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美術是電影藝術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電影美術創作的基本元素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力求細節的翔實到位,二是融入美術師的主觀設計。本文以優秀的電影作品為例,從這兩個方面分析電影美術創作的基本元素。
關鍵詞:電影美術;畫面細節;主觀設計;視覺風格
電影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包括文學、音樂、美術、攝影等等,其中,美術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美術就像是電影的骨架,在不知不覺中帶領觀眾走進電影所營造的具體情境中。電影美術創作基本元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力求細節的翔實到位,另一方面要融入美術師的主觀設計。這兩方面的要求,涵蓋了布景、服裝、道具、造型等電影美術的各個環節。
第一個方面是畫面細節。細節決定了整部影片的真實性和藝術性,觀眾在看完電影后往往記住的是表演、光影、音樂等感官上的體驗,銀幕上的世界得以鮮活、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正是源于美術團隊對細節的重視。街道上的一盞路燈、人物衣服上的一枚胸針,最優秀的美術指導往往讓觀眾忽略了設計的存在,全身心地沉浸在美術團隊營造出的世界當中。對細節的重視,應該貫徹兩個原則,第一是以現實為遵循,第二是以人物為中心。
以現實為遵循是電影真實性的基礎,是做到讓觀眾“不出戲”的保證。以電影《狼圖騰》為例,以全榮哲為中心的美術團隊,在創作過程中做了大量背景資料的收集。去錫林郭勒博物館參觀學習、購置古董器件、深入當地與牧民交流,大到蒙古包內家具的擺放習慣,小到馬鞍的形制、望遠鏡的選材,大量的細節保證了對歷史現實的超高還原度。電影中小鎮的街道上,建筑、街景、墻上的宣傳畫,都充滿了濃厚的時代氣息。知青的蒙古包里,小空間里擺滿了當年流行的書籍,讓觀眾油然而生一種親切感。這就是好的場景設計,毫不突兀,與時代背景、故事走向融為一體,真實自然到觀眾甚至都不會注意到它。
以人物為中心的創作原則在區分人物、體現任務方面尤為重要,美術團隊通過對環境的精準設計達到突出人物的創作目的。全榮哲團隊擅長通過小物件給人物注入靈魂,演員身邊的小道具是一種連接,看到這些道具就會想到特定的人物,透過這些小物件可以直達人物的內心深處。比如,畢利格使用的望遠鏡和陳陣的是不同的,美術團隊為畢利格設計的眼鏡盒、佩刀、煙袋都更加傳統,而陳陣適用的是蘇氏軍用望遠鏡,人物的身份、背景、性格、偏愛就在這個小細節上有了明顯的區分。
第二個方面就是主觀設計。電影的美術師與導演、攝影等同為電影的主創團隊,在創作過程中,主創人員對電影的認識和創作的意圖應該一致,這種意圖的統一往往是以導演意圖為主的統一。但是,美術師不能僅僅作為導演的附庸,成為導演意圖純粹的貫徹者、執行者,優秀的美術師應該能夠憑借著自己的專業素養、實踐經驗、對劇本和人物的理解,堅持獨立思考、主動思考,把文字轉換成自己的心理感受、投射,然后再從自己的內在出發,把它變成可以去呼應的視覺意象、形體、具體的東西,用來詮釋這段文字,為導演提供幫助和意見,共同完成一部好的電影作品。獨特的美術風格,是成就一部經典作品必不可少的要素。
如陳凱歌導演的經典作品《黃土地》,筆者在欣賞這部作品的時候,被全片第一個鏡頭深深震撼,天空只占了畫面1/12的構圖,荒涼貧瘠的黃土地一眼望不到邊,沉默著,卻讓人感受到巨大的力量,仿佛能夠感受到那片黃土地的心跳。而在影片的結尾,黃土地只占了畫面的四分之一,天空占了其余,暗示著黃土地上的命運正被闖入的革命者改變。前后這一強烈的對比,是畫面藝術與電影主題的完美結合。片中大量采用了靜態構圖,整部電影猶如一幅被徐徐展開的畫面,營造出凝重的歲月感和滄桑感,也讓影片的悲劇色彩更加濃重。而這部作品最為人稱道的安塞腰鼓場景,卻采用了動態構圖。攝影機在興高采烈打腰鼓的男人們中穿行,農民灰黑色的衣服、白色的頭巾、紅色的腰鼓、舞動的紅飄帶與遠處的黃土地相互映襯,渲染了人們在極度壓抑的環境下迸發出的生命力,讓觀眾更能感受到生命的鮮活和美好,更感嘆于人物的悲劇命運。這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中的兩大翹楚陳凱歌和張藝謀的“會師”之作,這部電影的審美取向不僅影響了他們日后的作品,也奠定了中國第五代導演電影風格的基調。
電影是視覺和聽覺的綜合性藝術,但筆者認為視覺的重要性更勝一籌,獨特的視覺風格是一部優秀影片必不可少的要素。隨著電影工業的不斷成熟,技術不再是阻礙創作意圖實現的最大原因,獨創性的重要性日漸凸顯。電影美術設計師通過造型、色彩、構圖、光影等方面獨具匠心的安排,為電影作品帶來獨一無二的氣質,才是電影美術藝術未來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王雪艷.論電影美術設計中的色彩語言[J].電影文學,2012(12):142-143.
[2] 呂志昌.影視美術設計[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
[3] 全榮哲.電影《狼圖騰》的美術創作[J].電影藝術,2015(02):128-133.
作者簡介:張侃(1983—),男,安徽合肥人,碩士,安徽廣播影視技術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視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