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宇婷 薛超 趙毅 孫琳玲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獨立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也積極引入并運用了微課教學,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本文就微課教學現狀,提出了一系列教學策略和措施。
【關鍵詞】獨立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微課;教學研究
一、做好微課教學的準備工作
在進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實踐教學時,獨立院校相關教師應當立足于教材內容,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深入分析研究教材中的重難點,開展模塊化教學,針對每一個章節對教學內容進行知識的精簡提煉,找出學生感興趣的時事熱點,對學生的思維和思想進行引導,進行針對性教學,尋找課程教學價值,提高教學有效性。具體而言,教師應當選擇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教學內容作為微課選題,對知識點進行細化分解,明確教學目標,并且制作出生動形象、豐富活潑的微課教學設計,有針對性地開展情景教學法、問題導向法、任務驅動法等等教學模式和方法,科學合理對教學時間進行安排優化,采用腳本式的教學結構,優化微課教學設計,提高實施效果。
二、設計制作自學任務表,實現課前預習
為了充分發揮出微課教學的價值和作用,教師應當立足于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整合教學資源,對微課課件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和制作,同時,教師應當根據微課的實際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學生自學任務表,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前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獨立完成自學任務表,使學生意識到自學任務表是教學的第一階段,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意識到自身的教學主體地位,接受學習任務和目標,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另外,教師也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進行科學的劃分,通常可以采用“2+2+1”的模式,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實現課前預習,此時的自學任務表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提前了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課程教學的重難點和目標任務,實現課前自主預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觀察,引導學生對教學的重難點知識進行記錄,完成課前預習習題,其后進行自我反思,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時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微課教學質量。
三、注重微課重難點,強化課堂教學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課堂教學時間是十分有限的,為了充分體現出微課的作用,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科學合理對微課進行安排,在選擇微課主題和實踐教學內容時,不僅僅應當結合教材內容和目標,邏輯清晰,課件短小精干,對教材內容進行鞏固和完善,還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凸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課程的專業性。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采用問題導向法、任務驅動法、情景教學法等等教學方法對教材中的重難點進行梳理,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提高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理解和認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談論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觀察學生的綜合表現,從整體上把握教學進度,引導學生從多層次、多角度進行深入分析,拓展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四、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增強微課教學效果
在進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微課課件的優化制作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用豐富的微課案例、資源要素、動畫動漫、圖片視頻以及word、PPT等等,將微課的學習流程簡化,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具體程序和操作流程,明確微課教學的意義,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辯論賽、演講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進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課程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垃圾分類的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身動手實踐對垃圾進行科學分類,最終實現環保的目的。
五、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實現課后鞏固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終端設備設施已經逐漸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工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微課課后進行自主學習,開展有針對性地知識鞏固學習,有針對性地觀看微課課件和視頻,延伸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課程知識。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在課堂教學中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移動終端中通過微課進行知識的查漏補缺,從真正意義上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另外,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熱點新聞,制作出時事政治方面的主題課件,供學生進行研究分析,從而使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理論課程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學生的實際需求不脫節。
六、加強對微課教學的綜合全面評價
為了提高微課的教學價值和意義,在開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微課教學之后,獨立院校應當邀請相關的專家對微課的設計開發、選題應用等等情況進行分析,根據相關的評價標準,考核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和教學特色的體現情況。具體而言,考核評價的具體范圍主要有:微課的組織設計、教學方案的可實施性和可行性、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組織結構的科學合理編排、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目標的實現等等,同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和期末成績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情況等等進行綜合評價,例如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學習主動性、自學任務表的完成情況等等,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實現全面客觀評價。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獨立院校及相關《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應當做好微課教學的準備工作,設計制作自學任務表,實現課前預習,注重微課重難點,強化課堂教學,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增強微課教學效果,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實現課后鞏固,加強對微課教學的綜合全面評價。
【參考文獻】
[1]唐暉. 獨立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課教學改革中微課模式的應用實踐研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7(10):28-29.
[2]何春霞. 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獨立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課微課開發實踐——以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為例[J]. 廣東教育(職教版), 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