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霞
【摘 要】互聯網在金融業界的發展已是定勢,它就像一把雙刃劍,在給商業銀行帶來打擊的同時也帶來機遇。面對互聯網帶來的巨大的藍色新興市場與涉足金融領域互聯網企業的挑戰,商業銀行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與發展策略,結合自身優勢,及時制定互聯網市場進入策略,在互聯網金融業中維護自己的地位。
【關鍵詞】銀行;互聯網金融;策略
一、發展直銷銀行是大勢所趨
直銷銀行(Direct Bank)是指沒有營業網點,不發放實體銀行卡,只通過網絡、電子郵件、手機、電話等展開業務的銀行。從字面意思理解,直銷銀行重點是直銷,而不需要顧客去實體網點進行業務辦理,同時直銷銀行的好處是可以24小時按照顧客的時間辦理業務。大多數直銷銀行與銀行名稱相同,但平安銀行、包商銀行的直銷銀行名稱是橙子銀行、小馬BANK。
以前,銀行的競爭力通過實體網點的數量來體現,將來銀行的競爭力將通過直銷銀行體現。雖然同屬于線上銀行,直銷銀行不同于互聯網銀行,它作為銀行的一個部門屬于國有銀行,有更多的發展自主權和靈活性。目前主要業務是賣金融產品,如貨幣基金、銀行理財、保險、基金等,此外還有賬戶管理、轉賬匯款、支付等基礎功能。雖然直銷銀行的主營業務是賣金融產品,目前銀行理財還需面簽,直銷功能還沒完全打開。導致客戶還是需要去實體網點進行登記、授權。雖然這與征信體系的建設不完善有著很大的關系,但銀行可以根據自己客戶的業務信息,發展優質客戶、潛在優質客戶,分別開放直銷功能。
二、通過智能設備升級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
作為銀行自助設備中的新興成員,VTM(Virtual Teller Machine)遠程智能柜員機無論是在部署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的過程中,還是在開設具備“智慧金融”服務理念的智能自助銀行的過程中,都可以幫助用戶實現對公對私、國際國內、本外幣、金融理財等全方位金融服務,個人可以自助完成約90%的金融業務;此外,像身份信息采集、資料掃描、票據收納、回單打印蓋章等等,都可以通過VTM自動化引導流程幫助用戶完成。在使用時,用戶僅需填寫業務申請、提交相關單據就可以自助完成交易。借助高品質攝像頭及視頻通話軟件,應用公安部核準的身份證識別儀識別客戶身份證,以及對手寫簽名筆跡進行電子加密并集成在所簽署的文檔之中等一系列信息技術手段,VTM 設備解決了在自助設備上實現銀行在發放信用卡過程中必須要遵守的信用卡“三親”原則,即親見申請人本人,親核申請人身份證原件,親見申請人本人簽字。填補了諸如開戶、掛失、簽約類等業務在互聯網金融自助領域的應用的空白。
三、進行互聯網金融業務流程再造
雖然各商業銀行都成立了互聯網金融營銷中心或者是網絡金融部,但是在部門運營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如互聯網金融業務部門在發展客戶群體時,容易和傳統柜臺業務出現內部競爭。商業銀行需要針對自身特色的互聯金融業務、內部的物力和人力資源儲備,以及業務流程的特殊性,進行有的放矢的業務流程優化。首先,確立商業銀行的互聯網金融核心價值業務及流程。需要考慮如何借助諸如微博、微信、移動銀行以及智能微型銀行網點等多種新興渠道,將現有的銀行金融服務資源進行整合,針對不同渠道特點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其次,“網絡金融部”要以提供客戶的產品和服務設計為導向,來制定各個業務成員的職責權限、協作模式和考評指標,最終實現日后的順暢業務協作。最后,重視綜合型人才的培養。互聯網金融領域是一個“交叉學科”領域,融合了金融、通訊、IT、營銷等多行業,需要既懂金融,又具備網絡開發、軟件設計技能的綜合型人才。
四、構建互聯網金融業務平臺做好頂層設計
構建互聯網業務平臺,離不開數據和信息的獲取和運用。麥肯錫咨詢公司在其研究報表中分析了不同行業從大數據浪潮中獲利的可能,而其中金融行業拔得頭籌。其一,銀行本身面臨足夠大的客戶群體,擁有大量的客戶數據和交易數據;其二,銀行已經在以信用評級模型為代表的數據分析上積累大量的實際經驗,具備向“大數據”跨越的基礎。傳統方式下銀行可以掌握客戶的基本信息,但是客戶的興趣愛好、生活習慣、行業領域和動態信用等信息卻是難以掌握的;這些數據信息廣泛存在于網絡和電子商務中。整體來說,銀行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來構建“大數據”能力:一是通過與已有的大型互聯網社區、電子商務企業深度合作來獲取數據,提供金融服務;二是通過自建平臺來獲取數據,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從長遠發展來考慮,自建平臺是銀行較優的選擇。
首先,在構建的過程中,各商業銀行需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合作。雖然,國有商業銀行在人員、資金等資源方面比其他商業銀行占優勢,但由于受制于銀監會及“船大難調頭”的關系,相對缺乏靈活性。而其他股份制銀行則受制于資源的匱乏,因此在平臺建設方面,發展現狀都大同小異。因此,各銀行在平臺建設方面,應積極向國家層面建言,與公安、房產、交通、工商等部門聯網,并充分利用征信體系,建立起自身的企業、個人客戶信用機制,從而保證貸款、抵押等業務的順利實施。
其次,對構建的平臺加強營銷管理。由于金融業一直是處于壟斷行業領域,相對于其他行業,缺乏一定的營銷意識。除了在銀行內部,很少能見到各商業銀行的商業廣告,更不會涉及相關業務。因此,社會大眾對銀行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知之甚少。而互聯網企業BAT等企業借助自身的網絡及溝通工具優勢,很快將開發的金融產品介紹給大眾,從而金融產品深得民心。所以,商業銀行應在構建起互聯網金融平臺后,通過營銷管理,對其推廣。主要可以通過媒體渠道對其特色功能進行介紹、廣而告之,從而引起客戶群體的興趣。
最后,降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信息安全風險是重中之重。互聯網領域中的信息技術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當其觸及到互聯網金融領域時,無論是安全隱患的表現形式還是危害程度,都會成幾何數量級增大。黑客、釣魚網站是目前網絡平臺的大敵。黑客可以潛入銀行業務后臺修改程序及數據,摧毀數據庫,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而釣魚網站的出現,很容易讓客戶的信息被盜、造成資金流失。由于安全標準缺失使得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移動銀行存在多種風險挑戰。在風險監控方面,銀行可以在自身努力下與第三方信息技術公司合作,加強對各種風險的監控,確保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正常運轉。
【參考文獻】
[1]MANYIKA J,CHUI M,BROWN B,BUGHIN J,et al.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J].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11.
[2]劉天白,廖常如. 銀行試水大數據時代[J]. 銀行家,2013(2).
[3]賴玲玲,豐翔,豐林. 互聯網金融時代傳統銀行業的發展策略[J]. 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
[4]楊曉波. 城市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構建研究[D]. 山西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