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
幾年前,知名藝人萩本欽一以73歲高齡考取駒澤大學的佛學系,一時傳為美談。在大學里,他與年輕同學一起學習、吃飯、談笑,沒有任何違和感。媒體透露,他今年大學畢業后還繼續考研究生,目標是80歲當上大學教授。
中老年人上大學不是新鮮事
如今在日本,中老年人上大學,不是什么新鮮事了。“終生學習”與“百年人生”成了流行詞,人越來越長壽,活到老學到老成了理所當然的事。2017年9月8日,日本內閣府成立了“人生百年時代構想推進室”,用于研究長壽時代的對策。
近年來,日本的一些大學推出了面向中老年人的升學考試方式和課程,如廣島大學的綜合科學系、文學系、教育系、法學系等每年收若干名50歲以上的學生,考試方式較為靈活,通過小論文和面試進行考核。這些中老年學生與年輕人同窗共學,互幫互助。不管多大年齡,完成學業即可得到大學畢業證書。
位于東京繁華商業區池袋的立教大學則是在2008年就開設了面向50歲以上人群的課程。那些科目是專為中老年群體設置的,如老年社會學、飲食文化、生活保健,亦有環境、日本和世界經濟等課題。同時這些中老年學生亦可以選修部分其他課程,與年輕學生學習交流。學校的圖書館、電腦室、食堂、游泳池等設施都可自由享用。畢業后可以得到文部科學省認可的修業證明書。
明治大學的大學院(研究生院),選拔一部分60歲以上的優秀學生入學,條件是除了大學畢業之外,還得從事同樣的職業或者在同一業界工作25年以上。大學致力于為老年人才提供再學習的機會。
還有一種面向中老年人的網絡大學,每月花費1000多日元,即可在網絡上自由聽包括東京大學教授在內的專家、學者的有關政治、經濟、文化、商業、歷史等內容的講座。
80歲的IT新人
記者在社交網站上有位朋友叫若宮正子,今年已經83歲了,她是個忙碌的人。在網站上她不時報告自己的近況,如參加學術活動、旅游、演講等等,生活安排得十分充實。2018年2月2日,若宮正子在聯合國發表演講。她開發的一個名為hinadan的iPhone游戲軟件2017年9月問世。原先她只是個銀行職員,60歲退休后,才開始使用電腦。80歲才開始學習編程語言Swift,她開發的游戲軟件很有人氣,已經有數萬人在使用。她在演講中告訴年輕人:不要活得太著急,慢慢來,人生還很長。在演講時,她熟練地操作電腦做現場演示,敏捷程度與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無異。
若宮正子成了業界小有名氣的“IT老太太”。正子開發的是面向高齡者的游戲,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老人耳朵不好,眼睛也不大好,手指可能還會顫抖,但是他們也喜歡玩游戲。正子開發的軟件切合了老人對游戲的好奇心,充分照顧老人的特點,比如玩游戲時過了一關,不僅聲音響,還會出現提示文字。她開發游戲軟件的動機就是要把數碼世界和老人世界連接起來。她認為,在人們的固有觀念里,總是認為老人不善于使用電腦、手機等機器,其實機器不懂老人的心,難以親近老人,所以要制造和老人合得來的機器。
中年大叔忙跳槽
七八十歲的老年人忙學習,四五十歲中年人更不敢松懈。人到中年開始重新學習一門技藝的日本人在增加。原先日本人總給人一種在一棵樹上吊死,在一個單位工作到老的感覺,如今情況有所變化,漫長的“百年人生”里,如果只做一種工作,只有一種活法,豈不太枯燥無味,所以跳槽成為日本中年工薪族的新選擇。
一年多前,大阪的醫藥品企業“森下仁丹”的電視招聘廣告的廣告詞因面向中年大叔而成為熱門話題:“中年大叔可以改變,日本也可改變。”“中年大叔,說不定是這個國家的希望!”這家企業招人,年齡不設限,一下子引來2200人前來應聘。其中有當過學校校長和汽車工程師的中年大叔。最終錄取的10人均是40多歲到60多歲的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學習方法有許多,一是在網絡上看各種視頻學習;二是看手機軟件學習;三是組成學習會大家一起學;四是通過廣播電臺學習;五是通過漫畫學習。人生的長度有限,但是厚度和深度無限,日本人正是通過終生學習讓自己的一生更加圓滿。▲
環球時報201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