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
摘 要:高職教育應立足于培養學生職業綜合素質,注重打造職業形象設計和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筆者立足于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教育藝術系2015級畢業生的就業狀態,通過對用人單位的調查、學生自我評價兩個方面對100名畢業生的職業素養做調查分析,并從幼兒園對高職學前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需求的角度,闡述學前專業學生應該從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職業素養;學前專業;調查研究
一、強烈的責任感、愛心和敬業精神
優秀的幼兒園教職工不會只為薪水而工作,他們敬重自己的職業,有著強烈的責任意識,在任何時候,任何情境下,都會把使命感注入自己的工作當中,并努力從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義。
同時,幼兒教師不僅是教育者,還是幼兒游戲的伙伴,是幼兒的第二任母親,是幼兒的知心朋友,所以,幼兒教師是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兒時期,又是幼兒情緒情感,個性和社會性飛速發展的時期,所以幼兒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對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眾所周知的是,幼兒教師體罰學生的事件卻屢屢上演,如:北京紅黃藍事件;浙江溫嶺的女幼師體罰學生;上海某幼兒園教師體罰學生等等,每次教師虐童新聞的爆出都讓人觸目驚心,可想而知,幼兒教師的行為將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影響幼兒的一生。《綱要》上說:“幼兒教師要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孩子,以優秀的才能教育孩子,用優秀的教育方法吸引孩子,以真摯的愛感染孩子,以良好的形象影響孩子。”因此,教師是整個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高質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為了使孩子在一個溫馨,愉快的條件下健康快樂成長,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
二、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幼兒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幼兒教師其他素質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與動力,以其廣泛的內容深刻的影響和制約著教師其他素質的發展水平。同時,幼兒教師是幼兒身心發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兒情感發展和心理健康的保證。因此,幼兒教師心理素質的優化直接關系到教師的職業成長和幼兒的心理發展。可想而知,3-6歲的幼兒每天大部分活動時間基本都在幼兒園里,他們與幼兒教師相處的時間甚至超過與父母一起的時間。因此,在幼兒園里,無論是學習、做游戲、還是生活等方面都是幼兒教師來進行管理、指導和培養。幼兒教師對幼兒來說具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影響力。因此,一個心理健康樂觀、身體健康的榜樣者對孩子來說尤為重要。筆者對我系100名學生就“心理健康”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調查涉及以下幾個問題“是否對幼兒的成長報以真誠的希望、幼兒教師在工作與生活中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如何、在與幼兒的交流中是否經常體驗到積極情緒、自我價值感與自我效能感的體驗值如何”,問題的設置從激勵性、自我調控、樂觀、自尊四個方面進行調查,發現我系實習的幼兒教師心理素質總體發展水平不甚理想,存在著幼兒教師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及調節的靈活性能力、自尊、樂觀傾向比較薄弱。大多數學生在工作一個月后,會明顯感覺疲勞,在處理孩子的矛盾、同事人際關系、舉辦大型活動時變得擔憂和不自信。由此可見,高職大學生在經歷定崗實習后要清醒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是職業素養體提升的重要部分,俗話說“給孩子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幼兒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來達到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提高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唯有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幼兒教師,才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才能成為合格的靈魂塑造者。
三、較強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
團隊精神的核心是協同合作,員工的協同合作是提高保教質量的關鍵。在21世紀的今天,競爭越來越激烈,任何組織都需要合作才能取得成功。一所幼兒園的成功應該是全面的成功,單憑某個員工、某個方面的成功,不足以支撐起一所幼兒園團隊的成功。當今幼兒園體現出了多元、速變、市場化、專業化的發展趨勢,幼兒園的發展和管理面臨諸多挑戰,這就需要幼兒園團隊具備盡心、盡力、盡責的團隊精神。
在與幼兒園園長的溝通交流中,往往能聽到幼兒園管理者對于幼兒園實習生甚至是幼兒園教師的無奈。例如:在幼兒園教室衛生的打掃上,原本是一件非常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有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實習生或老師總是來回推諉,“我原本就不是保育老師,為什么我要來打掃衛生,我就是來上課的”;而保育老師又會想“誰規定保育老師就必須每天負責教室衛生...”由于團隊的不協調往往會給教學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有時候主班、配班老師們關系之間的不和諧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們的身心發展。
四、可持續學習的能力建立
在教育發生變革之前,幼兒園教師只是蹦蹦跳跳看看孩子,教一些淺顯的知識就能輕易勝任工作,人們對教師教育的理解主要偏重于職前師范類教育對教師一次性的準備性培養,但是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深入,對幼兒園教師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教師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學習就意味著被淘汰,誰都不能再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時代就能形成足夠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識寶庫,再者,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幼兒也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此,做為幼兒教師更不能幻想一勞永逸的獲取知識,而應該貫徹終身學習思想,將學習做為其職業生涯甚至終其一生的必修功課。與此同時,幼兒園教育的總體水平取決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因此,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對于提高幼兒園教育的質量至關重要。幼師的職業素養是影響兒童學習的關鍵因素,而素質的不斷提升需要幼師生本身持續不斷的學習,進而能夠在職后不斷提升其個人專業素養。從另一方面來講,現代社會,獲得知識的途徑多樣,知識更新的周期大大縮短,剛剛學到的知識有可能就不足以滿足教學需要。種種跡象表明,終身學習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由于時代進步要求教師掌握的多媒體知識。貫徹終身學習理念要打破以往狹隘的知識觀,幼兒園教師有自身的專業優勢,但是在保持優勢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長期幼教領域的學習工作容易造成的知識涉獵面窄,渠道單一,發展乏力的弊端,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打破學習壁壘,多途徑尋求發展獲得綜合性知識。
從國家層面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強調幼師素質和教育質量的提高,實現幼師專業化成為國家教師教育和師資建設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幼師專業化要求幼師不僅要進行傳統意義上的如掌握學科內容、具備必要的教育教學技能等學習,還必須具備一種“擴展專業特性”,包括:能對自己教學的信念和技能,有在實踐中對理論進行質疑和檢驗的意向,幼兒教師的專業化要求教師有意識、有能力通過系統的主動學習和研究,實現專業上的發展。2012年國家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以此來指導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幼兒教師隊伍提供保障,《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從3個維度、14個領域做出了62條基本要求。
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建立需要學生具有自我教育意識和自主學習觀念,在教育教學和工作中學習、提高和充實自己,實現工作與學習一體化。筆者對100名實習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做了調查,分別從“是否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的主要方式、通過專業發展規劃提升自己專業素質”三個方面著手。從調查數據中分析發現實習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水平比較低,幼師上完課后的有效反思數量較少,大多處于被動的反思,不符合教師的自主專業發展要求。因此學生需要重視可持續學習能力的建立和提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王鴻波.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與社會評價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
[2]張紫軍.對高職畢業生職業素養的調研[J].調查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