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西特約記者 秦芮

在巴西,從里約熱內盧出發,三四個小時,就能到達“最新”的世界遺產——帕拉蒂和格蘭德島。在不久前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位于巴西的帕拉蒂古城和格蘭德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項遺產除帕拉蒂外,還涵蓋14.9萬公頃的格蘭德島大灣區,其中包括4個保護區和187個島嶼,同時,這也是巴西第一個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里約人口中的“天堂”
格蘭德島在葡萄牙語中是“大島”的意思。里約朋友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如果你問巴西人天堂是什么樣的,很多人的答案是“像格蘭德島那樣”。從里約熱內盧開車2小時左右,再乘船1.5小時,就來到了這個“藏在”近200平方公里熱帶雨林下面的島嶼。在格蘭德島,絕對聽不到汽車的鳴笛聲,也絕對聞不到嗆人的尾氣,因為格蘭德島全島“禁車”,任何車輛都不允許入島。
據悉,1502年,葡萄牙一個探險隊發現里約熱內盧5天后,邂逅了格蘭德島。當時,格蘭德島已經居住著塔姆伊奧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已經把這個島稱為“大島”。
幾百年來,格蘭德島成為各路海盜的基地或中轉站。這座大島見證了販賣黑奴的歷史,見證了英國、法國、荷蘭、阿根廷海盜的廝殺。最近這一個世紀以來,為了轉移和安置麻風病人,關押高級別犯人,格蘭德島又被長期關閉,與世隔絕,可謂是巴西版的“惡魔島”。島上最大的村莊叫作維拉阿布拉昂,1994年之前,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監獄的看守員及其家屬。
時過境遷,如今格蘭德島已經成為巴西最受歡迎的生態旅游目的地之一。島上的原始熱帶雨林中生活著紅領果傘鳥、棕色吼猴、長毛樹懶、紅眉亞馬孫鸚鵡和南美寬吻鱷以及其他瀕危物種。由于禁止行車,記者在島上看不到寬敞的馬路,也沒有城市的喧鬧。只有船只和16條有路標的徒步線路,將島上的沙灘連在一起,潛水和遠足愛好者將這里視為圣地。穿好裝備,潛入水中,和成群的五彩繽紛的熱帶魚一起暢游,運氣好的時候,還能與海龜或海豚親密接觸。
時代變遷的“見證者”
距離格蘭德島約百公里的帕拉蒂建立于1667年,是殖民時期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巴西歷經17世紀的蔗糖時代、18世紀的黃金時代和19世紀的咖啡時代,帕拉蒂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其重要程度僅次于鄰近的里約熱內盧。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述,帕拉蒂是向歐洲運送礦產的“黃金之路”的起點,亦是礦井工具和黑奴礦工的入境點。為保護港口和城市財富,帕拉蒂設有一套防御體系,其歷史中心保存著18世紀帕拉蒂的城市布局及18世紀至19世紀初大部分的殖民建筑。
如今的帕拉蒂還保存著石路(如圖)。18世紀時,受黃金的誘惑,葡萄牙人駕著輕型帆船乘風破浪來到這里,把金條、金塊一箱箱地搬到船上,再運回里斯本,給帕拉蒂僅留下了來時船里的壓艙石。這些歐洲的石頭落地巴西,鋪就成了帶著濃濃歷史氣息的石路。
記者發現,帕拉蒂的石路中間低、兩邊高,路面呈淺“V”字形的。據當地人講述,漲潮的時候海水會灌入街道,退潮時海水也跟著退去,用這種方法,幾百年前的帕拉蒂人每年就靠海水的起落清洗著這個城市的街道。除了石路,葡萄牙人還留下了不少木質建筑?,F在,這些葡萄牙殖民時代色彩鮮艷的建筑已經用作住宅、各式各樣的畫廊、手工藝品店、餐廳、咖啡館……
泥漿狂歡節
除去厚重的歷史,帕拉蒂僅有33年歷史的泥漿狂歡節可算是非常年輕。在巴西,泥漿狂歡節已經與西班牙奔牛節、西班牙番茄大戰齊名。每年2月巴西狂歡節的周六,人們陸陸續續地來到距市中心2公里的雅巴夸拉海灘,跳入海中,將全身涂滿黑泥。一個個泥人從海灘涌向市中心,歡鬧過后再到另一個海灘把自己沖洗干凈。參加泥漿狂歡節的人認為,涂滿黑泥能嚇跑“惡靈”,此外,黑泥還能“美容養顏”。據悉,這里的黑泥富含碘和硫,有人還因此緩解了皮膚病。
狂歡過后,走在帕拉蒂的街頭,腳下的石路讓人琢磨著這個城市的“老樣子”,腦海中似乎能自動過濾掉現代社會的元素,仿佛置身于幾百年前的歐洲,眼見著一個個時代的起落,見證著這片土地的興衰?!?/p>
環球時報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