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媛
摘 要:在小學語文微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與模式,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語文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語文課堂,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開發;存在問題;應對策略
微課有著短小精悍的特征,在教學工作中開展微課教學具備較多的優勢,首先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其次可以把復雜、抽象的教學知識用圖片、聲音、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因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都比較差,微課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課本知識,師生之間能夠共同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不能把教學范圍局限在課本中,而是要不斷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面,并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綜合素養,這樣才能透徹理解所學到的語文知識。
一、小學語文微課程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屬性較弱。微課屬于信息時代下的新興產物,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微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課堂效率與質量,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微課程開發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教師對于語文微課程的認知不足,認為微課程就屬于“微型視頻”,在小學語文微課程中對“課程”屬性本質的反映較弱。微課程教學目標較為不清晰,教師往往是隨意的選取微課程的內容,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心理、行為特征等,課堂教學缺乏邏輯性。其次,在小學語文微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學生的發言只占據了微課程總進度的五分之一,無法把新課程理念中的“以學生為本”體現出來。最后,在小學語文微課程教學中缺乏合理、科學的教學評價,教師往往都是在微視頻結束之后就投入到下一個新的教學環節,很少對學生實行口頭反饋,導致無法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進度與需求,不利于構建高效小學語文課堂。
(二)小學語文微課程開發資源、類型較為單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行微課程開發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改變傳統語文課堂中把教學范圍局限在教材上的問題,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微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擇上,教師存在教學資源、類型較為單一的情況,根本無法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面,更加無法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形象的語文課堂氛圍,不能利用微課程來提升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例如,很多教師還僅僅是局限在PPT的應用上,因為微課程的制作流程較為復雜,教師不愿意用更多的時間去制作語文微課程資源,無法把小學語文微課程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二、小學語文微課程開發的具體原則
(一)系統性原則。目前小學語文微課程開發過程中缺乏系統規劃意識,導致微課程的資源較為單一,教師僅為了在語文微課程中體現某一個知識點,而沒有體現出語文課程中的整體性原則,非常不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到的語文知識。所以在小學語文微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遵循系統性原則,教師不僅只針對某一個知識點開展語文微課程開發工作,而是透徹掌握一個學科、一個專題、一個單元的語文微課程開發策略與方法,讓小學語文微課程擁有主題式、系列化的教學體系,而不是碎片化、零散化的單一教學。
(二)聚焦性原則。微課的重點特征就是短小精悍,能夠把教材中的難點、重點內容著重體現出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要體現出聚焦性原則。首先,微課程的時間較短,通常都是在5—15分鐘之內,但是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一個事物上,教師可以設定為5—8分鐘,讓學生能夠全身心的去理解重點、難點教學內容。其次,微課程的內容要足夠精煉,教師在設計微課程過程中要先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個簡單的羅列,把語文知識點及素養點相互聯系起來,突出語文這門學科的工具性與育人功能。
三、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微課程開發方法
(一)做好小學語文微課程前期設計工作。要想把微課程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教師要做好小學語文微課程前期設計工作。尤其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相對于中低段學生來講,已經具備較多新的學習特征,尤其是他們思維已經能夠從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但是在學習過程中還是擁有較多的感性經驗,形象思維依然占據著主導地位,所以教師要結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來做好語文微課程的開發設計工作。
(二)加強小學語文微課程環境平臺的建設工作。要想把微課程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優秀的微課程環境平臺,所以加強小學語文微課程環境平臺的建設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小學語文的微課程應用平臺比較少,教師需多搜集一些微課程資源。其次,還需要加強網站建設工作,實現全方面的網絡課程、在線課程,充分開拓微課程的應用范圍。
(三)強化微課程的評價、交互功能。在實際的小學語文微課程教學中忽略微課程的交互功能與評價功能,非常不利于構建高效小學語文課堂。所以在開展微課程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起到一個正確的指導作用,給予學生充足的想象、自由發揮空間,培養學生優秀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匆匆》時,課前學生通過微視頻提前預習這篇課文,而在語文課堂中要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和學生溝通、交流,教師可以提以下問題:《匆匆》這個作品是在什么樣的時代背景下創作出來的;主要想表現什么思想感情?然后讓學生相互溝通與交流,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最終學生全方面的理解了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這個作品寫于1922年的3月,是“五四”運動時期創作出來的,作者在深刻感受著時代脈搏,內心充滿了找不到出路的苦悶與迷茫,希望去追求人生理想。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能夠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學習和生活。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站北小學,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