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鳳 岳輝 薛繼婷

【摘 要】 目的:探討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模式在臨床醫學本科生的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臨床醫學專業2016級本科生為對象,隨機分為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組和傳統教學組,通過問卷調查與考試的方式,對應用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行比較與分析。結果: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組測試成績均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法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結論: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教學效果,值得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導入式結合框架式 ;生物化學;臨床醫學
【中圖分類號】R76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010-02
醫學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中最重要的基礎學科和前沿學科,生物化學是培養醫學生醫學分子理論基礎、臨床實踐技能、創新創造能力的關鍵課程,在本科教學工作中具有突出地位。但是,生物化學因其理論性較強、內容繁多、機制復雜、使學生望而生畏。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怎樣幫助學生高效全面地學習掌握生物化學教學大綱重點及難點內容,為今后的學業奠定堅實的基礎,是我們生物化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傳統式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培養的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本項研究通過精心設計的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突出了教學內容,臨床問題與基礎理論的相互滲透,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將理論聯系臨床,提高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以后在醫療崗位上能終身學習、臨床實踐及科學研究奠定良好理論基礎。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研究對象隨機選擇2016 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 400名,隨機抽簽平均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 200 名。研究組為(1-8)班;對照組為(9-16)班。兩組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材
兩組學生都使用查錫良、藥立波主編的“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第 8 版)教材。
1.3 教學實施過程
1.3.1 對照組應用傳統教學方法,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章節重點內容,教師講課為主導,以多媒體課件講授生物化學重點知識。
1.3.2 研究組采用導入式結合框架式學習法,教師上課精心導入新課的相關病例(如瘋牛病、白化病、蠶豆病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前教師將相關知識點通過有條理的比較、歸納、分析、整理成框架, 交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相關重點知識,分別填充到相對應的框架內。教師負責找到最合適的臨床病例,精心設計問題,給出相關知識點框架。在全面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內容的基礎上,由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找到各個知識點,并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解及討論相關重點內容,接著在課堂上每個學習小組代表講述預習情況和回答框架思考題,課堂上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回答問題。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困惑以及疑問來講授本次課教學內容,總結歸納框架重點內容。
1.4 教學效果評價
研究組與對照組均采用考試成績分析、學生問卷調查兩種方式評價。考試試題從試題庫隨機選取,對考試成績統計學分析。學生發放“課堂滿意度調查表”問卷,針對學生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使用Epidata3.0,采用SPSS19.0 軟件統計分析,計量數據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卡方(X2)檢驗。
2 結 果
2.1 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組課后考試成績平均79.6±7.5,正常對照組課后考試成績平均分為71.8±8.9,“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研究組明顯高于傳統教學對照組(表1、2)。
2.2 對兩組學生滿意度問卷調查,統計分析顯示,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組各方面的滿意度優于傳統教學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傳統教學法,以教師為主導,知識的傳授方式是教師機械性地講解,教學質量不佳。如何利用和改善現有的教學條件,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將復雜的理論知識簡單化,是目前教師需要思考解決的課題。翻轉課堂近年來已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點[1][2]。翻轉課堂是一種高效率的新型學習模式[3][4]。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法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督者,醫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成為主導者,學生通過規劃和完成一系列框架未知任務,最終通過自己查閱相關文獻整合各個學科的理論知識,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精神,最終對框架內容進行分析整合歸納,從而解決問題,這就是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法的精髓。本研究表明了導入式結合框架式教學法優于傳統教學法,將成為醫學教育改革探索的新靶標。
參考文獻
[1] Chen F,Lui AM,Martinelli S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flipped classrooms in medical education[J]. Med Educ,2017,51(6):585-597.
[2] Crothers AJ,Bagg J,McKenzie R. The flipped classroom for preclinical dental skills teaching-a reflective commentary[J]. Br Dent J,2017,222(9):709-713.
[3] 姜春燕,王莒生,李元文,等. 基于醫案的PBL 教學法在中醫皮膚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8,25(1):124-127.(6):428-429.(1):89-90.
[4] 李巖,婁憲芝,李巖,等. 標準化病人聯合PBL 教學模式在傳染病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8,17(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