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這對當前的高校小提琴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相關工作者的不斷努力探尋,使得我國的小提起教學的整體質量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當然,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缺陷,需要老師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來進行改革,而將情境認知理論合理的應用于高校的小提琴教學中就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也可以進一步的提升教學的質量。[1]
關鍵詞:情境認知理論;高校小提琴;教學;運用
我國的小提琴教學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小提琴逐漸成了比較受大家歡迎的音樂活動,在很多高校中都開設了小提琴教學,使得那些對小提琴感興趣的同學學會了很多的知識,而情境認識理論也是當前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教學理論,將其合理的應用到高校小提琴教學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習的質量。
1 如何將情境認知的基礎理論合理的應用到高校的小提琴教學之中
1.1 有效地構建學習情境,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當前有很多的高校小提琴的學習初衷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小提在整個高校教學之中也受到了學生和老師的歡迎。情境認知的理論更加側重學生在實踐中的動手操作能力。科學有效地構建情境,可以讓學生獲取到更加豐富的資源信息,而且也可以將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際實踐之中,進一步的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高校階段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結構基礎,所以在興趣的引領下可以有效地對知識體系進行構建,所以,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始教學之前,需要安排學生對小提琴的整體優缺點有一個明確的認知,要明確小提琴的發展歷史,了解小提琴的著作以及著名作者的生平,進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也可以保證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更加牢靠。當明確了學習的任務和方向之后,老師需要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擬定出教學的進度計劃,要滿足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實際需求,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出更加優質的學習情境,將圖形和文字以及聲音等進行有效的綜合,讓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1]將比較抽象的理論基礎知識轉換為更加具象的現實,構建舞臺情境可以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2 開展情境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技能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老師比較側重于提升學生的小提琴技能,對學生進行了更加有效的技能專項訓練,但是卻忽略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情境認知理論中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處理現實中的麻煩和問題。究其根本教育不僅僅需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的知識和技巧,也需要有效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這就需要改變現有的教學方式,要保證教學方式的全面化,尤其是要注重對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實際的小提琴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為學生組織更加多樣而全面的教學實踐基礎,要保證教和學的有效綜合,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演奏技能,保證可以將知識有效的內化。老師也要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學習,安排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有限的條件下實現學習和實踐的有效協調,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中也要做好舞臺演奏的相關練習,通過小提琴演奏可以向觀眾傳遞優美動聽的音色,讓觀眾感受到小提琴的魅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安排學生上臺演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表達能力。
1.3 進行有效的團隊協助學習,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情境認知理論中更加側重于學生的邊緣性參與,在實際的情境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老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到情境學習之中,和周圍的同學一起學習進步,有效地完成知識技能的搭建。學生要積極參與到實際的討論和學習過程中,保持和老師的有效溝通交流,實現資源的分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共同合作,可以有效地規避出現較為單調的演奏技巧培訓,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學習機會和空間。在和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交流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探索能力進行有效的提升,進一步的提高學生解決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將那些水平差不多的學生進行組合,讓學生依次進行演奏,完成演奏之后安排其他的同學進行點評,讓學生及時的發現自己演奏之中暴露出的缺陷,進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小提琴學習的質量。[2]
2 結語
我們可以知道將情境認知的理論合理的應用到高校小提琴教學中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而且也可以進一步的適應時代的發展,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以往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強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也可以保證學生的小提起學習質量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鵬.情境認知學習理論在高師小提琴教學中的應用[J].音樂時空,2014(19):68-69.
[2] 尹星.奧爾夫教學理念與高校小提琴教學的研究探索[J].大眾文藝,2012(10):229.
作者簡介:韓巖嶺(1981—),女,河北鹽山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器樂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