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玲
摘 要:多媒體及現代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的整合勢在必行。依靠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優勢來服務于我們當前教學,滲透與教學內容、目標、過程、監測、評價個環節之中,會使我們的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他們的駕馭漢語言的能力。在語文的學習中,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滿足,創造的愉悅。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整合;輔助教學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以多媒體和網絡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強烈沖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不能再將它以單純的技術手段看待,而應著力研究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起來,發揮其優越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克服其弊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創新和實踐能力,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一)信息技術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學習興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教與學的關系上,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一精辟的論述,明確指出樂知是學習的最佳狀態,即興趣是學習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動力。什么是興趣?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一種求知的傾向性,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會主動、愉快地去追求、嘗試和體驗的。怎樣才能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孩子都熱愛學習,使他們自覺、活潑的探求知識成為“樂知者”呢?這就要求教師要寓教于樂,以趣激學。
(二)信息技術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表象。“表象是在物體并沒有呈現的情況下,頭腦中所出現的該物體的形象。”(《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這一定義表明,表象和我們平時所熟悉的知覺有不同。知覺是物體呈現在眼前時,我們通過感覺器官直接獲得的信息。而表象則是物體不在眼前呈現時,人在頭腦中卻出現了這個物體的形象。文學作品正是借助這種形象來思維的,但“形象”不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我們知道繪畫、雕塑塑造的形象,可以以其形體、色彩、線條直接訴諸人們的視覺;音樂可以以其音響、旋律直接訴諸人們的聽覺。文學作品則以語言符號為載體,通過讀者的思想和聯想,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先把語言轉化為表象,然后通過再造想象感受到形象。
(三)信息技術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情感。情感教學心理學專家盧家楣教授指出:“情調是一種最輕微、淡泊的情感狀態,持續的時間短。它往往沒有明顯的表情行為和生理變化,主要表現為主觀體驗。它通常伴隨著知覺而油然發生,更多地受環境刺激的直接影響。”語文學科既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是培養學生情感的學科。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積極創設情境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是語文學科重要的任務。多媒體能為學生創設一種優美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較快地進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的轉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沖擊著現代教育。這就要求老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要求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環境應是一種支持學習者進行建構性學習的各種學習資源的組合。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能夠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進行協商會話和協作學習;它能夠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有利于情景創設和大量知識的獲取。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與語文學科進行整合時,為語文教學的新型結構的創建提供了理想的教學環境。
(一)信息技術的提供的交互性有利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在科學人性觀基礎上的主體教育思想,要求確立和提高人的主體地位,充分釋放和發揮人的巨人能動作用,讓他們意識到并主動地追求和實現個人在教育過程。主體教育是對舊式教育辯證的否定,它要求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自身發展的主動權,成為自身發展的主人。教師更多地是一名向導和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而不是建立在學生被動與無知基礎上的專斷的權威。
學生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接觸的教學媒體大多是文本,如教材和參考資料、在電化教育出現以后又出現了音響、圖片、活動影像資料如錄音、投影片、錄像帶、VCD視盤等等。但這只是為學生提供文本以外的超文本資料而已。學生只是在教師的指導和要求下去了解和接受,處在被動的地位。而計算機的最大的優勢在于交互作用。現代的多媒體計算機把電視機的視聽和多媒體的播放演示作用與計算機的人機交互功能結合統一起來。產生了一種新的圖像與文字齊飛、提問與互答一色的交互方式。對學生在教學中的疑問可以立即反饋,這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它解決了長期困擾班級授課之中不能尊重每個學生的需要、不能滿足每個學生求知欲望的問題。因此,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
(二)信息技術提供的交互性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人獲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主要通過視覺和聽覺。如果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人們既能夠聽到、看到、又可以和他人討論交換意見交流表達,那么無論是對知識的接受還是知識的記憶保持的效果都是最佳的。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刺激不是單一的,而是通過視聽兩種刺激的同時給予來完成信息傳遞的。再加上我們分析過的人機對話、交互作用,我們可以肯定通過此類方式完成的教學其效果應當是很好的。而我們的語文教學其中蘊涵了大量的視聽資源,如果我們可以將其在多媒體計算機中再現出來,并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制成資料庫,供學生自主的查找,或者運用網絡資源,讓學生自己尋找資料解決學習中的未知和問題。那么,在主動探尋和交互的過程得到的知識和技能一定會使學生自覺地掌握。
(作者單位:甘肅省漳縣武陽東街小學,甘肅?? 定西? 74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