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明
山西遠方路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大同 037000
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現已進入關鍵時期,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各類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在此情況下,也推動了我國公路橋梁事業的快速發展,路橋工程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但隨著工程建設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工程施工規模的逐漸擴大,各種各樣的施工安全事故頻頻發生,使得社會各行各業都開始關注該問題。實踐過程中,公路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中出現病害的概率較高,例如,在設計施工環節中,很容易因為路基后期發生沉降或其它因素,而產生路面裂縫(如圖1 所示)和積水的問題,從而產生路面沉陷和變形問題[1]。
首先,在道路橋梁的試運行階段中,出現大面積破損和斷裂等問題的概率較高,導致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在于施工材料配比不科學,從而使道路工程結構產生膨脹和收縮的問題,最終產生路基荷載出現了不均勻的問題。此外,在工程施工過程中,若所選施工材料不符合工程建設要求,也會使路基路面產生破損問題。其次,在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路橋路面的平整度檢測工作很有必要,為此,在實踐施工中,必須要對路面施工進行全面控制,如此更加有助于提升路面的平整度,避免車輛行駛時對路面產生的磨損和破壞。此外,在路面整平環節中,若施工達不到標準,特別是攤鋪機和壓路機操作人員缺乏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時,就更加容易在施工中產生失誤,從而降低工程整體質量。最后,在橋頭填土環節中,若施工工作落實不到位,還會導致橋頭搭板和橋頭伸縮縫之間的連接效果不符合規定要求。據相關調查顯示,道路橋梁工程的過渡段接口位置經常會存在縫隙結構,從而也會對行車的平穩性、舒適性和安全性等產生影響,此外,還極易對道路橋梁造成巨大沖擊力,縮短工程的應用壽命,降低其應用性能。

圖1 公路橋梁裂縫
所有工程施工前均應具有牢固的地基,其可視為是后續施工的必備基礎,這對公路橋梁過渡段路面路基施工而言亦是如此。該過渡段是公路橋梁的核心要點,時常滋生問題,故實際施工之前應落實路基填筑工作,確保地基穩固。具體作業前,需指定專人對工程所在區域環境、地質土壤等細致檢測,做好記錄,針對可能滋生的現象予以探討,擬定計劃,規避施工期間因此類問題的突然出現而帶來嚴重后果,且全部員工在工作期間應嚴格按照相關施工技術規范標準化施工,依據規章制度工作,不能偷懶耍滑、以次充好,必須確保路基填筑達標[2]。
公路橋梁過渡段路面路基施工質量對公路橋梁工程整體質量具備決定性作用。搭板技術的應用能縮減“橋頭跳車”事件的滋生率,其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反向預留坡度,而后依照橋臺與公路路基間的沉降差確認實際坡度,從而確保車輛于自身作用力下能安全駛過公路橋梁過渡段。但現實生活中,公路橋梁眾多,類型不一,并非全部的公路橋梁工程均選擇同一參數搭橋建設,故必須依照公路橋梁實際大小去確認搭橋長度,讓兩者有效融合;二是經由酌情增加搭板長度以減小橋臺和路面的沉降差,但此方式易被較多因素干擾出現誤差,被使用的幾率較小。
施工企業選取施工填料期間需依照如下標準開展工作:一是填料不存在泥塊和有機物質;二是填料配置比適宜,含水量要處在公路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需要的最佳范疇以內。除此以外,施工作業前期應針對填料取樣、抽檢,明確其有無達標,只要檢測結果表明填料含水量超過限值,便應及時添置含水量較少的填料且進行現場攪拌配置。如果不具備相應填土材料,那么施工企業便需經由翻松填料等模式減小含水量,從而讓其契合標準。
就公路橋梁工程填料的施工而言,應嚴格依據實際填筑尺寸、鋪設厚度預先估計建設需要的填料數量,其于填筑過程中通過專業儀器對其厚度加以檢測,低洼處經由人工找平的模式作業,從而規避填料碾壓后再進行薄層找平。并且,填筑施工期間需對填料施工壓實嚴加控制,不允許其他類型的填料摻雜到施工過渡段路面中,且需保障所有過渡段間連接位置填料的壓實度與平整度[3]。
就具有沉降可能的臺背填土而言,應設定過渡性路面,如經由條石鋪砌、選擇瀝青過渡層等。其間,前者可適用到水泥混凝土路面,這是因其存在一定的鋪筑處理速度,時效性強,但其也具有缺點,即無法確保鋪砌的平整度,難以處理車輛駕駛期間的跳車、顛簸問題,且還應確保切縫位置的防水工作落實,以規避雨水進入對其損壞;就瀝青過渡層這一方式而言,具備較好效果,可適用到具有較大沉降的路面,起效時間較短,只需及時填充鋪設一層瀝青砂便能在較短時間以內確保車輛正常駕駛,可防范跳車情況出現。
在公路橋梁工程施工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和影響,經常會產生各種路面病害問題,從而直接降低路面行車安全性、舒適性和平穩性。公路橋梁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將會對工程整體施工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為此,必須要引起相關施工人員的高度重視,實踐過程中,不僅要明確施工技術要點,同時還要明確掌握各種路面病害的處理措施,從根本上提升工程質量和性能,杜絕各種行車安全事故的發生,為我國公路橋梁事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保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