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教學是一種專業性極強的教學活動。教師的教態對教學活動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本文從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態入手,分析教態變異對教學活動的影響,探討舞蹈教師的正確教態及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修養。
【關鍵詞】舞蹈教學;教師教態;修養
【中圖分類號】G658 【文獻標識碼】A
舞蹈教學是一種專業性極強的教學活動。它與一般以板書、教科書為主的教學形式不同,在舞蹈專業課堂里,沒有黑板和教科書,在裝修著鏡子和把桿的教室里,教師就是課堂的靈魂。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增長都將依賴于教師一招一式的言傳身教,學生身上各種技術性的毛病,也要靠教師逐一修改、糾正。由于舞蹈教學活動中的這一特殊性,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將對教學活動產生極大的影響。本文試從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態入手,分析教態對教學活動的影響,探討舞蹈教師的正確教態及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修養。
舞蹈教師的教態,是指舞蹈專業課教學中教師的言談、舉止的總和。教師正確的教態,能使訓練在和諧愉快、充滿拼搏精神的氛圍中進行;反之,教態的變異則會影響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嚴重者會引起不良后果。
一、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師教態的變異情況分析
(一)情緒化的教態
教師把課堂外的情緒帶進課堂,以自己的情緒定喜怒,高興時在課堂上眉開眼笑、忘乎所以,不高興時往往遷怒于學生,更有甚者還向學生宣布“今天沒心情,你們自己練吧。”這種情緒化的教態,破壞了課堂的學術氣氛,使學生容易產生“舞蹈課堂是隨意的”的錯覺,導致學生形成不良的學習態度。筆者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在民間舞課上,一個平時面部表情做得很好的學生,那天突然板著臉做動作,訓練中不論如何啟發都無濟于事。課后將其留下詢問原因,其答復令人吃驚:“沒心情!”經過耐心開導,她告訴筆者她是從啟蒙老師學來的。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教師變異的教態對學生正確學習態度的形成影響有多大。
(二)語言粗俗,打人罵人
在課堂中教師使用粗俗不堪的語言,說話隨便,毫無約束,在學生完成不好動作時破口大罵、粗口連篇,更有甚者對學生大打出手,課堂氣氛令人煩感。從客觀上分析,此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在于教師急于求成,而學生的能力又無法馬上達到。一方面,違反了教學活動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客觀規律;另一方面,忽略了人與人之間平等相待、禮貌相處的道德準則。老師自身的素質修養低下,是這種變異教態發生的根本原因。
(三)任意延長說話時間中斷訓練
運動生理學告訴我們,任何一種運動訓練都具有它的連貫性,舞蹈訓練也不例外。在課堂上任意延長說話時間中斷訓練,打斷了學生運動生理的連貫性,使學生本來汗流浹背的身體突然冷卻,極易誘發感冒、關節炎等病癥,而處于興奮狀態的肌肉,長時間靜止后回到松懈、休眠狀態,這時如果又接著訓練則更易于引發學生摔傷、損傷事故。如此任意延長說話時間中斷訓練,是很不科學,也是相當危險的。
另外,還有諸如課堂上教師旁若無人地與其他人高談闊論,或衣冠不整、在教室吃東西等是極為不正確的教態。
二、舞蹈教學中教師的正確教態
(一)教師的課堂語言
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課堂語言,包括訓練開始前的集合概說、訓練中語言的表述以及訓練結束的小結。在進行專業課訓練之前,教師往往先集合學生,簡短地概說本節課的主要訓練內容、訓練目的。這是一種“戰前動員”式的講話,它的作用是使學生了解當天的訓練內容,了解教師的訓練意圖,以更好地配合教師共同完成訓練計劃。這是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產生教學關系的第一個內容。此時,教師傳遞給學生的教態信息應是親切、嚴謹而又堅定、自信。
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看,任何一種體能訓練都不可避免地會使人產生疲勞或痛苦的本能感受,而隨之俱來的心理反應則是對痛苦、疲勞以及對運動中完成動作的無把握性的畏懼心理。因此,把教師訓練前的講話定位在親切、嚴謹上,一方面減輕學生訓練前緊張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又給學生造成一種良好的、治學嚴謹的學術氛圍。
訓練中的語言,指貫穿于整堂課的教師的言談話語。我們把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語言要求概括為“準確、形象、簡煉、親切”。“準確”,即對一個動作的講解,不論是動作的規格、要求還是節奏、表演、舞蹈感覺等,教師都應準確無誤地表達給學生;“形象”,即把復雜的動作規格和要求變為形象的描述傳授給學生。由于舞蹈教師面對的最初受教育者大都是10—16歲的青少年,年紀較小的孩子智力發育尚未完善,理解能力亦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因此,把一個動作的要求形象地描述或比喻為他所熟悉的東西,更能收到預期效果。“簡煉”,即教師的語言表達要簡單、凝煉。舞蹈教學活動,有一個體能訓練的運動連貫問題,教師在課堂切忌長篇大論,應以最簡單、明了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要求。“親切”,教師用親切的語言上課,可以減少運動強度給學生帶來的各種不適,避免逆反心理的出現。
訓練中的結束語,是整堂訓練課的總結。教師可以在此時講評當天課堂教學的效果,對學生提出表揚、批評或希望以及布置課后訓練作業等。從以上分析中可見,教師的課堂語言表達在舞蹈教學活動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氣氛和訓練效果。
(二)教師的課堂示范
舞蹈教師的課堂示范,是“由教師親自塑造為學生效仿的形象”。[1]舞蹈教師的訓練對象在入校前大部分從未接受過專門訓練,因此,教師們必須從簡單到復雜、逐個動作進行示范。學生要從教師身上看到他(她)所要學的動作形象,并經過模仿變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從這個意義上說,舞蹈教師的課堂示范就是舞蹈教學活動的教科書。要求教師的課堂示范動作必須具有高度的準確性和完美性,而這種準確性和完美性來自于教師對每一個動作清晰的概念和自身功底的磨煉。
做課堂示范,首先必須對該動作的規格、要求有一個清晰的概念表述。如“一位擦地”,教師必須把一位的站立、抬頭、脖子上立、挺胸、肩胛骨夾緊、收腹、腿的收緊和外開、直立等要領向學生一一表述,然后準確地做出主力腿直立、收緊、外開支撐人體的動作,并把動力腿收緊外開、延伸、繃腳的動作要求清楚地展示給學生。學生接受了這樣的概念,再經過示范動作,便能很快掌握動作要領。
要做到課堂示范的準確性和完美性,除了有清晰的動作規格概念外,教師自身對動作的駕御能力也非常重要。因為清楚的概念要通過教師的動作外化展示出來,這就對教師提出一個自身功底的保持和磨煉的要求。
(三)教師的課堂分析
教師的課堂分析,包括教師對每個動作的規格要求的分析,也包括教師對學生所完成動作的分析。其作用主要在于讓學生對動作的理解不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以幫助學生對動作的規格和要求有更深一層的理解。以主力腿的重心為例,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的是主力腿在單腿重心舞姿中的“支撐”作用,它就如房屋的頂梁柱一般,頂梁柱的傾斜和倒塌,便會導致房屋倒塌。分析主力腿在轉、跳、舞姿等具體動作中的作用,使學生對主力腿重心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在訓練中引起重視,達到教師的訓練要求。
教師的課堂分析,很大一部分是對學生動作完成情況的分析,尤其是對訓練過程中學生身上所出現的各種毛病,先請一個動作毛病最突出的學生做一遍動作,然后先聽其他學生對的分析,引導他們分辨動作規格的對錯,最后指出其動作的毛病所在,分析引起此種毛病的原因,從而使學生盡快糾正動作的毛病。
(四)教師的課堂儀表及對人的態度
舞蹈教師面對的教育對象,大都是一群剛剛離開父母親呵護、世界觀尚未形成的少年。這一時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好奇心與求知欲往往使他們良莠不分,從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來到學習舞蹈的專業院校,教師取而代之成為如同在家時父母一樣的、最親近的、天天都見面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他們的榜樣。課堂中的教師,應該有一個端莊的儀表,穿著的服裝應是適于運動的、美觀大方的;對人的態度是平易近人、謙遜和藹的。
舞蹈教師在課堂上除了面對學生,還有一個與伴奏教師的合作問題,在教師與伴奏老師的交談中,尤其在談及對音樂伴奏的要求,或動作當中中斷伴奏時,應該注意到對伴奏老師的尊重,注意到對他人的態度,這樣做無形中為學生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嚴厲而又溫和,是舞蹈教師在課堂中對待學生應有的態度。舞蹈訓練存在著一定的強制性,教師在課堂上為了使學生達到訓練目的,不得不嚴厲地迫使其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復同一個動作。如壓胯,是大部分初學舞蹈的學生談而生畏的動作。壓胯的疼痛是難以忍受的,有的學生(尤其是女生)往往會痛得流淚。這時如果老師走近她,跟她說:“你做得對,痛得哭了還堅持。”一句簡單的話,傳遞給她的信息是教師對她的理解和希望她堅持下去的信念,這比訓斥她“不許哭,就你最嬌氣”效果要好得多。
三、舞蹈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修養
(一)加強理論修養,提高思想素質
由于舞蹈是人體的動態藝術,許多舞蹈教師往往只注重自身的業務實踐而忽視了專業理論的學習,會導致對許多業務問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對民族民間舞的鑒賞,普通人說不出來是可以原諒的,但對于一個舞蹈教師來說則是不能原諒的。只有提高理論修養和思想素質,才能做到表演才能與內在修養的融合,才能稱得上一名名副其實的舞蹈教師。
(二)加強文化學習,提高知識修養
由于舞蹈行業的特殊性,眾多的舞蹈工作者在十二、三歲便離開了學習文化知識的普通學校,走進了專業訓練的課堂,因此,文化課的學習較之同齡人就自然有所不及。“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往往成為人們看藝術、體育圈中人的思維定式。舞蹈教育工作者是老師,老師是做學問的人,僅有發達的四肢顯然是不夠的。只有加強文化學習,提高知識修養,才能增強綜合素質,才能談得上自身的專業發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肖川著.教育的方向與方法[M].北京:新華出版社, 2016.
作者簡介:張琛琛(1980—),女,瑤族,廣西恭城人,本科,廣西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教師,國家一級演員,研究方向:民族民間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