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香

【摘 要】目的:就兒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方法:選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接收的128例住院患兒為對照組,另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124住院患兒,為實驗組。進行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防范措施。之后,對兩組患兒護理質量進行比較觀察,并統計兩組所發生的護理糾紛事件。結果:實驗組患兒護理質量(91.4±5.23)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8.6±5.04),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護理滿意度(95.5±3.41)優于對照組(85.7±4.56)。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兒科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因素,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有效的護理風險防范,效果顯著。
【關鍵詞】兒科護理;風險因素;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1
因兒科所接待的患者人數比較多,且疾病類型較為復雜。這使得護理人員所承受的工作壓力比較大。容易出現護理風險,進而導致各種護理糾紛情況的出現。為此,需醫護人員在兒科工作中注重對風險因素防范措施的應用[1]。而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就對針對兒科患者的護護理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進行重點探討。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接收的128例住院患兒為對照組,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間,選取124例患兒為實驗組。其中,對照組中男患兒有85例,女患兒43例。年齡在4個月-10歲,平均為(5.2±1.02)歲。實驗組中男患兒和女患兒分別有96例,28例;年齡在2個月-8歲,且平均為(4.9±0.89)歲。對兩組患兒各項資料比較后,顯示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對照組患兒按照要求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并對此實施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具體如下:(1)護理風險因素:結合兒科護理整體情況,可將護理風險因素分析歸納為四點,分別是護理記錄方面,主要表現在護理記錄不夠及時且不全面等;服務質量:就是指護理人員態度較差,對技術的掌握明顯不夠熟練等;意外事件:表現在患兒墜床、碰傷等;護理出現差錯。指用藥出現問題以及輸液等問題。(2)防范措施:一是,需要護理人員加強與患兒家屬的交流和溝通。期間,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在進行病房查詢時,要多關心和接觸患兒;二是,注重對職業的培訓,需定期組織護士對兒科護理相關知識的學習。以此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專業能力;三是,對人員配置進行有效優化。結合當前兒科護理情況,以及各個類型疾病對護理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優化人力資源資。在具體操作中,必須要充分考慮到護士學歷、業務能力等情況,安排具體的值班表。全面照顧護士生活、學習和工作等,從而調動護士在工作中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其工作效率。
1.3 觀察指標 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質量調查表,對患兒護理質量進行評分。以百分制為主,分數越高,則表明護理質量越高。之后,再以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針對患兒家長開展調查。100分為總分。滿意度高,則分數也就高。對護理糾紛事件進行全面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20.0軟件對研究中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并將其錄入在EXCEL表格中。期間,計數資料可用(%)予以表示, 行卡方值進行檢查;而對于計量資料則以()表示,用t進行檢驗。當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由表一得出,實驗組護理質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糾紛事件 對照組128例患兒中,出現糾紛事件為21例,且發生率為16.4%(21/128);實驗組患兒中,僅有5例糾紛事件,且發生率為4.0%(5/124)。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x2=5.835,p=0.015)。
3 討論
兒科所接收的患兒年齡比較小,且配合度不高,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對患兒的護理難度,同時還容易誘發護理糾紛事件[2]。從而影響護理整體質量。為此,在兒科護理中,醫護人員需結合兒科所具有的特點以及患兒疾病特征,對所面臨的分護理風險因素進行重點分析。之后,對其實施針對性的防范措施[3]。
在本次研究中,選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間接收的128例住院患兒為對照組,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間,選取124例患兒為實驗組。對兩組患兒護理質量進行比較觀察,并統計兩組所發生的護理糾紛事件[4]。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理質評分(91.4±5.23)和護理滿意度(95.5±3.41)均高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78.6±5.04)和護理滿意度評分(85.7±4.56),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中,針對所出現的風險因素實施相應的防范措施,不僅更好的保障護理整體質量,還在減少護理糾紛事件和提高護理滿意度上起到重要的作用[5]。因而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價值[6]。
參考文獻
崔紀云.兒科護理的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探究[J].中國農村衛生,2018(08):65-66.
劉雨婷.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5):174+177.
李霞,韓娟,孟慶美.論兒科護理的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8):6-7.
張慧娟.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13):92-93.
張璇.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02):85-87.
高潔,杜建華.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5):2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