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聰
摘 要:隨著我國銀行制度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問題日益受到金融行業的廣泛關注。本文對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問題進行了研究,首先介紹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的主要來源,并對目前國內銀行進行外匯風險管理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銀行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解決方法,希望為銀行的實際操作與管理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風險管理;應對對策
一、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的來源
(1)資產負債
資產負債是目前造成我國銀行外匯風險的成因之一。因為銀行持有的資產負債有很大的不定性和波動性,受到國際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種不同因素的干涉和影響,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和變化,會直接反映在銀行持有的外匯匯率上,給銀行外匯管理帶來風險和隱患。
(2)外匯中間業務
結售匯業務是銀行的中間業務之一。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內更多的個人、企業選擇到國外開展業務,從而需要大量的外匯進行交易與結算,銀行每天的外匯頭寸將會隨著客戶的需求而上下波動,可能會出現較大外匯敞口,而當匯率往不利于銀行的方向變動時,銀行就會有遭受潛在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二、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現狀
(1)外匯風險計量、控制及監測水平較低計量、監測外匯風險是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前提,由于我國的外匯市場發展起步晚,落后于國外先進國家,應用的風險監測和計量手段不夠先進,無法有效的預測風險,不利于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
(2)缺乏外匯風險管理意識。當前部分商業銀行并沒有意識到開展外匯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無論是銀行領導層還是基層工作人員均缺乏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沒有考慮到人民幣匯率機制可能會對外匯資金業務造成的影響,阻礙商業銀行的發展。
(3)外匯交易存在信用風險因為國內外匯市場中推行的詢價交易不具備較高的制約能力,違約幾率極大,如果商業銀行只憑借原有的場外交易市場方式來開展外匯資金業務,就必然會降低整體風險管理能力。在商業銀行開展外匯交易時,如果沒有對交易對方的信用狀況進行正確的評估,也會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
三、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主要問題
(1)外匯風險管理理念尚不成熟。現階段,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仍占據著商業銀行管理的重心,外匯風險管理意識并不強。其次,我國實行的“垂直管理”方式,外匯風險管理有效性首先取決于高層人員對外匯風險的認識和管理意識水平,而高層人員對外匯風險管理方面的重視程度卻不高,且導致中低層人員對外匯業務接觸較少,經驗不足,不利于風險控制工作的展開。
(2)外匯風險過程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我國外匯業務起步較晚,一方面銀行管理經驗欠缺,另一方面經濟市場化進程時間較短。兩方面因素共同決定了沒有切實的數據來支持研究和創建模型。中國商業銀行目前使用的是國外20世紀七八十年代普遍的風險敞口計算方法,相比國外現階段在外匯風險以及風險價值的計量上構建內部模型的方法,后者在計量上精確性要高很多。
(3)內部控制體系需加強。我國商業銀行實行的是總分行制度,國際業務部門統一負責外匯業務,但外匯業務是伴隨在銀行內多個部門,這些部門的敞口限額也并非國際業務部能夠全面控制的,從而內部逐步積聚外匯風險,埋下巨大的潛在危害。
(4)外匯風險管理人才的匱乏與流失。目前從業人員素質并不高,且風險意識與防控外匯風險的能力較弱,無法取得優良業績。即便有優秀人才,流失現象也較為嚴重。造成該現狀的原因,一方面是銀行自身培訓機制的缺失,無法培育高素質的外匯風險人才;另一方面則是激勵約束機制與國外相差明顯,導致人才流失嚴重。
四、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1)在外匯風險管理方面
1.提高商業銀行各層外匯風險管理水平和管理狀況。注重對外匯風險管理的方法與技術學習與培訓,提高中低層職員的外匯風險水平,樹立對風險管控的意識。此外,改善員工激勵機制,避免外匯優秀人才的流失,引進國外一流管理人才。
2.合理引用外匯風險計量手段。我國外匯風險識別與計量的手段仍是以外匯敞口分析法為主,在精確度上遠不及國外先進的內部模型。商業銀行各自具有著獨特的業務特點與條件,根據自身發展進程來選擇恰當的風險識別和計量方法。
3.加強外匯的內部審計。為確保各項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有效執行,審計需全面和及時,并評估在風險控制方面的差距和自我改進狀況,建立出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以支持對市場風險的計量、檢驗和壓力測試。
(2)在外匯資金方面
1.優化外幣資本金投資組合。商業銀行應盡可能擴大外幣資本的投資渠道,在了解充分的基礎上,多元化運用金融投資工具,以一攬子投資產品分散外匯風險,已達到優化外匯資本投資組合、提升資金運用效率的目的,合理提高其投資收益。
2.風險對沖。金融衍生工具(如遠期、期貨)提供了風險對沖的可能,有助于防范外匯資本金匯率的風險,為商業銀行提供了良好的避險工具。但金融衍生工具有的高杠桿性如使用不當將造成巨大的外匯風險損失,這同時也對專業化水平提出一定要求。
參考文獻
[1]王研.互聯網金融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5(08).
[2]蔡紀雯,劉暢.內部審計外部審計和銀行監管的關系:合作與沖突[J].財會研究,2011,1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