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教師可以實施“分層教學”,對學生進行隱性分組。通過問題中“設梯”、教學中“預標”、作業中“分層”,充分發掘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質,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從而不斷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整體效能。
關鍵詞:分層教學 小學英語 因材施教
所謂“分層教學”,是指在英語教學中根據學生知識、能力水平,隱性地將學生分成初等、中等和高等水平。針對不同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英語水平上獲得發展和提升。教師可以按照“同質法”或者“異質法”,對學生進行分組。所謂“同質分組”,即將相同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學生放置于一組;所謂“異質分組”,即將不同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學生放置于一組。異質分組,有助于形成組間同質,便于組內、組間協調、溝通。通常情況下,基于學生學習心理,要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多采用“異質分組法”。分層教學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分類指導,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1 在問題中“設梯”,了解學生的學情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問題”這個抓手,在問題中設置階梯。通過“問題”了解學生具體學情。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學生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差異,設置學生通過“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問題,讓學生達到更高一級的學習層次。
如教學小學英語教材4B Unit 4“Drawing in the park”一課時,筆者在學生對公園的景物有了初步了解后,提出了許多不同層次的問題,激發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言語思考。如:①Where are they?②What are they doing?③Whatcan you see in the park?④What can Tim draw? Whatcan't Tim draw?⑤What can you draw?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這是初級階段的學生水平。然后,在初級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等,從而深化學生對知識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能。
問題中設置階梯,也就是提出富有層次的問題。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問題回答狀況進行記錄,引導中等生和學優生提出問題,以便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教學。
2 在教學中“預標”,引領學生的學習
如何保障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質量?在實施英語分層教學中,必須對教學進行分層次預標,讓“學困生吃得了”“學優生吃得飽”。實施目標分層教學,需要教師在掌握學生具體學情的基礎上,緊扣課程標準和教材,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達成不同目標,如基礎性、發展性和提升性目標等。與此相對應,由于目標分層,對于不同的學生,其學習評價也需要分層。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分層教學的作用,提升英語教學整體效能。
如小學英語教材6B Unit 6 "An interestingcotu“ryn一課時,我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制定出不同的目標。基礎性目標是:掌握重點句型一一-Ill ask mye-friend inAustralia,掌握重點動詞或短語的用法,如learn、find out、look for等;發展性目標要求學生掌握be going to結構和由Will構成的一般將來時的區別,清晰地把握二者在運用中的微妙差異,即前者表達的是主觀“意愿”,后者則是談論將來發生的動作或情況。為了促進學優生發展,教學中,我還讓學生設計一份“韋恩圖”或者“魚骨圖”,讓學生理清思路,并給出示范性建議,這可以看成是提升性目標。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主動對幾個國家進行對比分析,進行有意義、有深度、有價值的研究。
3 在作業中分層,增進學生的信心
作業是課堂教學延伸,也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千篇一律,布置相同作業,這種做法挫傷了學優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又讓學困生產生英語學習的畏難情緒、厭惡感。筆者在英語教學中,堅持在學生作業中分層,增進學生英語學習信心。當然,作業分層并不是要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用作業卡設計有針對性的作業。“針對性”是分層作業的靈魂,也是作業分層的重要原則。
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既要“強調”分層又要“忽略”分層。強調分層是因為英語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忽略分層是因為教師要超越固化的眼光和思維,用動態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在尊重學生英語學習差異的基礎之上,全面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效能。
參考文獻
[1]王靜.小學英語高年級分層教學的思考[J].內蒙古教育(理論版),2016(3).
[2]朱明麗.芻議小學英語家庭作業分層設計[J].教師(下),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