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干
摘 要:現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根據我國目前發展狀況來看,政府許多投資項目都需要進行全覆蓋審計,這有助于完善管理體系,幫助項目順利進行。當前,投資審計的使用已經有效提高了各部門工作效率,并對管理活動進行評價,使得各部門得到監管,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為了更好的發揮出投資審計的優勢,全覆蓋審計成為了熱門話題,如何正確實現全覆蓋審計,如何處理工作中的難點問題,本文進行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難點;對策
投資審計是政府部門日常工作的必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保障力度。根據我國政府最新的指示,我們應該按照目前國家的經濟形勢實現全覆蓋審計,這也是促進國家發展的重要舉措。但是,在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工作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主要分析其中難點,并提出了相關解決策略,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政府投資審計模式及覆蓋現狀
當前,政府投資審計主要分為竣工決算審計和跟蹤審計兩種模式。竣工決算審計是由審計人員依法對建設項目竣工決算的正確性、真實性、合法性和實現的經濟效益等進行檢查、評價和鑒證,這是一種事后審計模式。跟蹤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在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項目實施的合法性、真實性、規范性進行審計監督。跟蹤審計又可以分為全過程跟蹤審計、階段性跟蹤審計、重點環節跟蹤審計等不同方式,但總的來說,這是一種事中審計模式。當前,不論是竣工決算審計還是跟蹤審計,審計中的很重要的內容是對工程造價的審核,雖然在具體審計過程中,工程造價的初次直接審定可能由外聘中介機構的人員進行,也可能由國家審計人員進行,但是不論采取由誰初次審定,審計機關最終審核認可后,就必須對工程造價負責。在投資審計中,工程造價的審定可能要占到整個審計工作量的70%以上。不難想象,在政府高速投資的時期,投資審計的工作量是巨大的。竣工決算審計作為一種事后審計,對于一些問題即使發現了,由于木已成舟,無法整改,或者整改成本已經遠大于整改收益,只能采取放任態度,再加上問責力度的不足,影響了審計監督的成效。與竣工決算審計相比,跟蹤審計由于在建設過程中就介入了投資項目,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審計人員和時間精力,但是,通過跟蹤審計也可以在過程中發現并整改問題,提升審計的成效。
二、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的難點
(1)當前審計資源難以滿足全覆蓋的要求
審計工作本身是一種勞務,審計工作最重要的元素是人力資源和時間。一般而言,一個地級市的審計機關的投資審計人員也就十幾個到幾十個,有的縣區局的投資審計人員只有三五人。以常州市本級為例,如果市級審計機關要對年度投資審計實現全覆蓋,則年度審計金額可能要達到80億元,分攤到十多位投資審計人員,人均要審計數億元,考慮到不同審計人員還存在專業的差異,實際單個審計人員的工作量還要高于平均數,除了工程結算,還要對投資項目的建設程序、招投標、變更簽證等各個環節的合法性進行審核,在一年兩百多個工作日中,很難保質保量完成這些任務。
(2)當前審計人員的審計技術尚難以滿足全覆蓋的要求
投資審計涉及復雜的工程,而近年來建筑材料、建筑工藝、安裝技術還是等都在不斷發展,投資審計涉及的專業也不斷復雜和細化,審計人員處于建設的第二線,審計人員的技術進步和知識更新也往往落后于建設單位。雖然審計人員經常進行培訓,但是總體而言,知識更新速度落后于現實需求。雖然審計機關也可以聘請專家進行相關工作,但是審計機關仍然需要對專家的工作進行評判,以免發生專家工作失控的情況。例如,常州市首次建設軌道交通項目時,對于軌道交通施工過程中復雜的安裝過程,沒有一個審計人員擁有較為成熟的審計經驗或者知識儲備,這就影響了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在非全覆蓋的情況下,審計機關遇到這類技術問題可以“繞著走”,主動放棄難以勝任的項目,但是在全覆蓋的情況下,審計機關無法回避這類問題。
(3)當前審計模式不利于實現審計全覆蓋
當前的審計模式,不論是竣工決算審計還是跟蹤審計,由于對造價負有直接責任,審計深度介入工程造價,導致審計資源需求較大,審計資源緊張。事實上,造價審定本身已經市場化,市場化的中介機構對工程進行造價審核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模式,審計機關如果在造價審定的領域實現全覆蓋,在自行進行造價審核的情況下可能會對已經存在的中介機構市場造成擠出效應,如果審計機關委托中介機構代表自己進行造價審核,則可能會導致國家信用為中介機構信用背書的局面。
三、優化措施
(1)審計力量合理投入
政府在投資審計全覆蓋過程中,要注意對審計工作進行合理分配,有效利用資源,抓住重點。全覆蓋并不意味著在每一部門都投入相等的審計力量,而是進行合理劃分,落實全覆蓋工作。在審計人員分配上要根據需求進行分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減輕審計人員的負擔,優化審計資源。其實,只要明確審計工作的重點,根據不同項目進行不同的設計,再分配適量人員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審計全覆蓋工作。如果項目數額超出規劃,政府可以組織相關人員進行針對性審計。
(2)審計業務協調
政府部門審計工作壓力不斷增加,審計范圍越來越廣,審計業務越來越重要,所以審計業務協調成為了工作重點。一旦審計進入盲區就很難修正,失去了審計的意義,還會增加審計風險,所以需要對審計業務進行協調,避免審計資源的浪費。政府部門建立相應機制,強化職員之間的溝通,使各部門相互了解。審計機關設立相應審計項目,優化資源配置,充分調動審計力量,緩解我國審計人才短缺的狀況,為審計業務協調做出努力。
(3)強化審計人員專業素質
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升很難系統進行,因為各地方人員都有日常工作,所以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但是在信息時代,審計人員有關計算機能力還是必要的。在審計工作中,大量投入通過信息手段實現的審計數據能夠有效提高審計效率,所以審計人員有必要掌握這一項技能。基于這種目標,政府部門首先創建相關數據庫以及軟件,將各部門之間的資源實現快速共享。除此之外,還需要強調跟蹤系統,跟蹤系統的建立可以有效強化監管功能。與此同時,審計人員不但提高了專業素質還能減輕工作壓力,這就降低了審計風險。在教育工作中也可以提倡新的理論,讓未來的審計人員掌握信息化手段,為以后的工作做準備。
(4)提升審計透明度和問責力度
在投資審計領域,由于涉及的利益主體較多,牽涉的利益也較大,特別是嚴格進行合規性審計時,對招投標、工程變更進行控制時,阻力會非常大,這些阻力不僅來自于被審計單位,也可能來自方方面面。在審計全覆蓋的情況下,這些情況會進一步加劇。如果發現問題不能及時處理,那么審計就會流于形式,進一步加大審計風險,只有通過制度化的提升審計透明度,才能化解壓力和阻力,降低審計風險。
四、結語
在我國未來的發展中,只有實現了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才能將服務型政府完善,實現國家進步,所以說投資審計全覆蓋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投資審計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審計人員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貫徹落實國家指示,保證國家資產合理利用。政府部門也要不斷強化自身,為國家更好的發展進步做出貢獻,使得審計全覆蓋更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劉鐵岐.地方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實現策略[J].經營管理者,2011(9):4-5.
[2]丁超.政府投資審計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經濟,2011(11):89-90.
[3]劉偉.審計全覆蓋面臨的困難與對策[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3(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