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齡
摘 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我國擺脫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對生產力的束縛,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優化了資源配置。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任務目標。自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確立以來,隨著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也暴露出了一些棘手的問題。面對這些挑戰,我們要緊緊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更全面的視角、更強大的魄力,因時因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而使經濟迸發出更強大、更持久的活力。
關鍵詞:市場經濟體制;信用體系;產權制度;要素市場化
一、引言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得到了不斷鞏固,多種所有制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得到了實質性的發展。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迅猛增長,量上已突破82.7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余額達到31399億美元,兩項均穩居世界第一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使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更加凸顯了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國內國際形勢呈現出新的特點,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也暴露出了很多新的問題,信用體系不完善、產權制度不明確、要素配置問題突出、市場準入門檻問題以及部分產能過剩等問題嚴重。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嚴重影響市場的活力。在此背景下,我們更要準確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基于對市場出現的問題的分析,探索新的路徑去規避此類問題。在此基礎上,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進而使市場經濟體制更加成熟和完善。
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舉措
(1)完善信用體系,規避市場信息不對稱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前提,也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加快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對于完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當前我國信用體系建設還位于起步階段,在此過程中顯現出的很多問題需要去處理。根據國務院頒發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來看,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尚未形成,社會成員信用記錄嚴重缺失,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尚不健全,守信激勵不足,失信成本偏低。
誠然,這類問題倘若不能得到合理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將無法正常運行。信用的缺失則會導致市場秩序的混亂,市場經濟也就無法健康發展。信用體系的崩塌無疑對市場經濟而言將帶來致命的后果。以網購平臺淘寶為例,由于需要吸引客戶注意力,商戶需要對產品圖片做美工處理,消費者對其產品質量的了解有限。因為市場信息不對稱,致使消費者在下單時有所顧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信用交易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交易過程中的成本,另一方面亦可以有效擴大市場規模。因此我們要著力構建與完善我國的信用體系,規避市場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風險與無謂損失。加快構建由政府牽頭、企業廣泛參與,以市場交易記錄為參照的信用體系的構建,整合銀行信用、支付寶芝麻信用、淘寶商家“淘信用”、京東小白信用等信用信息資源,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信用體系。以互聯網做支撐,以大數據做分析,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的信用體系。與此同時,社會和政府要加大對失信違約個體的懲戒力度,加大其違約失信成本。
(2)完善產權制度,激活市場創新與活力
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也是關鍵要素之一。準確劃定不同性質的所有制與產權,有利于規范市場主體的生產經營行為,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同時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場秩序。實現產權激勵,對于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與活力,穩定市場預期,營造公平正義氛圍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如何完善產權制度?一是完善產權法律法規。政府立法部門應當不斷推進知識產權、物權、股權等領域的立法釋法工作。二是完善產權有償使用制度。劃定自然資源產權主體,保障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者權益,公平取得自然資源的資產收益。三是完善國有資產產權制度。劃定企業財產權歸屬,確保國有資本收益權與企業自主經營權。四是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推動土地流轉并確保各自的收益。五是完善財產權保護制度。明確土地、房屋等財產征收征用適用的范圍,并給予被征收征用者一定的合理補償。及時頒布住宅建設用地等后續期的法律安排。
完善產權制度,必須要有配套的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做輔助工作。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規避行業壟斷與區域封鎖,從而加速商品與全要素在市場上的自由流動。有恒產者,亦有恒心也!心中預期收益穩定也會帶來社會的穩定,反過來社會的穩定又會給未來收益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社會公平的最基本內容之一是確保產權關系公平。保障產權,亦是對勞動者辛勤勞作成果的尊重,有利于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有利于打造社會風清氣正與國家長治久安的大好局面。
(3)完善要素配置,實現市場化自由流動
要素市場化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市場經濟就是利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一種經濟形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和有序的市場格局,才能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問題是,經過多年的改革,我國商品市場雖然已逐步完善,但是與一般商品市場相比,我國要素市場改革的步伐還相對滯后,甚至可以說是嚴重滯后。兩個市場改革步調的不一致性,致使我國市場經濟在某些領域出現了畸形化發展,呈現出些許問題。
當前,我國在經濟、社會領域中的面臨的許多矛盾均是要素市場化滯后引起的,例如區域城鄉差距懸殊、基尼系數偏高、教育存在不公平的問題、小微企業融資困難以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市場經濟產品力度和效率不夠等問題。當前而言,我國要素市場化改革相對滯后,這不僅體現在市場交易形式的壁壘,更體現在讓市場的主體權屬呈現多元、二元結構。二元結構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城鄉二元要素結構,二是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二元要素結構。換句話講,相比過去市場化改革內容不同的是這次需要把改革的目光更多的聚焦于資本、勞動、技術、土地等要素市場的改革,補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