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景觀設計是一門與人類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是美化人們生活環境,提升生活質量的一種方式。近些年來,各大高校競相開設景觀設計專業或在相關專業中開展景觀設計課程,作為環藝專業的傳統課程,怎樣在有限的課時中讓這門課的教學效果最大化,值得每個從事相關專業教學和實踐的人士認真思考。
關鍵詞:景觀設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完善的景觀設計課程教學體系不但包括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模式與方法的設計,教學評價機制的建立,同時還包括專業課程的銜接,師資隊伍建設等。只有這些部分的設計能夠緊密結合,全面把控才能將景觀設計課程做得有聲有色,才能提高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出出色的景觀設計人。本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和實戰經驗,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模式與方法做如下探討。
1 案例、考察與反向教學相結合
(1)案例教學法。大量優秀的設計案例融入教學,可以開闊學生的思維和眼界,案例來源廣泛的同時精挑細選。教師的實際項目、大師的作品、國內國際前沿的設計作品、有知名度的設計作品等等,根據學生不同學習階段收集講解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教師講授要深入具體,剖析有度,準確客觀。將這些信息收集整合,還可以做出一個強大的資料庫,以供后續學生學習使用。
(2)反向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設立討論課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定期搜集優秀案例,在組內或班內展開案例分享,將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被動聽課,變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點評的方式,豐富教學方法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方式也可以給學生創造語言表達和展現自我的機會,鍛煉學生的口頭表現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考察與觀展式教學相結合。學院一級積極關注并支持組織學生去參觀知名項目,吸取好的設計構思,向設計實踐看齊,適時參觀行業相關作品展覽,向同行看齊,從而使學生對設計有更深的理解和領悟。
2 引進先進的教學資源與教學設備
(1)名師大講堂。本課題基于筆者所在的北海藝術設計學院環藝專業景觀設計課程的課程模式研究,結合本院的名師大講堂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手段。多年來我院的名師大講堂做得有聲有色,平均每周都有來自國內外優秀的設計人,專家學者到講堂分享先進的設計思想和教學案例,同時系部也會定期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和已經畢業的優秀學生來此分享前沿的信息和經驗,學生們有了橫向的對比,有了目標,明白了社會的狀態和對景觀設計人才的基本要求,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其中很多關于景觀設計的內容,信息量非常大,使得本院的學生受益匪淺。
(2)模型作業的制作中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技術。景觀設計課程結課作品需要結合模型制作來完成,模型的制作可以更加完美地將理論內容、設計推敲的造型與尺寸等表達并驗證,同時可以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景觀設計學習過程不可或缺的步驟。因此,組建實驗實訓教室,或與工作室的模式相結合,是環藝專業景觀設計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和途徑。
3 以賽促學
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國內外知名的設計大賽,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上的調整。通過比賽,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實操技能、心理素質、團隊合作素質等都會有較大提升,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不但可以提高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在賽后進行積極地總結,有利于取長補短,促進成長進步,同時更加有利于學院及學校的發展壯大。增強增大以賽促學的力度,需要成立專門的部門,有專人針對這一事項做長期的調研考察,資料收集,信息的整理匯總及篩選,比賽組織等,是一項比較系統而復雜的工作。
4 校企聯合與體驗式教學相結合
項目進課堂,教學進現場。讓學生參與教師接洽的工程設計項目,或以設計公司、工作室的實際項目作為課題。在設計的實踐中,可以感受一個項目從對接,團隊組織,設計不同階段面對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結束后的復盤等全過程,對未來的工作環境和流程不再陌生,并將課堂內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設計中,在實踐中體驗成長。通過這種渠道加強與社會和實踐項目的對接,提早了解社會的實際需要和工作流程,便于更快更好地做好適應社會的準備,同時學校還可以為企業輸送和培養專門型人才,達到合作共贏。
5 結語
景觀設計課程作為環藝專業中的一門必修課,是構建完整全面環藝人的必要環節。結合當代藝術設計專業發展趨勢,重新構建高校環藝專業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借鑒新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豐富拓展教學手段,根據藝術設計類專業特點建立一套多樣化的科學考核方式,以便更好的實現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作出貢獻,為社會輸送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拔尖人才作貢獻。
參考文獻:
[1] 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 吳勁松.把項目教學引入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的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2):123-124.
作者簡介:聶明麗(1984—),女,黑龍江雙城人,講師,工藝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