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媞 楊子勛
摘 要:水墨畫與水印版畫中有恨多相通的元素,本文從以下這幾個方向去論述水墨畫與水印版畫的共性:對水的理解,留白的處理,畫面追求的藝術效果以及樸素而自然的審美意境。并詳細說明了水墨畫中用水與水印版畫中的用水有相近之處,具體地分析了水墨畫和水印版畫中,對水分的控制,“留白”的處理等等。
關鍵詞:水;留白;意境
1 水的理解
水印版畫中對“水”的理解與應用,至關重要。因為傳統水印版畫的顏料是水性的,遇到水就會迅速擴散。宣紙遇到水又非常敏感,遇水馬上就會暈開,同時在馬連的印壓下出現透明,水潤的畫面效果。在印刷的整個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水,水與水性顏料的結合,水與墨的調和。控制用“水”也是非常關鍵的。這里面每一個步驟都離不開水,所以說“水”是水印版畫中的主要靈魂和精髓所在。
水分的控制在水印版畫中也尤為重要,一個是紙張的水分控制;另外一個是顏色中的水分控制。墨或顏色中含水的多少決定了顏色的深淺濃淡變化。水和墨調和改變了墨的明度,需要濃墨、重墨時就少加水。根水性顏料與水的調和同理,調到預期想要的顏色,像這樣顏色與水之間度比列程度的掌握就需要藝術家在長期印刷過程中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另外,就是在印刷時,版和印刷時用的筆水分的控制。在印刷時沖完版后留有水分的多少也影響畫面效果。如果太濕畫面的形狀與邊界會散開,用的毛刷也是同樣的道理,筆刷在用之前要把多余的水分除干凈,然后在版面上涂平印刷,根據畫面的需要什么地方濕印,把版與版之間的顏色銜接起來,什么地方肌理顆粒感。
水墨畫中用水與水印版畫中的用水有相近之處。黃賓虹淡墨、積墨、潑墨、破墨的運用實際上是指水的潑法,也是水在墨中所占的比例多少。所謂墨分五分,也是依靠水來分開墨的干濕濃淡變化,有了水才能夠使畫面更加生機勃勃,傅抱石采用的渲染法,也是用大量水從而造成水氣漫洇的氣氛,可見在水墨畫中,筆墨的運用離不開,要了解水性,要理解用水,筆墨也就有了生機韻味。不能單一地把水當成稀釋墨的載體。
2 留白的處理
水墨畫中“留白”的處理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宋元的文人畫里,畫家所描繪的自然是在一片虛白之上,在這虛白之上呈現一山一水與白色的底相互映襯造就了水墨畫空靈的藝術境界,“留白”并不是空白之處留有白色,而是精心設計留有空間,它是一種構圖表達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思。“白”可以是云、霧、天,也可以是江川、湖泊、小溪。在一幅好的水墨畫中留白是必不可少的,留白能帶來構圖的和諧,又能體現筆墨意境,使畫面增加更多韻味,同時“留白”的處理也是水墨畫處理空間關系的一種表現手法。在水墨山水畫中,“空白”就是虛,畫面中具體物就是實。這種“留白”的處理在畫面中體現虛實的對比,“留白”是虛景,在配合實景,使畫面意境深遠。在水墨畫中,留白是一種襯托墨的方式,利用白色云霧把重巒疊嶂的山峰層層地襯托出來。水印版畫中的“留白”與水墨畫中的“留白”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留白是一種含蓄的藝術表現。在水印版畫中“留白”是虛也是實。
藝術家在畫面上留出大小體積不等的空白,雖是常見看著普通,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留白”為畫面生動傳神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這些“留白”起著起承轉合的作用,是畫面的靈魂。
3 畫面追求的藝術效果
水墨畫和水印版畫對畫面追求的效果在意境上有相似。李可染曾說過:“意境是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產生于對對象深入的認識中。”意境對水墨畫來講是精髓,是靈魂,是水墨畫所特有的一個因素。
首先,兩者在材料的選擇上有同一性。水墨畫和水印版畫用的材料都是生宣紙、墨還有水性顏料。在水墨畫的紙張選擇上,紙張的吸墨性是一種物理性質的表現,紙張的內部纖維、平滑度決定了吸墨的程度。生宣紙,吸水性強,印色潤,水韻味足,好過吸水性不足的熟宣,在水印版畫的紙張選擇上,生宣紙。雖然兩者在作畫的過程中方法各不相同,但其透露出水墨韻味卻不謀而合。
其次,從畫面產生的效果上看無論是水墨畫還是水印版畫作品都有水墨暈染的特點。水墨畫中對意境的表達,通過自然物象的描寫,有感而發,重在意境的營造。水墨畫中,畫家通過筆墨情趣展現物像的精神氣質,使作品達到生動的藝術效果。如梁楷的《潑墨仙人圖》,以簡練的筆墨準確地概括了事物的本質特征。寥寥幾筆勾勒出可愛的人物頭像,抓住了人的神韻,頭與肩部用濕筆渲染,體現其傳神的水墨情趣。在廣軍水印版畫作品中《青衣》用象征的手法來描繪人物,形象逼真,對黑、白、紅顏色使用,色彩在宣紙上清新淡雅,以及對水分的控制,都恰到好處,使畫面的韻味更濃,這種畫面追求的效果與水墨畫所追求的藝術表現的效果不謀而合。
最后在畫面信息的傳達上都融入了人文思想。水墨畫感受萬物自然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觀山游水的感悟,借助筆紙表達出來,所以水墨畫中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傳統的水印版畫作品多與佛教典籍,民間風俗聯系到一起,起到文化傳播的作品。
4 結語
本文通過對水的理解與應用,留白的處理,畫面追求的藝術效果和樸素而自然的審美意境,這四個方面來探究水墨畫與水印版畫的共性。這也是水墨畫與水印版畫中相通的元素。情與景、意與境的交融所產生的審美境界,兩者都是客觀描寫自然與主觀自我表達,將情與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作者簡介:趙媞(1983—),女,黑龍江人,學士,畢業于吉林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版畫。
通訊作者:楊子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