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摘要】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中西交流日益加強,飲食文化的差異也是跨文化交際中影響交際結果的因素之一。對飲食文化的對比研究,可以避免一些文化沖突,能促成文化的友好交流、互補與兼容,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飲食文化:差異
隨著全球化程度的不斷深入,以及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西方的各種交流將越來越多,跨文化交際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因此,了解中西方飲食文化中的差異,不僅能增加對外語語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有效地避免一些文化沖突和語言交際障礙,以達到增進了解、促進交流的目的。
一、食料和佐料
中國人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此可見飲食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中國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味道和口感在飲食文化中很重要,所以很多時候在追求味道的時候,香料和佐料甚至比食材本身還多,如“火鍋”,“尖椒兔”。西方的飲食更追求能量補充和營養搭配,對食材的重視多于佐料,如“牛排”,一整塊牛肉直接煎再配上一點佐料,這樣的做法在傳統中餐中是很少見的。中餐的佐料有時候還會回收,繼續做其他菜,這和中國人天然的勤儉節約性格相符,而在西餐中,這是難以讓人接受的,他們認為是“leftover”(剩菜)要倒掉。西餐注重食材的原滋原味,所以很多食材直接烤制食用,牛肉講究幾分熟,蔬菜水果更多是生吃,如“色拉”。中餐用美國人的話是“大雜燴”,肉和蔬菜,肉和豆子,肉和各種東西炒在一起,如今,很多西方人覺得這樣搭配更符合營養觀念。
二、飲食可以治病嗎
中國人常常說“食療”,還有“藥補不如食補”。中國的烹飪技術,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系,在幾千年前就有“醫食同源”和“藥膳同功”的說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肴,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這個在美國飲食文化里面是少有的,食物對西方人來說,就是能量補充,完全和治病是不相關的。中國食療,會把某些食材的藥用功效提出了,將其和飲食結合。比如:苦瓜可以清火,燉湯可以益氣,堅果可以益腦等。把中醫和飲食結合,在健康理念上,應該是獨具一格,突破了飲食的傳統功能,讓吃和“療”結合,充分體現中國人健康意識。這種觀念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也逐漸為西方很多人所接受。
三、飲食的用餐禮儀
在中國,任何一個大小宴席,用餐的形式更多是大家團團圍坐在一起,菜肴擺滿一桌,齊家共享。在用餐方式上,中國人都用筷子夾菜,用勺子喝湯,用碗盛飯,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彰顯“和合”的文化特征,形成了一種祥和、團結、熱鬧、共趣的氣氛。中國人喜歡邊吃飯邊談事情談生意,在這種和諧放松的氛圍下,雙方更容易達成一致意見。西方人吃飯,更多是分餐制,即便是一家人吃飯,也是先所需食物先全部盛到盤子里,用刀叉邊切邊吃,喝湯則用專門的湯匙。而西方人在用餐時,都喜歡幽雅、安靜的環境,他們認為在餐桌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禮儀,不可以失去禮節,比如在進餐時不能發出很難聽的聲音。餐具使用也有講究,不同的餐具有不同的用途,刀叉種類繁多,有主餐刀,主餐叉、甜品叉、餅叉;主餐匙、主湯匙、甜品匙、甜湯匙、茶匙、咖啡匙等。宴會上所有食物會提前準備好,并整齊地陳列出來,大家各取所需,少取多拿,講究節約。飯間可交流,但是放低聲音,避免干擾其他人。這也表現了西方人對自我個性的追求和尊重。當然,西方人分餐制在現在看來是比較健康的,避免了交叉感染,所以現在很多比較商務的中國聚餐,也會用公筷公勺,這也是中西交流,相互學習的結果。
四、付款方式
中國人一起聚餐,更多時候由一人付款,而且付款更多的是男性。這和中國傳統的“面子”觀念和“男權文化”不無關系。但是西方人的聚餐更多的是無論男女,采用AA制(Algebraic Average)。英語里它表達為Lefs go fifty-fifty或Go Dutch。這和西方人崇尚“獨立”和“男女平等”觀念是相符的。在西方,飯后搶賬單臉紅脖子粗的場景還是比較罕見的,因為禮節上被請客方應該尊重請客一方的隱私,不去探看賬單數目。如沒有事先說好誰邀請誰,最好的方式是在服務員過來的時候,各自主動把信用卡拿出。隨著社會的交融,現在中國很多年輕人聚餐也采用西方的AA制,聚餐無負擔和無壓力。它的好處是各付各的,自用自付,心安理得,免得欠下別人請客吃飯的人情債。
五、餐桌酒文化
中國人有句話是“無酒不成宴”。中國的餐桌上酒是必備之物,以酒助興,有時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喝酒的時候都是一杯一杯地喝,不醉不歸。吃西餐的時候,主人不提倡大肆地飲酒,講究氣氛和情調,更希望優雅地品酒。過量飲酒,會造成賓客失態,和西餐中講究的情調氣氛完全不符。所以西方社會,無論是正式桌餐,還是非正式的自助餐,都會尊重客人自身的飲酒意愿(help yourself),不會強行勸酒。隨著健康意識的加強,現在很多中國人也在逐漸擯棄傳統的“不醉不歸”觀念,講究喝好喝高興而不是喝夠喝多。這也是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和相互學習的結果。
今天,隨著中西文化交融,飲食文化也不斷融合,中餐也開始提出“新概念”菜,中西合璧,取長補短。西方菜中也會出現很多中國元素。中國餐館在歐美國家也遍地開花,為很多歐美人士接受和喜愛。實現世界各國飲食文化的大融合需要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欣賞。了解跨文化交際中的飲食文化差異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在享受不同美食的同時增進彼此了解,實現文化的交流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