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喆
【摘 要】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在1874年寫下了《不合時宜的沉思—歷史學對于生活的利與弊》,其中提到批判性歷史是他提出的第三種分析歷史、更好地對待服務生活的方法。此文目的是批評德國歷史學家在十九世紀的背景下走向極端專業化的發展。這種極端的發展,是學者們把理論置于事實之上,嚴格按照史料考證,試圖把歷史從哲學中解放出來。在尼采看來,這似乎是對歷史的過度陶醉,而這樣的發展不利于生活的發展。
【關鍵詞】批判性歷史;哲學;發展
在現代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如何處理城市歷史環境的諸多問題,包括歷史建筑、外部環境等。歷史遺址的保護與改造是基于功能考慮還是遵循歷史情感,是我們現在必須討論的問題。自20世紀20年代現代建筑發展以來,城市發展的趨勢是設計更多的標準化建筑,以提高可用性和更少的建筑材料預算。因此,在現代城市的探索過程中,一部分被認為具有較低的歷史價值的遺跡被拆除,為更高效的生活空間和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商業空間騰出空間。但對歷史價值的主觀判斷需要辯證地看待,也就是用批判性歷史作為工具,更加慎重地對待歷史環境。
現代城市的發展和十九世紀對歷史的態度就像兩個人站在繩子的兩端,而尼采的思想是站在這根繩子之外。用批判性歷史的概念用來思考二十一世紀的城市設計,反映了如今如何對待城市中的歷史遺存。尼采的批判性歷史思想不是簡單地得到歷史的保留或消解的結果,而是提供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用城市現存遺跡來判斷批判性歷史中的否定歷史;第二部分,用歷史價值高于現實價值的思想來判斷遺址的發展;第三部分,辯證地探討歷史價值與使用價值在當代城市設計之間的關系。
一
批判歷史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極的。在尼采看來,歷史從生活中獲得判斷。然而,“對于所有存在的人來說,這句話是值得毀滅的。所以如果什么都不存在會更好”(尼采1874年,第76頁)。這否定了歷史的存在,也否定了發展的價值。
以研究地塊卡迪夫格蘭治鎮為例,城市記憶的歷史遺存一部分被保留在此。以位于鎮東北角靠近市中心的老電車停車樓為例,這是該地區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被列為卡迪夫市二級保護建筑物。停車樓于1902年作為有軌電車服務站建造,于1925年時,這座建筑被擴建成現在的樣子。1997年起成停車樓被閑置。城市議會參考2003年時就被提出的改成藝術中心的提案,于2016年春季改造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該建筑已開發了電影院、健身房、畫廊、舞蹈工作室、科技公司等30個空間單元。而與城市組織的合作包括卡迪夫大學、Natwest銀行等加強了格蘭治鎮與城市機構的聯系。
格蘭治鎮的電車停車樓作為歷史遺跡只有改造更新才能使其恢復活力,適應現代生活環境。原本只設計用于車輛,現在已成為市民的公共空間。它將原本高天花單層空間劃分為多層空間,房間像玩具磚一樣交織在一起,這些小空間可以根據租戶的不同需求進行分配。空間的重新劃分給了它更多的功能可能性。這符合我們對現代生活的要求。如果把這個轉變的例子放在一個“由生命審判的法庭”上,它的審判結果是肯定的。而若遵循“不存在會更好”的觀點,保持它原貌,那么一旦失去使用功能,一個歷史遺存很快就會被破壞和遺忘。
堅持歷史不等于保護歷史,歷史將面臨失去保護而消失的風險。從這個角度看,歷史的本質是一種思想的負擔、束縛和禁錮。歷史越久,人們就越缺乏創造性精神和創造性思維。他們直接享受著這個城市的歷史環境,并為他們對歷史的保護而自豪。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失去了創新的能力,變得麻木。因此,這座城市將變得空虛、破敗、古老和荒蕪,歷史故事卻沒有生命力和價值。
二
尼采提到的另一種觀點:“通過判斷和摧毀過去來服務生命的人和時代總是危險的和瀕臨滅絕的人和時代。”(1874,p76)。對過去的破壞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它忽視了歷史和文化對現在的作用。
就停車樓而言,土地的這種轉型在一定程度上摧毀了其100多年來作為運輸服務中心的獨特身份。當它為適應現代生活改作一個藝術中心,也失去了原來的身份特點。它可以被放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成立它的價值。有證據表明,在2008年,作為卡迪夫申請競標歐洲文化之都的一部分時,格蘭治鎮的電車停車樓并未入選。如何保持它的原始外觀,同時賦予它現代的功能?如保留它原來的結構,展示它原來工作的圖景,將其建筑及內部空間直接作為展品,改建為博物館。這將使這個建筑具有自身的教育功能價值。
事實上,許多城市的歷史環境保留了它們原來的面貌,甚至保留了它們被摧毀的方式。例如,德國海德堡城堡。它在戰爭中曾多次遭到破壞,但它保留了戰爭的痕跡,而不是重建它來造成二次破壞。直譯“Heidelberg”這個城市名時,應該翻譯成“海德爾山城”,但它被稱之為“海德爾城堡城”海德堡,除了音譯之外也許也因為它的歷史遺跡。一座城市因為歷史而變得更加獨特。
有軌電車停車樓與海德堡城堡不同,它的歷史只是作為一個電車服務中心或車輛維修中心才有的一百年的歷史。這是它在過去幾十年中的功能,如果城市設計需要保留其歷史身份,那么它只能以其單一功能為代價。因此,不建議將歷史價值置于該遺址使用價值之上。
三
從上面的討論來看,否定新的發展和歷史都是對城市的傷害。
意大利建筑家羅西(1984[1982])的觀點是城市科學不是一門歷史科學。因此,城市只是歷史的發生地,而不是歷史本身。任何推動城市發展的新事物都是值得紀念的。城市規劃設計作為一門科學,在學術原理和技術指導的支持下,需要研究不同群體居住在城市中的需求。羅西說“由單一功能決定的建筑只能用功能來注釋”,但只有當建筑被賦予某種文化時,它才能作為歷史被銘記。文化可以理解為過去知識、道德和習慣以及情感記憶的復合物。只有當它的功能轉變后,它被拋棄的功能才能成為一個歷史故事被人們對待,人們的記憶才能使這種故事成為一種文化。功能的更新使被丟棄的功能成為記憶,而文化也是一種記憶,因此一旦功能被轉化,這部分變化就可能成為文化。功能的變化是發展的結果。所以只有不斷地發展歷史,才能使歷史轉化為一定的文化,被人們銘記。從這個角度來看,歷史的發展需要保持自身的生命力。
歷史環境代表了該地區的人文特色,包括建筑、街道、場所、形式、活動和獨特的氛圍。保護區域特色、文化生態和地方精神,直接關系到居民的生活條件等實際問題。保護不是要鞏固歷史環境的現狀,而是要保持自然環境和歷史環境質量的動態維護和管理。同時,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人們對城市的認識逐漸加深,城市是一種重要的生活環境形式,現代城市的多功能發展源于歷史城市的發展。歷史環境是人類共享的資源,也是社會、經濟、學習、娛樂的資源。歷史遺址作為地方文化、旅游和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對塑造歷史環境中的區域特色具有積極作用。此外,歷史環境也可以為一個地區帶來高品質和豐富的想象設計靈感。所以歷史不應該被忽視。
四、結論
批判性歷史的概念實際上并沒有告訴我們如何讓歷史服務于生活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是引導我們運用辯證思維來分析歷史在城市中的作用,并通過評估歷史環境價值加以利用或再生。我們又回到了歷史為生命服務的觀點。只有把歷史環境的使用價值放在首位,才是最有利于生活的方式,也是利用歷史的最佳方式。我將提出兩個切實有效的概念建議,并總結電車停車樓的分析。
首先,人們可以考慮當代生活的要求來選擇歷史,因為他們對歷史的需求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電車停車樓位于格蘭治鎮與市中心的交界處。
其次,當代城市的周邊環境應考慮歷史環境,歷史建筑也應與現代城市環境相適應。其余的歷史建筑都是為過去設計的,如果周圍環境發生變化,可能會與當前環境不相容。停車樓在改造之后外部人行道上鋪設了清晰的指示標志,以及現代城市環境基本城市家具。
批判歷史不是衡量歷史遺址價值的唯一方法。我們需要根據現實操作考慮更多的環境背景情況。追根溯源的功能似乎比追根溯源的歷史情感更適合現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