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摘 要】目的:比較臨床顳葉癲癇采用左乙拉西坦與丙戊酸鈉以添加方式治療的效果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42例顳葉癲癇患者,并依據單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1例,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藥物的口服治療,而對照組主要以添加丙戊酸鈉的方法治療,觀察組則應用左乙拉西坦予以添加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為85.7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90%,比較結果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相較于臨床以添加丙戊酸鈉對于顳葉癲癇患者的治療,以添加左乙拉西坦方式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可作為目前顳葉癲癇添加治療的首選藥物。
【關鍵詞】顳葉癲癇;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鈉;添加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02
作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在癲癇中顳葉型癲癇癥狀具有較高的藥物難治性比例,通常可達到65%左右[1]。而由于目前對于該癥的醫學發病機制研究尚不明確,可依據其發作的類型將其分為部分性與全面性。而對于該癥的控制治療,目前則主要依據《成人癲癇診斷與藥物治療規范》盡可能應用單藥治療的方式,而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則可運用藥物聯用的方式進行治療[2]。本文在主要選取以單藥方式治療效果并不明顯的42例顳葉癲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42例顳葉癲癇患者,并依據單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1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13例、女性8例,年齡為16-37歲、平均為(25.43±4.24)歲,病程為0.5-8年、平均為(3.75±1.43)年;觀察組男性患者9例、女性12例,年齡為17-40歲、平均為(26.15±4.92)歲,病程為0.8-10年、平均為(4.25±1.72)年。兩組患者均符合癲癇與癲癇綜合征的臨床診斷標準,其基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包括:由諾華制藥生產的150mg奧卡西平(商名:曲萊;國藥準字H30130015)予以每天8-10mg/kg的初始劑量進行治療;以及采用由北京諾華制藥生產的200mg卡馬西平(商名:得理多;國藥準字:11022279)予以每天5-10mg/kg的初始劑量進行治療或采用由SA生產的20mg拉莫三嗪(商名:利必通;國藥準字:H20140478)予以25mg/次,每天一次的初始劑量進行治療[3]。
其中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以添加由杭州賽諾菲制藥生產的500mg丙戊酸鈉緩釋片(商名:德巴金;國藥準字:19983059)予以250mg/次,每天1次的初始劑量進行治療;而觀察組則以添加由比利時UCB制藥生產的0.25g左乙拉西坦(商名:開浦蘭;國藥準字:H20140642)以250mg/次,每天2次的初始劑量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均依據患者血藥濃度的檢測結果在每周增加1次劑量。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完全控制是指患者病情不再發作,得以有效的控制;有效則是指患者病情發作頻率減少超過50%以上;好轉則是指患者疾病發作頻率有所降低,其降低程度<30%;無效則是指患者疾病發作次數未有任何改變[4]。
1.4 統計學分析 依據SPSS19.0軟件予以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則以率(%)表示,以 檢驗。比較結果存在可比性(P<0.05)。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為85.7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90%,比較結果存在明顯差異(P<0.05)。詳見下表1:
3 討論
作為由多種因素而導致的腦部神經元高度同步異常放電所造成的綜合征,癲癇具有發作短暫性、重復及刻板性等特點,致使腦細胞不斷受到嚴重性的損害,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對于該癥治療通常以常規藥物的治療,由于其效果并不明顯。在此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奧卡西平、拉莫三嗪與卡馬西平均在治療后效果并不理想的情況下,以添加左乙拉西坦與丙戊酸鈉的方式治療,其效果可得到明顯的提升與改善。
作為臨床各型癲癇治療的常用藥物,丙戊酸鈉的應用主要是以腦內抑制性γ -氨基丁酸神經遞質濃度的提升,有效阻滯鈉離子的通道,使其全面性或部分性的發作均可得以相應的控制。同時該藥也具有血藥濃度穩定與作用時間長等特征。但同時由于顳葉癲癇主要以部f分發作為主,因此該藥通常只是以添加藥物治療的方式應用。而作為一種吡咯烷酮衍生物,左乙拉西坦具有易溶解與滲透性強等特征,同時具備較高的生物利用度。由于其肝代謝小與蛋白結合性低的特點,可快速獲得相應的血藥濃度,在停藥后也可具備較低的綜合征表現。依據 李國選.[5]文獻研究顯示,以添加左乙拉西坦的方式應用于癲癇患者的治療,對于降低患者病癥發作的次數可發揮重要的作用。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為85.7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90%,比較結果存在明顯差異(P<0.05)。
由此可知,相較于臨床以添加丙戊酸鈉對于顳葉癲癇患者的治療,以添加左乙拉西坦方式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可作為目前顳葉癲癇添加治療的首選藥物。
參考文獻
李茂緒, 秦文玲. 丙戊酸鈉與左乙拉西坦治療腦卒中后繼發性癲癇qizho療效的對比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27(2):5-6.
蘇曉琳. 比較丙戊酸鈉與左乙拉西坦治療兒童癲癇的療效[J]. 當代醫學, 2018,11(3):87-88.
周田, 劉錚. 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鈉治療中央棘波良性癲癇69例[J]. 陜西醫學雜志, 2015, 40(4):481-483.
吳燕. 丙戊酸鈉注射聯合左乙拉西坦治療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的療效觀察[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9):141-142.
李國選. 丙戊酸鈉與左乙拉西坦治療卒中后癲癇的療效比較[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19(1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