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震
遼寧省大連市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服務中心 遼寧大連 116000
伴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在當前的城市建設中對人防工程的設計和建設越來越重視,其已經逐漸成為當前建筑工程建設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而在人防工程的建設中,地下室的通風設計是其中最基礎的部分,其設計水平和效果會直接關系到整個人防工程的防護效果。因此,我國就應該積極面對當前人防通風設計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斷提高人防工程的設計水平和建設質量。
在人防地下室的通風設計中,應該遵循的設計要點主要有三點,也就是對人防工程的三種通風方式進行科學合理應用:
第一,在非特殊情況下,應該將清潔式通風作為最常用的通風方式,因此在非特殊情況下,地下室的外部環境不會受到污染,該情況下不需要開啟濾毒和隔絕模式對外來空氣進行濾毒處理或者是隔絕處理,只需要對地下室的進風量進行控制,滿足地下室的通風需求即可。
第二,在戰爭發生期間,應該著重加強對濾毒式通風的應用,因為在該期間外界可能會遭受到敵方的武器攻擊,導致環境被破壞,空氣被污染,此時就需要對進入地下室的空氣進行濾毒處理,確保空氣的潔凈性和安全性[1]。
第三,當外界情況混亂,不了解外界的具體環境和空氣的污染程度,或者是人防工程中的濾毒裝置被摧毀,此時就應該加強對隔絕式通風系統的應用,該模式下所有的洞口、閥門以及風口等全部關閉,整個地下室內主要是依靠內部的空氣循環來滿足通風的需求。
這三點就是人防地下室通風設計中所需要遵循的要點,只有對這三點進行充分考慮,才能夠確保人防工程三種通風方式的正常運行,也才能夠保證整個人防工程的高效性。
在我國當前的人防地下室工程設計中,很多工程在設計的時候都會設計兩個機房,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在對人防地下室工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是將平時和戰時通風分開設計的。但是人防地下室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可發現,這兩個機房設計的所在位置通常都相距比較遠,若想實現平時和戰時的通風轉換需要利用比較長的管道來進行連接,不僅工作量大,并且轉換的流暢度也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未解決該方面問題,在當前的人防地下室設計中,可以嘗試考慮對兩個機房進行合并,在減少設備占地的同時,也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平戰轉換的工作量,提高其轉換的流暢度,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人防工程的防護效率。
當前,在對人防地下室進風口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一些開發商為了能夠進一步減少進風豎井的占地面積和降低百葉的大小,以求提高地下空間的利用程度,常常會通過通往地下室的樓梯間來代替真正的進風口[2]。而嚴格意義上來講,這種設計是一種不合理的設計方式,因為在大多數建筑中,通往地下室的樓梯和地表的樓梯并沒有在一起,如果該樓梯室外的窗戶處于關閉狀態,或者是在設計之初就沒有設置窗戶,那就會嚴重影響地下室的采風情況,不利于地下室通風。因此,為解決該方面問題,建議在對地下室的進風口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設置單獨的進風豎井,以此來確保地下室的通風質量。
在人防通風的設計中,風管需要穿越各種墻體,為了確保其后期施工的順利性和施工質量,在土建施工階段就需要預先埋設帶有翼環的鋼管。在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中規定,“穿過防護密閉墻的通風管,應采取可靠的防護密閉措施,并應在土建施工時一次預埋到位。”,并且2004版的國家標準圖集中給出了通風管穿越防護密閉墻的標準做法,要求密閉短管應該突出墻體并且突出長度不能小于100mm(如圖1a所示)。但是這種做法存在一定缺陷,就是在預埋的過程中需要在結構模板上開設直徑為D1的洞口,難度較大,容易在施工中出現質量問題。因此,2007版的國家標準圖集中對該施工方法進行了更改,在密閉墻的兩側增添了兩道密閉肋,不需要再繼續開洞,降低了施工難度,也加強了對施工質量的保障(如圖1b所示)。所以,在當前的人防工程設計和施工中,應該加強對新型施工方法的應用,以確保能夠更好的保證通風管道的安裝和施工效率[3]。

圖1 穿越防護密閉墻的預埋件安裝示意圖
人防地下室工程是當前建筑結構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對其進行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其設計工作引起足夠重視,以確保充分發揮其應有的防護功能。除了文中所述問題之外,還應該加強對戰時排風和平時通風的協調以及防毒通道的換氣次數問題,全面確保整個人防地下室工程的防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