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京劇《手鏡》以真實歷史人物事件為原型,將手鏡“古為今用”,以人為鏡,從而可知人之得失,人物性格鮮明,劇情起承轉合,由夜宴遲歸引入,展開了秋娘逃難、求助王府、正邪交戰、內心掙扎、爹娘入夢、皇上駕到、證呈朝堂、編修家書、圣旨旌表這一系列的情節。王世禎不畏強權、堅守道義的精神深刻地留在觀眾的心中。
關鍵詞:京劇;手鏡;清朝
1 一景即多景的舞臺布景
整部劇主要的舞臺背景是由橫向的幾塊牌匾和縱向的幾幅條幅組成,展現人物身份地位和道德思想。牌匾是中國所獨有的一種綜合了漢字、書法、雕刻、繪畫和建筑于一體的文化符號,它可以傳遞家世背景、文化、道德和精神等內容。掛在正中央、最大的牌匾上寫著:清慎勤,是王漁陽家規的中心理念,是他的從政之道,也是貫穿整部《手鏡》的核心思想。
由縱橫的條幅匾額組成的場景在這個戲中是貫穿始終的,這一個場景中容納了所有情節的變化和發展,在不同角色、不同情境下,賦予這一個場景多種變化,一景即多景,它既可以是廳堂,也可以是庭院,既可以是前庭,也可以是臥房。就如同傳統戲曲中經典的“一桌二椅”舞美程式一樣,無中生有,追求形而不同的意境美。
只有王世禎爹娘入夢的那場戲中場景稍稍變化了一些,將原本橫向的牌匾替換成寫著“忠勤可憫”的牌匾。歷史上王漁洋的高祖王重光因公殉職,嘉靖皇帝手書“忠勤可憫”嘉獎其平蠻督木的功績。這場戲中場景的變化側面交代了王氏家族成員忠勤報國、潔己愛民的優良傳統,因此爹娘入夢這一情節承接前面希爾達對王世禎的威逼利誘,通過爹娘夢中勸解,讓王世禎不被強權邪惡所動搖,堅定了傳承良好家風的信念,引出后面王世禎不畏強權、揭發罪惡的情節。
2 語言樸實不避俚俗
京劇《手鏡》全戲語言都樸實真切,唱詞的信息量豐富,能夠將背景、劇情發展具體地講述出來。蘇秋娘向王世禎訴冤情時唱的西皮散板和西皮流水唱段,寥寥幾句唱詞就將水患災情、貪官污吏、父親遇害的情況為觀眾介紹出來。觀眾可以沖秋娘一人的唱詞中了解到事件的前因,從而對后果產生興趣。秋娘唱腔婉轉悲切,飽含感情的字字句句更加打動人心。
語言不避俚俗,使戲中人物性格特點更加彰顯。席爾達造訪王府那場戲中,席爾達為了直接達到目的,他的念白中說道:“王大人,你我同朝為官說話談事兒繞來繞去的,像是憋了一泡屎,想拉拉不出,難不難受。”對于這句通俗白話,席爾達自己的解釋是:“話糙理不糙嗎。”這段唱詞引發現場觀眾的笑聲,通過唱詞幽默樸實的語言特色,席爾達做事不愛拐彎抹角的急性子形象躍然臺上。
3 清裝服飾符合背景
中國傳統戲曲服裝以明代服飾為主,通過對古代生活服裝進行加工美化修飾成為一種藝術化的服飾,中國傳統戲服是寫意的,不分朝代四季,這是戲曲中程式化的一種體現。而京劇《手鏡》在服飾上采用清裝戲服,設計了符合清代故事背景的戲曲服裝。男子發型是剃頭留辮子、女子是圓滿髻發式飾花釵,這都是清朝典型的發式。服裝也是清朝服裝,朝廷大臣的衣帽都顯示著清代特色。這些飽含清代特色的服飾發型向觀眾透露出《手鏡》的時代背景,傳遞出清朝服裝清麗典雅的美感。
京劇《手鏡》采用清裝戲服更為符合整部戲的清代歷史背景,貼近真實歷史人物王漁陽的生活環境和時代特點,使其更加真實動人。
4 燈光變幻隔離情感
京劇《手鏡》中燈光的運用非常巧妙,燈光可以成為同一舞臺上情感交流的阻隔線,可以實現現實與夢境的轉變,還可以表現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
燈光在《手鏡》中多次起到人物情感阻隔線的作用,鄂魯第一次到王家沒有找到蘇秋娘,于是離開的那段戲中,導演利用舞美燈光營造了一場王世禎的虛幻夢境,用夢境以告誡勸慰深陷抉擇的王世禎。這場戲中,被皇親豪強輪番威逼利誘后的王世禎,用表現人物思考時常用的搓手動作展現他內心的掙扎和憂思,并摘下帽子放在桌子上。唱到[散板]“心疲憊神恍惚昏昏入夢,朦朧中爹娘親來到身旁”時,燈光暗去,只剩一束淺黃追光打在王世禎身上,一抹塵煙升起,在王世禎頭上飄散開,就由現實轉化到夢境了,追光外的暗處隱隱出現兩位老人。冷調的藍色燈光亮起,王與敕和孫夫人在亮光下出現在觀眾眼前,一同合唱“持家之木勤與儉,為官之道公與清”,字里行間唱出對王世禎的諄諄教誨,嚴厲與關懷的情感交織其中,告誡他要做忠良之人,爹娘教誨如同明鏡,指引王世禎做出忠君愛民的正確選擇。這里通過燈光明暗的變化,實現現實和夢境的交錯,虛實變幻,以幻寫真。
5 更夫轉場承上啟下
有兩個更夫手拿梆子和鑼敲打著,從舞臺左側上右側下走個過場,通過二人的對話承上啟下進行轉場。更夫一共上場兩次,平易近人的語言通俗易懂,兩人的對話中包含對上場戲的總結以及自己的觀點,局外人談論的角度貼近觀眾視角,容易引發觀眾共鳴,對接下來的劇情發展更加期待。
在鐘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更夫的主要作用就是報時,他們從夜晚開始工作,一直到早上結束報時。因此,更夫串場也體現了戲曲的時空自由,他們上場代表已經是夜晚,他們離開就代表已經天明了。導演通過更夫打更實現戲曲舞臺上的時間、空間無限制的超越。
6 結語
京劇《手鏡》是一部樸實動人的新編歷史劇,將手鏡背后承載著深厚震撼的人文內涵盡數展現,發掘出山東歷史人物和事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和精神,給當代觀眾以感染和鼓舞。
作者簡介:蘇冠宇(1996—),女,山東濟南人,山東藝術學院戲曲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戲曲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