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馗

【摘要】新形勢下,國家和政府更多地注重對工業領域的發展管理,并且結合實際的工業領域發展,提出了環境保護策略和工業生產的管理細則,對于工業企業的發展和碳排放的實際增長起到重要作用。新時期的工業領域越來越多地注重對新型生產技術的應用,并結合企業的發展更新設備,應用新技術,更好地達到工業健康生產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獨立焦化企業;碳排放現狀;減排途徑;研究分析
工業領域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增長,另外一方面也排放出大量的碳及其他污染物質,對于社會環境和健康綠色發展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新時期,針對工業領域應該做好積極的管理,控制碳排放,以此來提高工業發展質量,促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本文針對獨立焦化企業碳排放現狀及減排途徑展開了研究分析。
一、焦化企業
焦化企業是一個將煤炭變成化工產品的生產場所的簡稱。焦化廠的生產原材料主要是煤炭,通過對煤炭產品的高溫干熘,然后將煤氣提取出來,并且結合一系列的化工工藝流程,有效提取出包括糖精、焦油、瀝青和許多的制藥用的化工原材料,最后,留下了其副產品——焦炭。等到工業發展逐漸成熟之后,再建的焦化企業多數都叫煤化工廠。
二、焦化行業的碳排放現狀
我國工業發展完善,焦化企業的發展狀態也更加迅速,在其發展過程中,往往排放出大量的碳,對環境產生一定影響。隨著整體國民經濟發展形勢日益完善,對鋼鐵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由此也進一步促進了焦化企業的急速發展。焦化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國家和政府環境保護政策的影響,對焦化企業的管理進一步縮緊,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也應該結合實際的企業發展情況做出一定的工業生產技術調整。
(一)工業能源消費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0%以上
能源使用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工業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往往會消耗大量的能源,我國的能源消費在全國的消費比重中占據70%左右,工業和全國能源的消費發展一直在不斷進步和增長,可以說從2000到2014年,全國能源消費從14.7億噸標準煤增長到42.6億噸,工業的能源消費也從10.3億噸標煤增長到29.6噸,由此可以發現工業能源消費的增長勢頭。
(二)煤炭在能源結構中占比接近70%,工業煤炭消耗占全國能耗50%左右
隨著整體經濟形勢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天然氣和新能源得到了迅速發展,煤炭方面的使用量有所下降,2015年的數據統計顯示,我國煤炭消費約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4.4%,石油和天然氣約占23.6%,非化石能源消費約占12%,其中可以看出高碳特征越來越明顯。煤炭行業的發展對能源結構產生一定影響,結合實際的電力企業的發展來看,我國的工業煤炭消耗占全國的46%,焦化約占29%,煤化工占20%,工業鍋爐占30%,工業爐窯占16%。
(三)工業化石能源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的70%,占工業碳排放總量的85%以上
工業領域碳排放中包括化石能源排放和工業過程排放。我國的工業化石能源排放從2000年的22.9億噸增長到2014年的65.3億噸,所以能夠看出一共增長了173%。全國化石能源碳排放量從2000年的34.2億噸增長到2014年的92.9億噸,能夠看出一共增長了175%。
從實際的工業化石碳能源能夠看出,工業領域碳排放總量一直在不斷上升,而且在2012年之前,工業碳排放的增長速度一直處于陜速增長之中。等到2012年之后,我國工業經濟增速減緩,國家和政府注重對高耗能產業的管理,工業領域內的碳排放增長速度有所下降,這對于環境保護和能源結構調整具有重要影響。
下圖是對工業碳排放結構的模擬預測分析。
三、獨立焦化企業關于碳排放的減排途徑
當前,我國的焦化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焦化企業的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往往有產能過剩和技術水平落后及能源浪費嚴重等問題,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應該注重對生產工藝技術進行優化調整,并借助更加先進的配煤技術和煉焦技術注重對焦爐的優化整合,另外還應該積極借助技術方式進行減排,可以采用干法熄焦和煤氣脫硫技術,確保焦爐生產的效率大大提高,也能夠促進脫硫質量穩步上升,當然結合焦化企業的發展,應該注重采取產業結構減排,對焦化行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注重提高焦化行業的行業準入條件,借助產能置換的方式強化焦炭產能,促進焦化行業不斷發展。
針對現有的工業碳排放形勢,國家和政府應該注重對工業領域碳排放的管理,通過對實際的碳排放的管理,要控制碳排放,并結合工業發展形勢,建立基本的工業低碳發展制度體系,確保我國的工業領域中的生產技術和裝備等方面都能夠達到低碳化效果。當然,結合實際的工業領域發展,還需要根據發展形勢,構建先進的低碳工業體系,并且要確保整個低碳工業體系更加規范和科學化,幫助我國提高低碳競爭力。
結語
總體來說,工業領域的發展不僅實現了經濟效益的有效提高,同時也造成大量的碳排放影響社會的健康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應該要結合獨立焦化企業的碳排放實際情況和相應的企業發展管理情況來做好相應的管理和控制,注重對生產工藝技術進行優化調整,采用更加先進的配煤技術和煉焦技術注重對焦爐的優化整合,當然可以借助干法熄焦和煤氣脫硫技術達到產業結構減排的效果,促進焦化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