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雅潔
【摘要】教育的發展一直是國家教育部門關注的焦點,時代的發展也催生了教育的改革。自從英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以來,小學英語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課改。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涉及新課改的背景;第二、三部分主要針對小學英語課改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然后根據這些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困境的一系列對策;第四部分是該篇論文的結束語。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英語;困境;對策
進入21世紀,國家對教育工作也尤為重視,為了讓課程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發展,國家教育部門一直在探索一種適合當今教育現狀的教育模式,新課改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改革是要改掉不合理的部分,但是改革過程中必定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各種問題。出現的問題應該及時解決,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發展。
一、新課改背景
(一)背景
英語作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國家,我國早就把英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經過長時間實踐,英語的教育并不是特別成功,一方面是課程設置晚,從英語課開始設置,學生只有在初中才能接觸英語課程。初一設置簡單的英語字母和基本的日常交際用語,但是由于學生在初中以前并沒有接觸過英語,即使初一課程結束時他們的英語連26個字母都很難輕松認讀。另一方面是學校和學生普遍不重視,學生認為英語是外國人的語言,我們生活在中國,沒有必要學習,導致學生學習不積極。學校認為英語也是剛開始,沒有必要那么認真;英語老師也是由學過幾年英語的其他任課老師代課,上課就是帶學生娛樂性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可能有一個好的基本功,并且大部分的英語老師也是一種漢語式的授課方式,只注重語法的講授,學生也不理解自己到底在學什么。
二、小學英語面臨的困境
(一)缺乏專業的英語教師
新課改下,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達不到,會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例如,筆者曾帶過的英才小學四年級小學生,他們入學之前要進行學前考試,但是好多學生連最基本的單詞都拼不出來,有的甚至都不會背寫26個英文字母。經過一番詢問后,才知道他們之前學英語根本就不認真,如果遇到考試,老師會提醒他們答案,有的甚至卷紙上都沒有答題,學生的成績照樣都是優秀。
(二)課改之下改的只是形式
課改之后,許多學校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開始大規模實行改革。學校首先改變了教室的布局,學生不是全部面向老師,而是面對面上課,這樣看來似乎是為了學生更好交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機會,但是在便利學生課堂練習的同時又增加了學生隨便聊天、無視課堂紀律的概率。
(三)教學手段難以突破
課改之后最主要的不同就是要求老師少講,學生多練,但是大部分教師一時難以改變固有的教學思想。教師還是以學生為主要接受者,老師在課堂扮演導演角色,而不是舞臺上的演員。教師在課改后,教學手段不能順應課程的發展,這樣的課程改革很難有明顯效果。課改之后涉及了很多外國的文化習俗,如果不采納新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改革的目的。
三、解決小學英語困境的對策
(一)專業教師培訓
教師的思維模式是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的教課模式決定了新課改的成敗。學校可以讓實施新課改比較成功的英語老師進入課堂,讓有經驗的老師對新接觸英語課改的教師進行指導,也可以對小學英語老師定期進行培訓,不斷接受新的教學思想,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互動,讓學生作為評判者,檢驗教師有沒有真正地把新課標的要求做到實處。
(二)關注課堂內容
學校的新課改不是在于形式上的改變,英語教學最注重的是交際,課堂上的交際必不可少,僅僅把課改的形式保留在課堂上是不可取的。學生在正常上課的基礎上,教師照樣可以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三)多樣化的教學
教師要一改往昔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改革之后的小學英語涉及有好多的外國習俗文化的部分,教師應該適時加入課堂中去。
(四)充分凸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具有明確教學目標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設計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且高效有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活動,設計趣味性十足的課堂活動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進而提高并加強小學生的英語水平。例如,可以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導入符合小學生自身認知和提高教學水平的課堂小游戲,進而營造有趣輕松的學習氛圍,然后讓學生在英語的學習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積極參與到小學英語的課堂上,進而加強對其英語水平提高的教學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方式的提升,讓學生學會用英語這門第二語言來表達自身對不同事物的看法和意見,為小學生營造一個小型有吸引力的英語學習環境。
結語
在教育改革中,無論是哪一門課程的改革都會遇到難題。事物一直是在發展中的,發展中一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教育事業也是如此,在改革中出現的矛盾就是改革以后存在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恰好是促進英語在我國更好發展的動力。因此,在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應該采取積極的態度,正面面對難題,提出解決措施。只有這樣。我國的英語教學事業才能更加成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