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字媒體信息時代下,數字媒體技術與歷史建筑之間交融越來越緊密,歷史建筑展現的形式豐富多彩。原本靜態化歷史建筑以動態化形式呈現在城市空間,改變人與歷史建筑之間交流的媒介。
關鍵詞:澳門;歷史建筑;數字媒體藝術;保護;發展
0 前言
伴隨著中國現代化城市的高速發展。澳門城市發展過程中遺留下很多歷史建筑遺產,絕大部分歷史建筑成為澳門地區著名的觀光勝地。觀光這座歷史城市可以看到城市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的歷史建筑風格,透過這些歷史建筑窗口,人們可以感受到澳門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與歲月流逝的痕跡。
1 研究目的
數字媒體技術發展介入歷史建筑中是必然的趨勢和方向。數字媒體藝術作為建筑的藝術形式之一,更直觀表達主體的內涵,數字媒體藝術不僅僅給大眾展示歷史建筑遺產的藝術價值,更多表達藝術創作者對歷史建筑的情感。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思考數字媒體技術如何更好地應用在歷史建筑遺產保護與發展之中,同時探索數字媒體藝術下歷史建筑新型發展模式,提供藝術理論和實踐方法。
2 澳門歷史建筑特點
澳門從16世紀中葉起就是中西貿易主要地區之一,大量西方文化、宗教、技術等傳入到此地,使澳門成為東西方文化雙向交流的最早基地,也成為中國歷史上西方建筑保存相對完整的地區之一。由于澳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背景,使得澳門的歷史建筑呈現風格多樣化的特點,但大部分歷史建筑采用的是傳統西方的設計風格與結構設計,這些歷史建筑遺產無一不揭示了中西文化在澳門接觸、交流、融合的軌跡。
2.1 澳門新老建筑交替
伴隨澳門旅游業與博彩業的蓬勃發展,歐美財團相繼進駐澳門,新型現代化建筑以巨型的尺度在澳門這座城市中拔地而起,新老建筑錯落交替在城市生活空間,幾乎改變了澳門歷史城市空間肌理,城市建筑風格出現了明顯的異化。
2.2 歷史建筑遺產保護與發展
一個城市如果沒有歷史文化積淀,城市空間是沒有情感的空殼。歷史建筑遺產的保護是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過程,歷史建筑保護是發展的基礎,創新是歷史建筑發展的源泉,所以歷史建筑保護與發展要同時進行。保護不僅僅是針對歷史建筑,更多是對歷史文化傳承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3 數字媒體藝術概念
數字媒體藝術可以對原有空間形式進行重新創造,從三維空間中探索數字化虛擬四維立體空間。數字媒體技術依靠科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來實現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媒體藝術相對于傳統藝術而言,不僅僅是單一的科學技術的產物,它靈活的運用各種傳播媒介,可復制的特性使其能在更多范圍內傳播和推廣,達到藝術創作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它是高度融合的一種新型藝術形式。
3.1 數字媒體動畫藝術下的澳門歷史建筑
2018年12月2日澳門舉辦光影節大型活動,這次活動是結合歷史建筑、燈光、美食、文創產品等元素組成以“光”與“影”為主題的大型公益活動,融合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貫穿澳門兩個半島,大量運用數字媒體技術應用于歷史建筑遺產。
建筑動畫設計實際操作,首先運用測量設備精準測量歷史建筑實際尺寸,通過電腦輔助繪圖工具CAD軟件對建筑立面、頂面、側面進行尺寸繪制。運用三維軟件如3dmax、Maya、SketchUp制作精準三維虛擬模型,在通過三維虛擬模型的基礎上制作材質動畫設計,在制作動畫過程中,首先要繪制動畫概念圖,從而達到動畫故事的完整性。將虛擬三維建筑材質運用三維軟件UV材質展開插件將三維模型立面結構轉化為平面,在UV插件轉換材質基礎上制作視頻動畫。視頻動畫制作可以同時運用3dmax、Maya、After Effects、C4D等相關三維軟件,同時運用相關插件作為輔助,以及后期剪輯、調色等插件,把制作完成的虛擬動畫賦予到UV展開貼圖,將動態貼圖賦予到三維虛擬模型。制作完成三維模型與動畫素材放入調試投影相關軟件之中進行視頻調試工作,調試工作需要在實際現場進行。
3.2 數字虛擬動畫藝術給“歷史建筑”帶來活力
歷史建筑運用數字虛擬動畫藝術的方式表現出來,吸引大量市民與游客前來參觀,有利于促進城市區域化經濟增長,帶動地區性商業空間與文化衍生品市場發展。數字動畫藝術潛移默化地影響大眾心理活動與行為活動,不但增強歷史建筑與人之間的互動性,而且也更好地讓歷史建筑文化在時代歲月里得以保護和傳承。
4 結語
數字媒體技術突破了傳統的空間界限,以不同方式詮釋傳統建筑藝術表達理念。然而歷史建筑遺產保護與發展一定是以尊重歷史文化為基礎,藝術創作必須遵循“以人為本”設計理念,才能有利于歷史建筑遺產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新型藝術形式讓歷史建筑文化不斷走向世界,改變原來歷史建筑遺產的印象,喚醒城市新活力。
數字媒體技術介入到歷史建筑的應用形式是具有前瞻性的研究,雖然數字媒體技術發展并不是非常成熟,很多領域尚未被研發,但或許不同時代詮釋的魅力有所不同,希望日后能通過數字媒體技術積極地呈現更多的視覺盛宴。
參考文獻:
[1] 張琛熹.數字媒體技術應用于城市公共空間[D].江南大學,2014.
[2] 馬越,陳偉新.澳門建筑風格的演進和異化[J].世界建筑,2009(12):130-133.
作者簡介:馮敬昭(1994—),男,黑龍江人,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2018級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數字媒體技術與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