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耀
摘 要: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是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都要求我們的領導工作和領導干部必須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本文結合筆者從事煤礦工會工作多年的實踐經驗,就調查研究在工會工作中的重要意義和方式方法進行有益探索。
關鍵詞:調查研究;工會;意義;途徑
習近平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干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工會作為“職工之家”,工會干部作為職工群眾的“娘家人”,必須把調查研究作為基本工作方法,切實掌握好、運用好,才能讓工會工作擁有群眾基礎、堅守群眾路線、體現群眾意志、滿足群眾要求,才能團結動員好群眾積極投身于國有企業建設中來。
一、調查研究在我們黨的歷史傳承及重要意義
(一)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
調查研究歷來就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1930年,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提出了“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毛澤東曾經說過,“做領導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親身的調查研究去解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更是高度重視和強調調查研究。2004年,他在富陽市調研時就指出:“學會搞調查研究非常重要。領導干部要身入心入,不要蜻蜓點水,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全面分析情況,見一斑而窺全豹,不要盲人摸象”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調查研究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方法,更是黨執政的重要工作基礎,我們黨多年的執政實踐證明,只有調查研究才能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只有調查研究才能堅定不移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
(二)調查研究是提高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徑
調查研究是一種重要的工作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群眾中聽取意見、掌握形勢、明確重點,通過調查研究提高干部查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調查研究又是一種很好的提高干部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通信手段越來越發達,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領導干部親力親為的調查研究。因為直接與基層干部群眾接觸,面對面地了解情況和商討問題,對領導干部在認識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間接聽匯報、看材料是不同的。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出它的內在規律,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此基礎上作出正確的決策,這本身就是領導干部分析和解決問題本領的重要反映,也是領導干部思想理論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
(三)調查研究是工會工作的重要抓手
調查研究是工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基層工會來講,調查研究是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科學決策的基本途徑,調查研究工作做得如何,直接關系到工會各項職能作用的發揮,反映出工會的整體工作水平。通過調查研究可以推動作風持續轉變,把黨中央和上級工會關于深化工會改革創新和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具體要求傳遞下去,把基層和職工群眾的意見建議收集上來,上下貫通,成為工會干部聯系職工群眾的平臺。通過調查研究可以密切聯系職工群眾,深入體察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在調查研究中增強同職工群眾的深厚感情,強化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最可信賴的“娘家人”。通過調查研究可以提高科學決策水平。把調查研究作為工會干部克服本領恐慌、解決老辦法不能用而新辦法又沒有的重要手段,作為工會工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重要基礎和必經程序,防止信息失真、決策失誤、執行失效,切實增強決策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調查研究可以促進工作落地落實。及時了解情況、發現問題、提出對策,加強調研成果轉化運用,讓工會工作的各項任務落下去,讓惠及職工的各項工作實起來,以真抓實勁、敢抓狠勁、善抓巧勁、常抓韌勁做好新時代工會各項工作。
二、在基層工會中貫徹調查研究工作方法的主要途徑和要求
如何開展調查研究,調查研究不是開個會議、發個問卷,不是收集報表、數據分析,更不是資料疊加、閉門造車。調查研究目的是查清問題本源、促進問題解決,路徑是去矛盾最突出、問題最復雜的地方,方法是摸實況、察實情。
(一)廣泛深入調查是調查研究的基礎
調查研究的核心是察實情。通過調查必須了解清楚實際情況,掌握清楚實際數據,體察清楚民生民意。調查研究是一個聯系群眾、為民辦事的過程。通過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可以了解職工群眾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們黨組織、工會干什么。”所以作為工會干部必須樹立一個基本的工作方法那就是“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面對面就是要必須走到車間隊組,走到基層一線,見人見事,要如實記錄、客觀分析、準確反映實際情況,不能先入為主、以偏概全,不能斷章取義、各取所需,不能避實就虛、回避矛盾,不能提前定調找實證。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邁開步子,既摸清綜合情況又了解典型案例,既聽干部意見又聽職工意見,既了解成績經驗又發現問題和不足,對重要數據和材料加以核實,全面深入掌握第一手材料。“心貼心”就是既要聽群眾的順耳話,也要聽群眾的逆耳言;既要讓群眾反映情況,也要請群眾提出意見。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主動調研,抓住不放。這樣才能聽到實話、察到實情、獲得真知、收到實效。“實打實”就是不能走馬觀花,要把調查研究作為一個干部的常態,要經常性的深入基層,而不是有安排才去,有問題才去,有信訪才去,要把調查研究作為工會干部的基本工作法,作為工會干部的工作新常態,奔著解決實際問題去精準調研,多到職工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多到工會工作基礎薄弱的地方去,多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廣泛聽取基層呼聲、意見和建議,切實把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一件一件解決到位,增強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調查研究的針對性和精準度。
(二)深入分析研究是調查研究的核心
“研究”是調查的第二環節,也是綜合研判,提出對策建議的重要環節,通過調查收集到的數據必須進行綜合的研判,結合政策進行研究分析,才能提出可行的方案,為解決問題提供好決策依據。一要制定好研究課題。調查研究必須有好的方案和課題,要聚焦職工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列出調研題目,做到凡是該掌握的情況就掌握清楚,凡是該研究的問題就研究透徹。二要做好數據資料分析。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調查結束后一定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進行一番交換、比較、反復的工作,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要堅決杜絕只調查不研究,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不解決什么問題的調查研究。三要提供好決策依據。毛澤東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決策就像“一朝分娩”。調查是方法,研究是手段,決策實施才是目的。工會干部開展調查研究一定要抓好結果應用,通過調查解決職工群眾關系的難點熱點問題,通過調查制定出切合單位實際和職工要求的制度政策,通過調查解決好職工隊伍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凝聚好職工,團結好職工,心無旁騖,積極投身于國有企業安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企業改革發展的各個階段,促進和推動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