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緩 郝永慶
摘 要:隨著船舶建造水平的不斷提升,國際規范和船東對船舶通風系統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需規范船舶通風系統的設計標準,主要的設計規范、施工工藝、施工要領、最終達到業主和第三方的最終需求。
關鍵詞:通風;空調;螺旋風管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7.036
1 引用國家標準文件
GB/T 295-2000? 船用菌形通風筒
CB/T 462-1996 船用通風柵
CB/T 3557-1995? 船用防火風閘
CB/T 749-1997 固定鋼質百葉窗
GB/T 3029-1996? 船用通風附件技術條件
2 根據設計規格書的要求
項目初期階段的策劃,業主對船舶空調通風管系設計的準則及要求如下:
(1)設計時應符合該船入級船級社及掛旗國的規范要求;
(2)通風導管的制作材料應為不燃材料;
(3)導管貫穿A級艙壁或甲板時,如有效通風面積大于0.02 m2,則導管壁厚不小于3 mm、導管長度不小于900 mm,且導管在貫穿體兩側各450 mm為宜,此導管還應具有與艙壁或甲板同樣的防火要求;
(4)導管貫穿A級艙壁或甲板時,如有效通風面積大于0.075 m2,設計上除應滿足第3條外,還應在導管上設置防火風閘,防火風閘遇火自動關閉,也可通過艙壁或甲板的兩側手動關閉;
(5)當導管穿過A級分隔包圍的處所:如廚房、駕控室等區域時,導管貫穿件壁厚不得小于3 mm,且貫穿件長度不小于900 mm,還應在導管任一側設有自動擋火閘;
(6)導管貫穿B級艙壁時,如有效通風面積大于0.02m2,導管貫穿件為長度不小于900 mm的鋼質套管,該套管在貫穿體兩側各450 mm為宜;
(7)導管上設置的調風門或防火風閘應有足夠的維修空間,且方便船員觀察和操作;
(8)因居住處所的通風管路規格較大,通常布置在主干電纜和相關管系的下側,同時也要考慮相鄰管系的布置情況,并確保各個專業的對施工空間的要求。
3 布置節點要求
3.1 通風附件和螺旋風管一般按下列形式布置
(1)布風器的安裝形式見圖1。
(2)菌形通風筒應布置在露天甲板上,并盡可能遠離廚房排煙口、衛生單元排氣口、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透氣口、機艙排氣口等;除此之外,通風筒還應遠離油漆間通風口、蓄電池間通風口等類似的危險區域。菌形通風筒的安裝形式參照標準CB/T 295-2000。
3.2 船用通風設備的布置要點
根據技術規格書的要求、項目總布置圖、輪機設備布置圖以及各專業之間的設備平衡,確定通風設備(AHU,冷水機組,冷藏機組、風機、風機盤管和柜式空調等)的布置位置。
(1)根據內裝專業的天花板排版圖、居住艙室布置圖、電氣專業燈具、報警器、管系專業水霧噴頭等在天花板的位置,確定布風器、抽風頭和通風柵等的具體位置;因空間有限各個專業應相互配合,發現問題及時溝通。
(2)根據舾裝的艙室布置圖、防火分割圖、船舶通風系統各個區域布置圖以及各個專業的協調,大體確定通風導管的布置位置,此位置隨設計要求的改變而改變:
a)管系穿過A級艙壁、甲板或分隔包圍的處所、廚房、駕控室等區域的具體要求參照上述2.3~2.5節的規定;
b)通風導管必須通過船體加強結構時,需聯系船體技術人員按Q/SWS 52-014-2003 《船體強力構件開孔及補強》的標準來開孔及做相應的結構加強;但原則上不允許貫穿船體加強梁。
(3)空調通風管系綜合布置時在以下處所各專業附件集中布置的處所,需將通風管路繪制節點圖,處所如下:
a)AHU間區域,通風管路錯綜復雜,應給出三維總圖方便現場人員施工;
b)通風導管有上下落差的、從俯視圖無法指導現場施工的區域;
c)艙壁、擋風板或大梁上有集中開孔的區域。
4 設計驗收要求
(1)船舶通風系統在各服務區域是否滿足技術規格書的要求和詳細設計的要求;
(2)船舶通風系統的施工圖是否滿足施工廠家的制作工藝和現場工人的安裝工藝的要求;
(3)船舶通風系統的布置是否簡明合理,與管系、電氣等專業無干涉現象。
(4)船舶通風系統的關鍵節點是否滿足驗船師和“SOLAS”公約的相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