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林煌
【摘 要】商業模式創新已成為管理學領域的研究熱點,本文從商業模式創新的概念、驅動力和途徑三個方面對國外商業模式創新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商業模式創新;創新驅動力;創新途徑
一、商業模式創新的概念
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對商業模式創新概念有不同的界定方法。技術創新學者從“創新”核心議題出發,把理解“商業模式創新”概念的重點放在了“創新”上。Chesbrough(2006)提出了開放式創新理論,他認為企業必須創立與其核心技術相匹配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建立啟發式邏輯,并把技術與其蘊含的潛在經濟價值聯系起來的過程。在戰略學視角下,Schlegelmilch等(2003)認為,商業模式創新是一種戰略性創新,通過顛覆既有規則和改變競爭性質來重構企業既有的商業模式和市場,在大幅度提升顧客價值的同時,實現企業自身的高速增長。而營銷學者主要從導向視角來界定商業模式創新概念,例如,Aspara等(2010)把商業模式創新定義為“一種重塑既有市場結構、面向消費者潛在需求、實現顧客價值跳躍式增長、設計獨一無二的業務系統、開發新渠道或者徹底改變競爭規則的創新”。
二、商業模式創新的驅動力
商業模式創新的驅動力是形成商業模式創新的基礎,是商業模式創新過程的重要決定因素。
1.技術推動。Amit和Zott(2001)等學者認為,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是商業模式創新的主要動力。Yovanof和Hazapis(2008)等學者的研究也表明,在更廣泛的IT和ICT領域,產業模塊化和產業融合等技術變化推動了美國、歐洲國家和日本相關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而且商業模式創新有助于企業在更大程度上獲得技術變化所帶來的收益。
2.需求拉動。商業模式創新研究從互聯網行業到更多其他領域的拓展促使人們認識到商業模式創新不是僅由技術推動。德勤公司(Deloit-te Research,2002)在對15家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進行研究后發現,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的主要動力并不是技術、法規和社會經濟變化,而是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長期擁有但被忽視或未得到滿足的需求而進行的努力,如美國西南航空提供的廉價短途航空旅行服務。
3.競爭逼迫。市場競爭與經營危機壓力是迫使企業尋求創新機會的一個重要原動力,也是逼迫企業實施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驅動因素。IBM(2006)對世界范圍內765個CEO或公司高管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大約40%的CEO或公司高管擔心競爭對手的商業模式創新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行業前景,因此,他們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夠參與和掌控這種創新。
4.政策驅動。國家政策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難以規避和改變而只能服從和響應的因素。歐洲SI4S研究項目中發現,政府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商業模式創新的觸發器,政府可能直接促進某種創新(通過R&D資助等),也可能導致新規則的產生。例如,節能減排的目標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三、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
如何實現商業模式創新是商業模式創新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研究商業模式結構與創新驅動力的目的所在。
1.基于創新程度視角的研究。由于不同類型的企業實施商業模式創新的程度不同,因此有學者根據創新程度把企業分為不同的類型,試圖探討不同類型企業的創新途徑。Linder和Cantrell(2000)把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分為四種類型:一是挖掘型,即在不改變商業模式本質的前提下挖掘企業現有商業模式的潛力;二是調整型,即通過改變產品/服務平臺、品牌、成本結構和技術基礎來調整企業的核心技能,提升企業在價格/價值曲線上的位置;三是擴展型,即把企業的現有商業邏輯擴展到新的領域;四是全新型,即為企業引入全新的商業邏輯。
2.基于商業模式要素視角的研究。雖然迄今為止不同學者對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仍然存在不同看法,但大家還是認同產品或價值主張、目標客戶、供應鏈或伙伴關系以及成本與收益模式是商業模式的核心構成要素。Osterwalder(2004和2007)更具體地指出,在商業模式這一價值體系中,企業可以通過改變價值主張、目標客戶、分銷渠道、顧客關系、核心能力、價值結構、伙伴承諾、收入流和成本結構等因素來激發商業模式創新。
四、研究展望
商業模式創新研究為時較短,盡管國外商業模式創新研究成果較為豐碩但仍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有大量理論空白需要填補。筆者認為未來可在以下兩個方面深入研究:第一,加強商業模式創新案例研究工作。第二,深化商業模式及其創新價值評價的研究,建立更加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和量化方法,從而為企業決定是否進行商業模式創新、選擇商業模式創新方向及評價商業模式創新的結果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Chesbrough H W. Open business models[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6.
[2] Schlegelmilch B B, et al. Strategic innovation: The construct, its drivers and its strategic outcomes[J]. 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 2003, 11 (2) : 117-132.
[3] Aspara J.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vs replicati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strategic emphases[J]. 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 2010, 18 (1) : 39-56.
[4] Amit R. and Zott C,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 Strategy Manage [J],2001, 222,:493–520.
[5] Yovanof, G S. and Hazapis, G N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services, or business models [J].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2008,45(4):569-583.
[6] Deloitte Research. Deconstructing the formula for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EB/OL]. http://www.deloitte.com/dtt/cda/doc/con-tent/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pdf, 2002.
[8] Linder, J, and Cantrell, S. Changing business models: Surveying the landscape[R]. Accentur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Change, 2000.
[9] Osterwalder, A. The Business Model Ontology. A Proposition in a Design Science Approach [D], University of Lausanne, 2004. & Osterwalder, A.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innovation[EB/OL]. http:// business-model-design.blogspot.com/,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