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夏

摘? 要:核心穩定性訓練的研究已廣泛應用于競技體育中,但對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體能課程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為了驗證核心穩定性訓練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體能課成績的影響,研究選取揚州大學體育學院大一男生28人,分為實驗組(14名)和對照組(14名),實驗組增加核心穩定性訓練,對照組做核心部位一般體能訓練。經數據對比得知,后測指標中實驗組除了核心區伸肌耐力、1500m跑和實心球的成績沒有明顯變化以外,其余指標較對照組均有顯著性差異。因此,核心穩定性訓練能夠提升體育教育專業男生體能成績,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與教師應重視核心穩定性訓練。
關鍵詞:核心穩定性?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 體能成績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a)-0058-02
核心穩定性最早應用在人體康復和健身領域,直到2006年Kibler將此概念引入競技運動領域,其在運動中的主要功能為產生力量、傳導力量和控制力量。核心訓練在競技運動體能訓練中已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對于學校體育中的核心訓練研究還不夠。本文通過對核心穩定性的研究,采用實驗法,驗證核心穩定性訓練對體育教育專業男生體能成績的影響。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核心穩定性訓練對體育教育專業男生體能成績的影響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中國知網、中國優秀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有關核心訓練的文獻資料,對其中重點的論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1.2.2 實驗法
本實驗以揚州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大一28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14人,對照組14人。實驗時間:12周,每周4次,每次30min。實驗器材:體操墊、瑜伽球、懸吊繩、秒表。控制因素:對隨機選取的28名男生進行基本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無明顯差異;進行身體狀況檢查,這28名學生運動能力正常,無運動損傷;實驗組在體能訓練中穿插核心穩定性的訓練,對照組做核心部位的一般體能訓練;實驗前、后測選取8級腹橋測試、核心區體側和伸肌耐力測試,反映核心穩定性訓練對核心區素質的影響,通過考試指標的前后測試,反映核心穩定性訓練對體能成績的影響。兩組學生的測試、訓練同時進行。
1.2.3 數理統計法
借助SPSS 19.0軟件對所有的測試結果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與分析。組間用單因素協方差分析和t檢驗進行分析,組內數據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經前測比較
2組學生實驗前的測試結果無顯著性差異,實驗可行。
2.2 兩組后測結果
通過12周的核心穩定性訓練,兩組學生的指標都有了一定的變化。
2.3 實驗后兩組測試結果分析
由表1可知,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核心穩定性指標對比中,八級腹橋測試指標的P<0.01,差異性極顯著;核心區雙側耐力指標的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而核心區伸肌耐力指標的P>0.05,差異不具有顯著性。這說明經過核心穩定性訓練后,實驗組核心區前、雙側的穩定性提升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實驗組核心區后側伸肌的提升效果較對照組的不明顯。
傳統核心區訓練大多是對核心區表層肌肉的訓練,且軀體在穩定狀態下的傳統核心區訓練對位于深層的小肌群刺激效果不明顯,相對于傳統的核心部位的訓練,系統而又科學的核心穩定性訓練能夠更好得幫助學生提升核心穩定性。
本實驗采用的階段性核心穩定性訓練,掌握了核心區肌肉易疲勞的特點,注重小負荷的循序漸進法則,強調神經控制,使得核心區深層肌肉等長收縮的力量增強,從而增強了核心區的穩定性。
由表1可知,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體能訓練課程四項測試成績對比中,1500m跑和實心球的P>0.05,不具有顯著性,而100m跑和6×10m往返跑的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經過核心穩定性訓練后,實驗組的100m跑、6×10m往返跑的成績提升明顯,而1500m跑和實心球的成績提升不明顯。
保持核心區的穩定,可以使100m跑的過程中減少因軀干不穩定而帶來的能量消耗,保證重心位移的軌跡直線行進;6×10m往返跑鍛煉學生的腿部爆發力、速度能力和反應能力,對上下肢協調配合的要求較高,良好的核心穩定性能夠有效提升上下肢的協調配合,有利于力的傳導。因此,核心區穩定性訓練在這兩項指標中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核心穩定性訓練與傳統的核心區力量訓練,能夠更好的提升體育教育專業大一男生的100米跑和6乘10米往返跑的成績。
3.2 建議
(2)體育教育專業體能課程應適量穿插一些核心區穩定性訓練,可以提升學生核心區的綜合能力。
(3)體能訓練除了核心穩定性訓練和一般力量訓練以外,還需配合柔韌、耐力等其他體能訓練,這樣能夠綜合提升學生的體能成績。
參考文獻
[1] 陳小平,黎涌明.核心穩定力量的訓練[J].體育科學, 2007,27(9):99.
[2] 王衛星,李海肖.競技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8):1119-1121.
[4] 馮建軍,袁建國.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研究述評[J].體育學刊,2009,16(11):58-62.
[5] Kilber WB,Press J,Sciascia A.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Sports Medicine,2006,36(3):189-198.
[6] 岳建軍.高水平男子競技健美操運動員A組難度動作核心區肌肉用力特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