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大數據在為電商運營推廣服務中帶來了諸多“變量”,這其中大數據“殺熟”便成了國人“十大消費輿情熱點”之一。
一方面是平臺利用消費者信息裸奔玩“定價游戲”,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困于特定消費癖好的“信息繭房”,漸漸陷入運營商的“囚徒困境”。大數據“殺熟”從實驗開初利用高科技搞營銷手段的創新探索,到一些無良商家利用大數據壟斷優勢,屏蔽消費者知情權、對消費者進行信息誤導搞“算法歧視”,令消費者淪為“沉默的羔羊”,這其中存在著諸多消費者權益保障、行業反壟斷以及市場公平交易等焦點話題。
因此,本策劃從大數據“殺熟”的形成軌跡入手,就經濟、倫理和法治角度進行觀察與剖析,力求厘清大數據應用的法律與倫理邊界。對于大數據技術應用以及“殺熟”行為這種商業模式本身,目前我們應當持“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基調,在鼓勵創新的同時,充分發揮市場自治的作用。同時,也建議立法部門,與時俱進、多方調研,不斷完善大數據“殺熟”所涉及的法律規制。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