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吉奕
【摘要】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合唱教學是一個更高層次的表現,合唱可以說是歌唱的更高境界,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音樂水平,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但是由于合唱難度較高,學生難以控制,因此,在教學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對此教師有必要重視起來,合理應用樂器輔助合唱教學,創新教學方式,保證教學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我國小學音樂合唱的教學現狀,隨后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闡述了樂器輔助合唱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樂器教學;創新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器樂進課堂十分重要,是提高教學效率,落實藝術教育的有效途徑,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音樂內涵,同時也能更好地掌握音樂表達技巧,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如果能夠將樂器訓練和合唱教學結合到一起,那么,合唱課堂教學效率勢必會得到明顯提升,音樂教師應該重視起來,大膽嘗試,通過樂器訓練來創新合唱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提升音樂核心素養。
一、當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傳統單一
當前的合唱教學模式傳統單一,方法枯燥無趣,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學效率自然也會受到影響。很多的教師在合唱教學過程中習慣采用“灌輸法”,導致學生一直處于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合唱訓練過程枯燥無趣,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對合唱教學缺乏重視
在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重難點內容,由于課堂時間緊張,教師很難充分照顧得到每個學生,不能徹底保證每個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發音和呼吸,對此很多教師選擇了忽視合唱教學或是直接略過,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合唱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學生參與不夠積極
合唱教學中需要很多個不同聲部的共同參與,且每一個聲部都需要不同的學生來完成,這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很大。有些學生在合唱過程中害怕唱錯,不敢表現自己,還有一些學生感覺難堪、不愿意唱,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合唱教學效率始終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
二、樂器的學習對合唱教學的促進作用
相對于普通的歌唱教學來說,合唱對于學生音準、節奏、聲調的掌握有著很高的要求,由于能力有限,因此很多學生對此很難控制好,經常出現唱歌跑調的問題,合唱效果也不盡人意。對此,在合唱教學中引入樂器訓練,以此來輔助教學,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由于多種不同樂器的參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會明顯增強,全都積極主動地進行樂器的學習和演奏,課堂氛圍明顯有所改善,對于音樂學習的欲望更加強烈,很多學生甚至不需要老師強調和督促便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
三、利用樂器訓練創新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樂器演奏導入和聲知識
對于合唱教學來說,要想更好地保證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了解相關基礎知識,懂得什么是“和聲”。基于教學初始,很多學生了解的較少,教師需要選擇一些簡單易操作的樂器進行輔助教學,比如口琴,攜帶方便、吹奏簡單,容易操作。
例如,在學習人音版小學音樂《鈴兒響叮當》這首歌的時候,由于整首曲子音域教窄,節奏整齊,變化平穩,而且旋律輕快,所以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首先組織學生利用口琴練習吹奏歌曲的旋律,隨后再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吹奏練習,做好聲部的劃分,由各個聲部分頭完成聲部旋律的演奏,熟練之后合作進行表演,并在此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與合唱有關的知識,通過簡單的講解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和聲,讓學生在口琴吹奏中感受和聲的美妙,體會和聲的優美旋律,這樣可以在強化學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有效激發學生的合唱學習興趣。
(二)利用樂器積極開展聽覺訓練
音準是合唱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學生的音準如何直接影響著合唱效果。由于不同學生對于不同聲音的敏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合唱的音準,有些學生的聽力敏感度較差,因此,唱出來的歌曲也常常出現跑調問題,難以準確找到音高的位置。對此,教師必須要重視到這個問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強學生的聽覺訓練,靈活利用樂器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聽力敏感度,幫助其從根本上克服音準誤區。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學生灌輸合唱的相關概念,使其明白“1、2、3……”等不同的音符排列并不是在一個調上,每個音都是有區別的,隨后利用一些樂器進行展示和講解,讓學生知道樂器上每個按鍵都有不同的音,待基本掌握之后讓其閉上眼睛,教師彈奏出不同的音調,鼓勵學生一邊聽一邊猜,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小學生記憶力較好,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輕而易舉地就提高了聽覺敏感性,有助于克服音準誤區。
(三)利用樂器進行二聲部演唱教學
二聲部演唱是合唱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于這一知識點來說,傳統的教學和講解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不容易記憶,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樂器輔助教學,在引導學生用樂器演奏二聲部旋律的同時幫助學生做到“唱準二聲部”,有效強化演唱技巧,提高合唱教學效率,從而保證合唱表演效果。
例如,在學習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牧場上的家》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豎笛進行輔助教學。首先教會學生演唱一聲部旋律,然后組織學生用豎笛隨琴做二聲部的指法和吹奏練習,并在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識譜能力和吹奏能力。在大致熟練以后,組織一部分學生用“LU”音唱一聲部旋律,然后,另一部分學生用豎笛吹奏二聲部,在過程中引導學生要注意傾聽、相互配合,隨后再次互換。在這種合奏、互聽、合唱的學習過程中唱會二聲部旋律,不僅保證了教學質量,更符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
(四)積極舉辦器樂演奏合唱比賽
實踐活動是學習的重要途徑,對于合唱教學來說也是如此,如果只局限于課堂教學,學生能力的培養必然會受到限制。對此,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舉辦同年級器樂演奏合唱比賽,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登臺表演機會,使其在比賽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和特長,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同時也能通過比賽的競爭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良好的創造性思維,在鍛煉自己的過程中提高器樂演奏水平,豐富合唱技巧,不僅可以鞏固課堂所學,更能做到學以致用。
(五)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引導者,必須要正視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掌握正確的器樂教學和合唱教學方式,不斷強化自己的口琴、豎笛、鋼琴、電子琴等樂器的演奏水平,讓樂器在輔助合唱教學的基礎上逐漸更好地展示出樂器自身的藝術魅力,充分發揮樂器演奏的積極作用;利用自己良好的專業素養讓樂器教學成為學生學習合唱的重要途徑,為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理解音樂奠定扎實的基礎。
四、結語
總而言之,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對此教師應該認識到問題所在,積極找到原因,全面深化合唱教學改革,利用樂器訓練創新合唱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最合適的合唱教學方法,以多樣化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合唱學習興趣,合理設計合唱內容和難度,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從根本上保證合唱教學效率,最終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曉霖.聲樂律動,心隨我動——論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9).
[2]陳菁.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快樂閱讀,2015(16).
[3]胡世軍.關于“器樂進課堂輔助合唱教學”定位問題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中學),2011(11):34-35.
[4]劉萍.基于“小學中高段豎笛教學輔助合唱音準訓練”的探究[J].大眾文藝,2014(15):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