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小洪
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關于修改對大韓民國出口管理運用》的文件,主要內容為:自7月4日起,日本將加強限制向韓國出口生產電視機、智能手機和半導體的零部件、材料,包括半導體生產必需的材料氟聚酰亞胺(感光液)、高純度氟化氫、最新智能手機常用的彈性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
征用勞工的判決問題是此次出臺措施的直接原因之一。
若日本企業要想向韓國出口這3種產品,每次都需要得到政府的許可和審查。審查不僅需要約90天,如被判定為“不準”,出口之路可能從源頭上被堵死。日本《讀賣新聞》評論說,“日本政府的方針是基本上不批準出口,這將成為事實上的禁運”。
日本經產省還決定,從8月1日開始將韓國排除在“白色國家”之外。日本在安保上把友好國家規定為“白色國家”,并免除出口許可申請。“白色國家”目前有27個,韓國于2004年獲得認定。如果被排除在“白色國家”之外,日本企業每次向韓國出口都要得到政府的許可。
半導體、電視機和智能手機都是韓國出口的支柱產業。這3種禁運材料是制作半導體芯片和顯示面板所需的關鍵材料,韓國企業對這些材料的依賴度極高。以2018年為準,韓國從日本進口的光刻膠占比高達93.2%,聚酰亞胺和高純度氟化氫也分別占84.5%和41.9%。雖然,韓國從日本進口這3項產品數量并不多,每年僅為5000億韓元,但因此而受影響的半導體和顯示器出口規模將達170萬億韓元(約合1500億美元),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日本采取小小的措施將收到巨大效果。韓國媒體認為,日本政府此舉無異于向韓國做出了“經濟宣戰”。
日本這3種材料的競爭力很強,控制著世界市場的70%-90%,韓國企業也絕對依賴著日本產品, 目前韓國半導體工程材料的國產比例只有40%出頭,尤其是在價格昂貴的尖端材料上,對日本和美國的依存度很高,韓國國內的材料供貨商在技術能力上明顯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占韓國整體出口20%以上的韓國三星電子、SK海力士、LG電子等企業將不可避免地遭受打擊。可以說,日本“禁運”無異于打擊了韓國經濟的要害,會讓因嚴重的經濟停滯而走下坡路的韓國經濟雪上加霜。
事情還不止于此。日本《東京新聞》3日報道說,日本政府正在研討擴大對韓出口限制項目,或將可能用于軍事目的的電子零件和有關材料列為新的出口管制對象。韓國有人擔心很可能出現第二波和第三波經濟報復。有負責日本業務的專家表示:“日本另一張報復牌是限制出口與芯片相關的其他核心材料、限制日本對韓國現代汽車的零部件出口、對韓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等。”
盡管安倍等日本政要否認此舉是以經濟報復手段算韓國政治賬、外交賬、歷史賬。但國際上各大媒體均認為,這就是日本政府對韓國的“經濟報復”——韓國大法院去年10月判決,日本需賠償日本殖民時期強制征用的韓國勞工受害者。
日本經濟產業省不打自招,表示:“出口管理是以國際法信賴為基礎構建的,但是目前日韓關系已經明顯失去了信任。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之前,沒有對征用工人(強制征用受害者)問題提出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這一點也產生了影響”。并表示,“不是經產省自己判斷,而是日本內閣全體決定采取這一措施”。經產省等于表示,征用勞工的判決問題是此次出臺措施的直接原因之一。此舉旨在加強對韓施壓力度,敦促韓國政府對強制征用賠償判決采取行動。但韓國有媒體分析認為,日本真實意圖是將包括半導體產業在內的韓國信息技術產品在國際分工秩序中的生產、供應價值鏈改組為以日本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