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的大環境下,多媒體課件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平等、互動”理念的課件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注重教學過程的平等互動,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發散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了學習效率。
關鍵詞:平等;互動;多媒體課件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信息化已經深入地影響到我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表現在教育方面就是教育信息化手段不斷地提高升級,多媒體教學技術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重視。多媒體課件雖然已經應用多年,但是從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使用收效來看,并不理想,這主要體現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和多媒體課件的課堂使用效果過于程式化。教育信息化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洪流,信息化教育終將取代原有的教學手段成為教學的基本手段,然而信息化教育不單單體現在硬件設施的提高和更新,更應該是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變革。如何將新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如何把知識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優化組合,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發揮信息化手段的最大作用,最大化的提升教學質量,這些都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課題。本文從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入手,探討如何提高多媒體課件的課堂使用效果,提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 多媒體課件設計與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學校的教學硬件不斷更新換代,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教學的主要形式,多媒體課件也應用廣泛。在教學活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學活動中多媒體課件大多流于形式化,成為可有可無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沒能起到多媒體的靈活高效的作用。通過在教學中的調查和分析,筆者認為多媒體課件設計與使用中存在著下列問題。
第一,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方式過于簡單,大多成為紙質教材的電子版。當前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方式過于簡單,大部分是紙質教材或提綱挈領或內容翔實的電子版。大多是把教材文字照搬到課件,然后配上精美的圖片,課堂形式呆板,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造成課件成為裝點門面的空擺設。課件制作前要對課程有一個清晰的定位,明確重點難點,充分利用多媒體的信息大容量的特點,把書本上因為章節問題不能充分講述的重點難點內容展開敘述,搞好教學設計,利用多媒體靈活高效的特點充分的展示知識,使學習者高效的吸收課堂知識。
第二,從課件內容的版式設計來看,呈現的內容以文本的形式呈現較多。教師在制作過程中把文本的表現作為制作的重點,圖片的配置和動畫效果成為裝點多媒體的手段,大多課件字字有動畫,張張有美圖,把多媒體對圖片、動畫、視頻的載體作用流于形式。其實多媒體中的圖片、動畫、視頻的應用應是對授課內容立體形象展示,而不是用來裝點畫面的。過多的文字特效、圖片裝飾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學效果。
第三,從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來看,無法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無法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集成交互用作用,教學思路陳舊,無法利用多媒體課件的交互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的,限于教師講,學生聽的陳舊模式中。限制了學生對學習問題思維的連續性和靈活性。不利于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也不利于教師創造性教學的開展。
第四,受普通課件展示方式影響,課件的內容往往單獨分頁展示,隔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整體認識,使所學知識片段化,往往學了當前頁知識忘記了前一頁知識,知識體系不連貫,減弱了知識的層次性和邏輯的嚴密性。
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多媒體課堂教學流于程式化,課堂教學方式單一,無法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教師對課堂的整體教學設計不夠,不能有效的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掌握信息化教育的教學規律,做好多媒體課件的教學設計,才能發揮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應有作用。
2 存在問題的歸因分析
多媒體教學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產物,而多媒體教學課件也是多媒體教學的手段之一,那么為什么多媒體課件設計與使用中會出現上述各種現象和問題呢?這是因為使用者把課件當作板書的替代品,沒能發揮課件的巨大潛能。教育教學方式上不能與時俱進,對課件的理解不到位。
2.1 對多媒體課件的定位不準確
教師對多媒體課件在教學實踐中的定位不準確,簡單地把多媒體課件當作是羅列知識的工具,而教學理念不變,導致多媒體課件成為裝點教學門面的工具。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設計,發揮多媒體課件的集成性、實時性和交互性,達不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起到媒介的作用,它是課堂教學的載體,一邊連著教師的教,一邊連著學生的學,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把教學平等化,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2.2 現代化教學理念的確缺失
教學理念決定了教學方式,也決定了課程的教學設計,同樣決定了多媒體課件使用方法。目前大部分教師無法適應新的形勢,教學仍然以講授為主,多媒體課件也成為書本知識的羅列,不能高效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不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課堂氣氛沉悶死板,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樹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 為學生的主體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3 多媒體課件設計遵循的理念與設計策略
多媒體課件已經是多媒體教學的常見手段,但是多媒體課件的利用卻沒有達到理想效果,這是由于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和使用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先進性。如何深層次地利用多媒體的先進性,合理的設計和使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應深刻思考的問題。那么如何設計和使用多媒體課件呢?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3.1 課件設計注重師生的平等、互動
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影響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和教學理念的變化,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的互動越來越多,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件設計的過程中也要確保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本著平等互動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設計,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先進性。
3.2 以人為本,分析課件的“受眾”,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專業的學生的知識結構是不同的,多媒體課件應該在兼顧科學性、容錯性的和交互性的前提下,分析不同的受眾的具體情況,在教學設計時有所側重,使多媒體課件能夠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學質量。注重挖掘學生的內在素質,在整個課件設計中,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為學生學習服務為主,突破了教師教,學生強行記下的一種思維模式,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利用,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3.3 選好多媒體課件表現的教學內容
不管是什么時代、不管是什么樣的教育理念、不管是利用什么技術,教學內容的完整呈現才是根本問題。多媒體時代教師要繼續把表現教學內容作為主要任務,選好教學內容,不能為了追求多媒體的表現效果而成為多媒體的奴隸。利用多媒體表現教學內容時,要注意讓教師成為教學的設計者、課堂的引導者、教學過程的主持人。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利用多媒體的特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協作能力,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把那些晦澀難懂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的先進技術形象立體地展現出來。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和課件的合理設計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式學習和協作學習。
3.4 課件設計具有直觀生動性
動畫是視聽語言的藝術,用鏡頭畫面來講述理論知識,更形象易懂。多媒體課件的直觀生動性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動畫視頻兼容性,通過直觀生動的動畫和圖片內容,把復雜問題簡單清晰地闡釋出來,把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這有利于抽象的理論內容的闡述,學生能容易理解教學內容,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提升學習興趣。
3.5 設計好“平等、互動”的課件內容呈現策略
“平等、互動”的課件內容呈現策略就是要在課件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落實“平等、互動”的教學理念。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在內容選擇上有主有次,盡可能地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多媒體技術簡單明了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排除學習障礙。內容選擇要注意內容的深度,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的比例要安排恰當,表現方式要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專業特點。
第一,在課件設計的結構上,變點式思維為結構式思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交互性,把課件設計成更具人性化的多級導航式交互界面,使課件能夠根據教學需要隨意調取。
第二,在課件內容的上注重過程性,反映學習內容的層次性。 重點內容、非重點內容、擴展內容的設計既要保持獨立又要加強聯系,形成理論與應用相互支撐的內容體系。
第三,在學習策路上要注重“完整性”和“具體化”的有機結合,將結構化思維與放射性思維高效地結合在一起,既注重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又強調知識結構的具體性。通過多媒體的交互功能加深具體的基礎知識,這樣每個知識點成為一個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接,而每一個連接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即有整體又有部分,整體與部分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第四,在具體的理論內容上利用動畫與圖片形象的展示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感性方式學習晦澀的理論內容。
第五,在課件版面設計及動畫的運用盡可能簡潔明快,避免花俏繁雜,使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集中在課件的核心內容上。
3.6 加強對教師教育理論和多媒體技術的培訓
時代的洪流是無法阻止,也不能抗拒的,在互聯網時代,學校要加強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技術和現代教育理念的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教師積極主動地學習多媒體技術,配合新的教學技術,積極革新教育理論、教育觀念,在教學活動中積極轉變傳統的以教師主體教學方式,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適應新時代的教師職業要求。
4 結語
在傳統的課件資源建設中,教學過程中以知識的羅列為主,知識片段化、分散化,不能形成一個完整清晰的體系。多媒體課件充分分析受眾的心理狀態,采用“平等、互動”的教學理念,實現對知識資源的二次加工和重新組合,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小平,許瓊,胡博.基于影視藝術的教學資源建設新模式——網絡影視課件學[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53-160.
[2] 李澤.信息技術在高校影視藝術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2009(17):248-249.
作者簡介:高倩(1979—),山東新泰人,碩士研究生,遼寧金融職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