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霞 劉大城 周應舒

【摘 要】目的:分析肝癌介入治療中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技術的作用。方法: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間入本院治療的47例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為研究主體。于治療前與治療后7d對其行常規平掃與DWI技術處理,評估其掃描結果。結果:介入治療后的腫瘤體積小于治療前(P<0.05)。治療前后,患者在不同擴散敏感梯度值(b值)下的ADC值(近似彌散系數)對比差異明顯(P<0.05)。且治療后同b值條件下的ADC值均高于治療前(P<0.05)。結論:為肝癌介入治療患者行DWI技術處理可評估患者的腫瘤形態和血管密度等情況,進而評定療效,具有較佳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肝癌介入治療;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2
肝癌的臨床發病率較高,其早期癥狀較為隱匿,多于疾病中后期被確診,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1]。臨床中多采用介入治療方法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延長其生命周期。而DWI技術是該療法的療效評定方法,可通過病灶體積與形態變化等評估判定治療方案的合理性。研究中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間入本院治療的47例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為主體,旨在探究肝癌介入治療中DWI技術的作用,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間入本院治療的47例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為研究主體。其中,男28例(59.57%),女19例(40.43%);年齡范圍是44-79歲,平均(52.12±1.66)歲;腫瘤直徑為3.2-9.5cm,平均(6.12±2.54)cm。
1.2 方法 于治療前與治療后7d對患者行常規平掃與DWI技術處理:纖為其行肝臟掃描處理,軸位掃描采用T1WI和T2WI序列,并行T2WI序列冠位掃描和DWI掃描。叮囑患者取仰臥位,為患者行呼吸門控裝置與體部線圈(八通道相控陣)固定操作,行磁共振掃描儀掃描。參數設置為層間隔為2mm,層厚為8mm,矩陣為128*128,NEX為1,視野介于36cm*36cm與45cm*45cm之間。TE值設置為37.4-90.2ms間,TR值設置為6000ms,患者于不同b值(50、100、300、500、700s/m2)下行深呼吸與屏氣狀態下分別掃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其DWI信號,通過成像軟件制作ADC圖,圖像質量由2名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評估,將質量合格圖像作為病灶區域ADC值的測定標準。以2WI序列所獲掃描圖像為病灶范圍依據,并于同位置的腫瘤組織內部隨機選擇5個興趣區,其面積均為90-100mm2,應避開區域內的壞死血管與區域。測量同層面于不同b值下的ADC值,并測定平均值。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通過SPSS16.0軟件加以處理,腫瘤體積和ADC值用()表示,行t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腫瘤體積 介入治療前的腫瘤體積為(204.32±31.24)cm3,治療后為(144.54±20.37)cm3(t=10.989,P=0.000)。
2.2 對比ADC值變化 治療前后,患者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對比差異明顯(P<0.05)。且治療后同b值條件下的ADC值均高于治療前(P<0.05),詳見表1。
2.3 影像學分析 DWI技術下,圖像均存在輕度偽影,但不影響圖像質量。當b值增大后,圖像質量逐漸變差,當其取100s/m2時,圖像偽影較多,變形嚴重,病灶原型觀察難度大,ADC測量難度大。
3 討論
肝癌在我國的新發腫瘤中占比58%左右,高居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2]。其早期癥狀隱匿,確診時多為疾病后期,經肝臟移植或手術治療已無法取得最佳療效,而放化療同樣具有局限性。介入治療是其最佳療法,可消滅腫瘤細胞,阻斷其供血過程,進而改善其生活質量。DWI是介入治療的療效評估方法之一,其在DWI圖像中選取不同的b值,以測定ADC值,進而評估腫瘤變化。彌散可反映機體內部物質的實際轉運情況,并能評估其物理與生理過程[3]。DWI技術下的ADC值可評估機體肝臟組織內部的水運動情況,進而評估腫瘤內部結構變化,展現癌細胞的增殖、壞死與凋亡等變化過程。降低肝臟組織的彌散水平后,肝臟病灶的變化情況可清晰顯示,說明癌細胞的動態變化會干擾到ADC值。而不同b值下,ADC值會發生變化,所以需要確定b值,以清晰顯示ADC值,使其穩定性增強,對腫瘤變化的評估效果更具精準性[4]。
結果為:介入治療后的腫瘤體積小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同b值條件下的ADC值均高于治療前(P<0.05)。可見,DWI技術可評估肝癌介入治療的療效,測定腫瘤的病理變化,進而指導治療方案的改進與調整。
參考文獻
劉全發.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在肝癌介入治療52例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5):125-125.
王緝勝,郭澤波,黃柳明.肝癌介入治療中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的作用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9(7):69-71.
侯毅斌,王忠富,戴志京, 等.肝癌介入治療中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的作用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8(2):40-42.
陳柱,肖恩華.肝癌介入治療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評價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4(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