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靚
摘 要:印象派畫家的繪畫方式經常會在室外進行,從而在畫作中更好地表現出自然光線影響下的色彩與光源自身的變化,從而結合獨特的筆觸方式探索繪畫價值與語言,這也作為印象派畫家的個性化特點。筆觸作為印象派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使畫作以更加細膩、精彩地方式呈現給觀者,還可以代表畫家的情感。因此本文將對筆觸在印象派繪畫中的影響進行研究,以期對各位繪畫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筆觸;印象派;繪畫;影響
0 前言
我們可以將筆觸看作為筆法,其作為畫作中物象的主要肌理,可以充分凸顯出繪畫者的個性、情感。同時筆觸還作為一種符號語言,尤其在印象派繪畫過程中,當繪畫者落筆發散靈感的那一刻,運用獨特的筆觸表達出心中的語言,觀者在欣賞繪畫時,仿佛可以與畫作進行交流,讀到繪畫者的思想、情感。
1 筆觸含有的價值
在筆觸中主要包含兩種內容:第一,客觀事物存在的外在特點。第二,繪畫者內心的精神世界。筆觸作為繪畫者情感的不經意流露方式,也可以將其看作為繪畫者的個人語言符號,具備獨特的表現方式與不可復制性。當一名繪畫者在面對客觀事物的過程中,他并不會看到畫面的原本形體,[1]而是看到經過對象化之后的產物,之后利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心中的感情與腦海中的思想,因此不同的繪畫者即使對相同的地方進行繪畫,也會呈現出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感情,更不會采用相同的筆觸,只有這樣,才能利用筆觸表現出繪畫者的特性與藝術個性。
2 筆觸對印象派繪畫產生的符號影響
首先,對于符號化的思維與符號化的行為方面來說,其作為人類日常生活中具備最強代表性的特點,也可以將其理解為人類若想創造文化必須依靠符號活動,通過符號活動才能將人與動物有效區別,符號也是作為人與文化互相結合的重要媒介。人的本性使然就需要人依靠自身通過創意持續創造文化符號的活動,也可以將人類文化的整體世界看作為由人類建造的符號宇宙。當然藝術文化也被包含其中,藝術創造的整個過程都可以看作為一種特殊符號的創作過程,本質與符號存在很大聯系,同時也為藝術文化體系的構建與理論認識奠定重要基礎。鮑列夫就指出:“藝術價值主要是通過語言交際而產生,同時會利用語言符號將真正的價值進行延續”。鮑列夫就曾將梵高的作品《向日葵》[2]解釋并將其看表達成繪畫藝術中的輝煌語言、符號本質。繪畫者的每一個筆觸雖然很小,但可以使色彩被充分利用起來,經過旋動、轉彎、跳動的線條互相結合,將原本枯燥、無味的物與景色融入畫面中。
3 筆觸的延續方式與對后世形成的影響
蒙克作為表現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作為橋派畫家的精神領袖。蒙克的一生中,經歷了眾多苦難,但這些苦難被他轉化為創作的靈感。就像他的代表作《吶喊》[3]一樣,他用十分夸張的筆觸在畫中描繪了一個十分恐慌同時伴有尖叫的人物形象,在欣賞畫作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絕望、孤獨、痛苦、崩潰。20世紀50年代中,畫家威廉的庫寧作為一名抽象表現主義的畫家,他在繪畫過程中,經常會運用傳統女性裸體的藝術題材,在畫作中經常會采用濃烈、粗獷的筆觸,充分展示中一種接近歇斯底里、瘋狂的情感,形成一種任務背景互相融合同時混亂的繪畫空間,讓人感受到筆觸下的時空與境界。
目前在我國的眾多畫家中,部分青年繪畫者在持續探索個性、筆觸之間的關系,同時還包含筆觸與情感之間的關系。例如女畫家申玲的繪畫作品中,造型十分稚拙,筆觸具備很強的表現性,同時具有印象派強烈的色彩視覺沖擊特點,在畫中可以感受到畫家的率真與感情。
4 筆觸對繪畫者的影響
繪畫者可以利用筆觸將內心的情感、腦中的思想凸顯在繪畫作品中,觀者在欣賞畫作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繪畫者生平閱歷,掌握繪畫者的繪畫風格,但無法真實地體驗到繪畫者個性卻又十分復雜的內心世界與腦海中的想法。因為繪畫者的筆觸幾乎都會含有自身的生命與思想痕跡,例如個人的性格、生活閱歷、審美等。筆觸作為繪畫者作品靈感的基礎,生命的源泉,也可以將其認為是無法重現并模仿的。因此在印象派繪畫過程中,不能將別人的風格當成自己的,也不能可以模仿,否則只會讓作品十分空洞,缺乏那一份情感與藝術熱忱?,F代社會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繪畫者應積極學習各種文化,才能使自身的文化底蘊更加豐富,尤其要進行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才能持續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對事物形成獨特的感悟與見解,才能拓寬自身的藝術道路,使繪畫創作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獲得更多的創作靈感。
5 結語
時代的變化速度不斷加快,使繪畫類型更加豐富。尤其對于印象派繪畫中,筆觸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不同畫家都會采用不同的筆觸,同時在筆觸中發揮自身的情感與思想,使繪畫作品成為一個詮釋自己的語言符號。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繪畫者,只有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與技術,才能使筆觸更加細膩、獨特,賦予畫作新的靈魂,使自身的畫風更加完整、個性。
參考文獻:
[1] 張慶歡.印象派繪畫藝術研究[J].戲劇之家,2018?(06):135.
[2] 何鑫.德彪西的音樂與印象派繪畫藝術之間的共性探析[J].黃河之聲,2018(02):40-42.
[3] 喬國鋒.論印象派繪畫中的動感形式[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3(0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