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志剛
日韓博弈又添新變數。韓國青瓦臺國家安保室室長鄭義溶日前稱,韓方將評估是否與日本續簽2016年11月達成的戰后首份《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有人將此解讀為韓國應對來自日本貿易管控壓力的新籌碼,也有人據此判斷日韓軍事信息合作可能走向壽終正寢。
但韓國祭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能否落在日本頭上,變數多難度大,因為日韓此番交惡已波及美國的亞太及印太戰略布局,引起美國關注。已有美國政府人士警告訪美的韓外交代表團不要因經濟矛盾而遷怒《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另外,鑒于日韓矛盾升級并蔓延至其他領域的可能大幅增加,繼美國助理國務卿史迪威訪韓調停未見明顯成效后,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將于23日穿梭訪問日韓,協調堪稱美國在東北亞乃至亞太布局中“兩架馬車”的日韓關系。
從歷史上看,日本和韓國不僅是美國雙邊安保關系的重要盟友,也是美國經營東亞、東北亞乃至亞太的重要多邊棋子。甚至可以說,離開日韓兩翼支撐的美國在東亞的地緣體系、安保結構、區域布局、戰略合作都將無從談起。這也是戰后美國在與日韓不時夾雜嫌隙的同時,極力從政治、軍事、外交上將兩國置于自己羽翼下的真實考量。一個是扼西北太平洋的“不沉航母”,一個是從東亞海上聯通歐亞的重要跳板,美國劍指該區域的任何國家和對手,日韓的地緣價值和安保價值都被認為不可或缺。
奧巴馬時期,面對日韓圍繞歷史恩怨和現實矛盾的唇槍舌劍,奧巴馬愣是利用影響力與巧實力將其扭在一起,實現美日韓軍事信息的整合,贏得半島信息源的領先優勢,由此構建在東北亞地區的軍事信息共享優勢,但也埋下了“強扭的瓜不甜”的裂變種子。
這次博爾頓專程前往調停,當然不希望看到美日韓軍事合作體系顏面盡失,弄得面子難看、里子受損。但從經貿角度調停,顯然不是博爾頓的擅長。不過,鷹派思維的博爾頓懂得與經濟相比,日韓都對美國有著安保依賴的道理,也掌控在地緣安全的天平上日韓有著共同擔憂、忌憚和需求,先禮后硬或在考量之中。因此,博爾頓此行可能會兜售并放大當前美國政府念念不忘的亞太戰略及向“印太戰略”傾斜的錦囊。不排除釋放一點地緣緊張因素,制造半島風云突變的預期,加點讓日韓安保關系緊密的調料,讓兩個盟友“舍小家保大家”,履行好繼續協力輔佐美國區域戰略平衡的重任。
但問題是,在以“美國優先”為主打的這屆美國政府面前,日韓一直沒嘗到什么甜頭,它們對“遠來的和尚會念經”究竟還有多少信心,對很可能是居高臨下和高人一頭的調停還有多少耐心,不太好說。兩年半不算短,當前美國政府對日韓的許愿很多,但多數口惠而實不至。倒是美方動輒要求日韓增加美國駐軍費用,動輒發泄安保條約不公平的抱怨如影隨形。面臨歷史問題與經濟問題是否鏈接的各執己見,顧及國內民意、內閣支持率、企業的跟進、國家形象等因素,即使美國政府忙里偷閑描畫的亞太或印太戰略畫卷誘人,但依日韓現在的情緒,恐怕也沒心情去欣賞吧。▲
(作者是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