅決做好污染防治。所以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以及大學生生態文明實踐程度的大小都會影響著我國生態環境未來的發展趨勢。
(三)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作的十九大報告是很振奮人心的,勾畫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路線,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讓我們更加堅定不移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出我們要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是我國整體生態意識水平提高的關鍵,因此對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現狀和踐行進行調查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夠使我們更加清醒的認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現狀,為建設美麗中國,提高大學生素質增強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二、當代大學生生態意識現狀及踐行情況數據分析
(一)關于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度及了解程度
小組在問卷中設計了一些試題來專門測試答題者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了解狀況,從數據中來看,大部分人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了解途徑較狹窄,仍有一部分人群對于相關問題的了解較為匱乏。其中,在“關于了解生態環保知識的渠道”中,網絡電視媒體傳播占了解途徑的絕大多數(81.82%),超過半數人(63.64%)通過書本雜志報刊了解,過半數人(54.55%)通過學校宣傳活動和學習課堂了解,少數人(36.36%)通過學術講座報告了解,超過五分之一的人(27.27%)則是通過與同學或老師交流。在“關于生態文明提出及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會議時間”中,不是很清楚占54.55%,十八大占36.36%,十七屆三中全會占9.09%,十七大占0%。
(二)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在“生態文明建設與大學生的關系”中,受試人群對于個人的環保意識的看法較為一致,其中大部分(90.91%)認為生態文明建設與大學生十分密切;少部分(9.09%)還沒有環保意識,不知道生態文明建設與大學生的關系。在“對綠色消費的看法”一問中,超過一半(63.64%)認為它是一種適度調節的消費,不到一半(27.27%)認為該消費的消費,不該消費的不消費,極少數人(9.09%)認為食用沒有污染的食品是綠色消費。
(三)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情況
從相關數據看,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情況仍需增強。在“關于生活中如何處理自己無用的書籍衣物以及其他用品”中,超過一半(63.64%)會捐出去或使用其他方式,近一半(45.45%)會直接扔掉,少數(18.18%)會掛到網上出售或無償送出。在“關于學校住宿中是否會一水多用”中,72.73%的同學會,27.27%的同學偶爾會。在“關于與同學聚餐時的做法”中,54.54%會按需點餐避免浪費或提醒身別人這樣做,45.45%會偶爾這樣做。在“關于平時打印材料的做法”中,占63.64%的人會雙面打印,占36.36%的人會單面打印。在“關于下課是否會主動關閉教室燈”中,占54.55%偶爾會,占28.37%不會,占17.08%會。在“關于課后垃圾情況”中,過半數人(66.46%)扔在教室的紙簍里,少數人(24.26%)扔在地上,極少數人(9.28%)扔在桌上。在“關于畢業后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專業課書本和相關書籍無償捐贈給學校”中,占54.55%依情況而定,占34.74%愿意,占10.80%不愿意。
(四)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行為
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存在問題”中,極大多數人(90.91%)認為是亂扔垃圾和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品,絕大多數人(81.82%)認為是水電浪費,大多數人(63.64%)認為是公共場所吸煙,過半數人(54.55%)認為是破壞花草樹木,將近一半(36.36%)認為是其他行為。在“關于發現身邊有生態破壞行為的做法”中,63.64%會想辦法阻止,36.36%會向有關部門反映,18.18%認為與我無關。
而對于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和踐行能力,受試人群給出了多種不同的方案。在“關于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和踐行能力的有效措施”中,增加生態文明相關教育課程占81.82%,通過參與生態環保社團組織感觸占63.64%,加大校園生態環保監管和獎懲力度占63.64%,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教育占81.82%,通過良好的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感化占63.64%,其他的有效措施占18.18%。
三、大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現狀
(一)目前大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及思考
現在,網絡信息十分發達,大部分同學是通過網絡了解到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信息及相關知識,以及通過書籍報刊、學校的講座知識宣傳、同學們之間的交流等。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及大力推進,大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耳濡目染,但是在調查中發現,關于生態文明提出及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會議這一點,不清楚的同學占大多數,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同學們都選擇了生態環境建設,可見同學們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知識點連了解的不夠全面,過于狹隘。對于生態文明建設與大學生的關系來看,大多數同學們認為生態文明建設與自己關系密切,可見同學們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這對于推進生態文明的建設十分重要。
(二)目前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情況
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只是一紙空談,更要落在實踐。從調查數據來看,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情況不是很好。在校園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隨地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的現象,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對增強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意識的建議
通過此次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上面存在很大的問題。認識不全面,過于狹隘,以及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對于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意識的培養方面,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加強力度,最重要的是大學生自身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觀念并付諸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作為大學生,我們更應該重視起來,從身邊小事做起。
“以德治國,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方略之一。一些大學生在生活中隨地亂扔垃圾,踐踏草坪,破壞公物等現象,因此德治教育刻不容緩。根據調查數據來看,學校可以加強教育宣傳,組織知識競賽等方式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環境治理方面,我國出臺了多部法律法規,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憲法,可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法律宣傳教育,掌握基本的環保法律知識。與此同時,學校可以開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必修或選修課程,使學生充分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可采取戶外實踐的方式進行實踐教育。
我們處于信息化時代,加強互聯網及電視媒體的宣傳。環保部門及宣傳工作者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宣傳模式,內容新穎,形式創新。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知識進行答疑解惑,突出重點,反映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習近平同志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他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付出一份力量,從點滴小事做起,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