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
摘 要:形成本土風格是中國動畫電影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中國古代傳說、故事和元素可以為中國動畫電影探索本土風格提供豐富的內容和題材,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國動畫電影在利用中國傳統故事、元素等創作具有民族風格的動畫作品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關鍵詞:中國傳統元素;動畫電影;本土風格
20世紀以來上映的動畫電影中,歐美3D動畫吸引了大部分的眼球,日本唯美動畫也以獨特的風格在世界動畫電影界占有一席之地,而中國動畫電影受關注度相對不太高。總體來說,中國動畫電影尚未形成明晰的本土風格。以2011年名噪一時的國產動畫電影《魁拔》為例,該作品帶有較為明顯的模仿日本動畫風格的痕跡,而本土特征并不突出。創作具有本土獨特風格的動畫電影作品,一直是中國動畫電影人的追求。他們為此進行了不斷的探索。近年來上映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風語咒》《白蛇·緣起》等,都具有較強的民族風格,在探索本土風格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創新,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也得到了評論界的肯定。票房數據顯示,這些以中國古代傳說、故事等改編或者吸收傳統元素的動畫電影,相較于其他題材的電影更受到觀眾的歡迎。事實證明,中國古代傳說、故事和元素可以在中國動畫電影業探索形成本土風格的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中國古代傳說、故事為動畫電影形成本土風格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題材
《現代漢語詞典》對風格的解釋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流派或一個人的文藝作品所表現的主要思想特點和藝術特點。”[1]當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流派或一個人在藝術創作上超越了簡單模仿,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特點和藝術特點時,就意味著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風格的形成是藝術創作趨于成熟的重要標志。20世紀后半期以來, 3D動畫電影充斥全球市場,歐美三維技術獨占鰲頭,其時代感和科技感令人嘆為觀止;日本動畫則另辟蹊徑,探索發展二維動畫,形成了獨特鮮明的唯美風格。風格迥異的歐美動畫和日本動畫,之所以競爭力強、全球市場占有率高,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各具自己的風格。中國動畫電影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首先必須探索形成本土風格,而決不能滿足于亦步亦趨,簡單地模仿美國和日本動畫風格。這是中國動畫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對本土風格的探索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利用中國古代傳說、故事、元素是一條有效的路徑。
中國古代傳說、故事的類型豐富多樣,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古代戲劇、古典名著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些古代傳說、故事及其所蘊含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不僅在其形成、傳播的時代產生過顯著的社會影響,構成了中國傳統觀念的重要方面,而且在今天依然有其社會價值。一些傳統故事所蘊含、傳播的價值理念,在現代社會依然能給人以啟發,具有積極的意義。如《揠苗助長》提醒人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臥薪嘗膽》告訴人們成大事者必須堅忍不拔;《白蛇傳》突破人妖之界勇敢追求愛情;《紅樓夢》對純真人性的贊美;等等。對于高度依賴電腦、手機接收信息和娛樂的現代人來說,當快餐文化使人們的心緒變得日益浮躁之際,中國古代傳統、故事及其所蘊含的價值理念——“仁義禮智信”“道法自然”、以“和”為貴等,對現代人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好的故事不僅豐富人的知識,更能給人以智慧、啟迪和力量;對于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健康社會文化形態的構建,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此外,中國古代傳說、故事還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信息。古代中國人的生活環境、風土人情、服裝飲食,乃至精神追求、思想內涵等,都在其中有著生動、具體的體現。
中國古代傳說、故事及其所蘊含的精神文化,無論是在思想觀念方面,還是在藝術手法方面,都可以為中國動畫電影構建本土風格提供豐富的內容和創作題材。
2 中國動畫電影利用中國傳統元素探索本土風格的積極嘗試
中國動畫界在利用中國傳統故事、元素等創作具有民族風格的動畫作品方面,曾進行過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的經驗。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了一批具有濃郁的東方文化傳統特色的動畫作品——《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等。這些動畫片或利用傳統故事,或利用傳統的元素、表現手法,在探索構建民族化藝術風格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國際動畫界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在國際上屢獲大獎。這些帶有濃厚中國風格的動畫作品,被冠以“中國學派”的美稱,可以說,中國動畫電影在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方面,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遺憾的是,這一有益的探索因“文革”而中斷,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由此陷入停滯。
改革開放后,動畫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但當我們重新看世界動畫電影的發展情況時,才發現已經被歐美國家甩得遠遠的。要縮小差距,首先從模仿、學習歐美和日本動畫開始。在發展初期,模仿學習當然是必要的,但中國動畫電影要達到與歐美、日本動畫電影并駕齊驅的水平,甚至爭取后來居上,單靠模仿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形成自己的動畫風格。利用中國古代傳說、故事、元素就成為中國動畫電影探索本土風格的有效路徑。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在這方面進行了多次嘗試和探索、更新和改進。2015年上映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影片題材取自古典名著,創作中還采用了多種中國傳統美學的表現手法,最終取得了高票房、高口碑的雙重肯定。影片的成功使民族化創作風格受到關注和熱議。2016年上映的《大魚海棠》,以“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開始,展開了一部唯美的中國風動畫,從人物造型、場景設計、語言風格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呈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該片在上映的兩天內便取得了上億的票房,得到了市場的肯定。2018年上映的3D動畫電影《風語咒》在技術方面更為成熟,電影中的古樸小鎮,以及地貌上所體現的五行元素,都帶有濃濃的中國風味。2019年,由追光動畫和華納兄弟制作的《白蛇·緣起》,則是在民間傳說“白蛇傳”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同時在3D技術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畫面精美,構圖講究,比之前的電影有了新的進步,收到了不少粉絲的追捧。可以看出,中國動畫電影在大量運用古代傳說、故事、元素、表現手法等的基礎上,逐漸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
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積極嘗試利用古代傳說、故事、元素,受到觀眾的喜愛,取得了市場的成功。四大名著、《白蛇傳》《聊齋志異》等,中國觀眾對于其中的故事耳濡目染,非常熟悉。利用這些故事創作的產品,首先就讓觀眾有一種親切感,具有了一定的觀眾緣。而用現代理念對其加以改編,用現代技術將其轉化成動畫電影,傳統與現代的充分結合又讓觀眾對其產生了新的期待。相關題材的動畫不斷得到市場的肯定,說明其在觀眾中具有極高的接受度。中國元素不僅一直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其獨特的韻味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風、水墨畫動畫一度在世界上獨領風騷。美國人利用中國傳統故事、元素創作的動畫電影《功夫熊貓》《花木蘭》,獨具一格,風靡全球。中國悠久的文明傳承、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為動畫電影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動畫電影可以進一步加強對傳統題材的開發,不局限于廣為人知的四大名著,還可以把視線投向《山海經》《聊齋志異》《封神榜》等對于很多人來說相對陌生神秘的傳說、故事,運用現代觀念、技術進行再創作,生產出更多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打動觀眾的作品,在探索動畫電影本土風格的方面取得更大成績。
3 結語
2012年上映的魔幻武俠動畫片《俠嵐》融入了大量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展示了傳統文化元素對形成本土動畫風格的重要性。自此,在動畫電影中引入中國元素越來越受到創作者的重視。穆懷林、王少軍的研究表明,取材于中國傳統故事和運用傳統美學風格,是動畫電影取得高票房的好途徑。甚至有日本媒體聲稱:中國元素是中國打入國際市場的最佳利器。充分挖掘中國古代傳說、故事、元素所蘊含的思想特點和藝術特點,是中國動畫電影實現中國風格的第一步,獨特的民族風格是我們屹立于世界動畫界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商務印書館,2016:388.
[2] 葛凌鈺.論中國民間故事和傳統文化[J].科教文匯(上),2018(03):172-173.
[3] 鐘勛田.對于國產動畫電影熱潮的冷思考——以《風語咒》為例[J].科技傳播,2019,11(01):151-152.
[4] 韓天.動畫電影傳統文化題材的現代化敘事策略——對比分析《大圣歸來》與《大鬧天宮》[J].今傳媒,2017,25(01):90-91.
[5] 葛政委,張娜.多維視野下的民間傳統故事價值研究[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7(05):71-75.
[6] 穆懷林,王少軍.從十年數據看動畫電影中“中國元素”的回歸與“中國學派”復興[J].電影文學,2018(16):100-106.
[7] 蘇冠元,劉寶云.簡論中國傳統文化對的精神內核及故事題材對動畫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4?(18):312.
[8] 單巧娟,徐洋.近年來中國動畫前景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8(02):152-153.
[9] 代振,張帥.論3D動畫與中國傳統動畫[J].西部皮革,2018,40(08):132-133.
[10] 沈超.徐景達美術片的“謝赫六法”理論研究——以動畫短片《三個和尚》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04):119-121.
[11] 郭哲啟.以文化傳承語境視角看中國傳統神話故事——以動畫電影《寶蓮燈》為例[J].中國報業,2017(1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