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
四川省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1743
工業機器人是“工業4.0”戰略體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重要工具。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大約有 100 萬機器人在工作,特別是在人類難以勝任的危險環境里[1]。日當前,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構建以智能制造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體系迫在眉睫,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呈現大幅增長。按照工信部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大概需要20萬工業機器人應用相關從業人員,工業機器人生產線的日常維護、修理等方面都需要專業人才來進行處理[2];這就無形中帶動了一大批與機器人相關的就業途徑,產生的新崗位也就非常之多,為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高素質技藝技能型工匠人才迫在眉睫。
我國高職院校中第一批批準設立該專業的學校有2所,分別是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和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設立時間為2012年。此后全國各地相繼開始設立該專業,截止2018年9月,我國高職院校中有460所院校設立了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及相關方向。近五年我國各大高職院校開設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專業各年度招生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所顯示的數據可以看出,近五年來,招生院校數成倍數增長,5年間,招生院校數增加了195倍,但在國家政策支持和產業行業對人才的大力需求下,各大高職院校的招生數并不理想。

表1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近五年全國招生情況表
如圖1所示,我們從計劃招生數與新生報道數之差做對比,可以看出近五年平均計劃招生數與報道數之差成上升趨勢,這表明該專業各高校實際報道的學生數遠低于各職業院校預計的招生人數,且偏差逐年增大,總體招生情況并不理想。

圖1 全國各大高職院校平均招生數與報道數之差圖
我們以2018年的數據為例,如表2所示,報道人數在40以下的院校數,就占所有招生院校的半壁江山。按照這樣的人才培養現狀,人才培養的速度遠趕不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程度,這不僅會影響學校對機器人專業的經費投入,更會影響職業院校為智能制造產業培養人才的質量,從而影響到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

表2 2018年度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不同招生數段院校數
筆者就此根據西南地區某高校的實際招生情況作為分析,來分析該專業普遍招生困難的原因。
由于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屬于新生專業,各個院校在做招生宣傳手冊、視頻時,宣傳的內容只停留在專業表層介紹上,不會像院校重點或特色專業,作為學校的重點宣傳對象;同時由于對該專業了解不夠,每年定期外出宣傳的招生團隊在主觀情感上也不愿意重點介紹這類新生專業;導致學生對專業認識不到位,只能憑借自己的主觀想法對專業進行判斷。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均是根據市場調研結論,參考國家頒發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教學標準(征求意見稿)》制定的,但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屬于集電氣、機械于一體的跨界專業,大部分院校這兩個專業群屬于兩個不同二級學院(系部)如電氣系和機械系,或者電氣學院和機械學院,專業教學團隊在制定課程體系時,結合專業群建設規劃、現有實訓條件及教學團隊,會適度偏向于自動化(或機械)方向。這使得所培養的學生不能很好的滿足機器人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另外由于機器人所涉及的實訓設備較昂貴,多數院校短時間內無法建立齊備的校內實訓基地,與該專業相對應的專業核心課程不能有效的將理論與實踐內容融合,導致教學內容無法滿足智能制造產業快速發展下的行業需求。
工業機器人技術作為典型的工科專業,實踐性較強,并且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理科基礎,但是對于通過高考,能夠選擇職業院校的這部分學生而言,他們的理科基礎并不高,所以這部分學生從心里也比較畏懼該專業,認為該專業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度較大,學習內容不易理解,甚至會影響其畢業和就業,所以學生對該專業的認可度不高。
由于大部分院校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設立時間短,而且現有的很多用人單位與各大院校之間還處于校企合作探索或初步合作階段,合作還不夠深入,不能盡快進入現代學徒制試點班、訂單班探索模式,院校也不能根據用人需求建立有特色的校內實訓場地,形成有專業特色的教學資源,所以在建設過程中,也難以形成自身的專業特色。所以各大院校在制定招生計劃時也會控制其招生計劃數量,而在宣傳時也就缺乏有力的校企深度合作作為招生的宣傳面。
針對如工業機器人技術這類跨界弱勢專業招生困難的問題,各類職業院校應該樹立信心,分析原因,找到對策,克服困難,筆者將以該專業招生困難的原因,探索解決對策,輔以實踐,力爭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探索出適合于跨界專業招生難的解決方案,以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用于行業企業發展的復合型高技術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