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華
摘 要:目前各行業加快了國際一體化的進程,企業針對各專業的人才提出愈來愈高的要求,特別是針對創新創業能力方面。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系統中至關重要的構成部分,是人才培育的主要平臺,現階段要切實轉變傳統觀念,完善培育人才的目標,積極主動地探究培養人才的模式,從而使我國的素質教育更上一層樓,為促進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在培育人才的目標方面存在相應的偏差
現階段高職院校按照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制定了有效的培育專業人才的相關方案,導致以下結果出現:高職院校雖然為企業及社會培育且傳遞諸多技能型與應用型人才,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然而缺乏創新創業發展的驅動力,長此以往,所培育出來的人才屬于相對單一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其培育的目標和培育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目標存在極大的偏差。
(二)沒有深層次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在師資方面,沒有加大投入的力度。高職院校的有關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師資,普遍源于校內的素質課老師或學生的輔導員,這些教師均通過轉崗而逐步成為創新創業方面的教師,其知識體系有待健全,同時缺乏創業的經歷與經驗,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做到理論與實際相聯結,使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受到深層次的影響。同時學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與關注,未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真正地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在潛意識之中,混淆了創新創業教育與上崗就業教育工作的概念。
(三)學生缺乏有關創業實踐方面的機會
高職院校將培育學生的操作技能作為主旨目標,所以在總課時中,有關各專業方面的實踐課的比率超過50%。但是著眼于整體的角度,學生有關創新創業方面的實踐較少,相關比賽的參與程度不高,比如在參與各種類型比賽的總人數中,參與創新創業大賽的人數比例較少。
二、高職院校培育創新創業人才的問題分析
(一)高職院校缺乏相應的責任感
目前我國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目標,將對高職院校創業創新教育提出高標準與嚴要求,然而現階段一些高職院?;蛑饕χu比院校及客觀地評估建設水平等,或者加強軟硬件的建設,或在招生上加大宣傳的力度,總之沒有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因此要想切實提高自主創新的水平,高職院校要切實地認知與意識到創新教育是至關重要且勢在必行的,著眼于建設創新性國家目標的角度,切實增強責任感與使命感。
(二)針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撐力度有待于加大
目前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在所出臺各項文件的要求下,一些高職院校構建創新創業基地,優化眾創空間,旨在以平臺為依托,培育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能力。調研數據表明:在高職院校中,創業園區的利用率低。其原因包括:第一,政府針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缺失扶持的力度,未頒布相應的政策,增加了創建與運作創業園區的壓力;第二,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思路不明確,缺乏健全的培養體系以及完善的管理運作機制。
(三)缺失培育創新創業人才的資源
近些年來,高職院校均在探究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以及發展途徑,一些院校雖然獲取成功,但其模式是極其特殊的,缺乏能夠推介以及參考的相關經驗,大部分院校一邊運作一邊探究,基于某種原因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進程遭遇阻礙。高職院校缺失具備一定規模的、與專業相契合的企業進行相應的合作且對資源予以共享。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有時只是高職院校的“一廂情愿”,企業或置之不理,或持淡漠的態度,其原因是:著眼于培育創新創業人才的角度,企業和高職院校在協同創新的時候,缺乏能夠共享的資源,這意味著缺失利益共同點,因此企業不會積極廣泛地參與高職院校培育創新創業人才的工作。
三、多方協同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下的
創業教育對策
(一)學校與政府協同的人才培養體制
高職院校聘請政府的相關管理者、企業家、相關骨干等構建創業教育委員會,使其積極廣泛地參與培育創業教育人才方案的制定、構建課程的體系等環節,共同加強創業基地的建設,政府要對大學生的創業構建且優化良好的政策環境,為大學生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循序漸進地形成與完善適應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有關創業教育方面的校企合作機制,諸如針對大學生廣泛地實施 KAB與SYB項目(團中央、全國青年聯合會等組織研發的創業教育項目,旨在增強大中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其創業能力)。高等院校有效地運用KAB、SYB創業教育基地以及俱樂部等平臺,有效地聯絡KAB以及SYB項目,加強校園和項目組的聯合且共同做好課程建設,廣泛開展社團活動,深層次地研究與剖析創業教育的內容。高職院校要加強和創業園、科技局、科技園之間的合作,共同舉辦創業培訓講座活動,加強創業基地的建設,在創業政策方面予以強有力的扶持,在基金上予以相應的資助,加大宣傳的力度等,從而為大學生創業打造優質的環境。
(二)學校與企業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
加強創業教育師資團隊的建設,與企業之間彼此融合,聘請企業家與著名的工匠前往高職院校充當教師的角色,由其講述創業的經歷,既活躍課堂的氣氛,又使學生增加感性方面的認知。聘請已獲取成功的企業家、創業者、管理學家、營銷專家、咨詢師、律師等任職創業教育學科的兼職教師,在其師資團隊中引入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特長的素質高的人才。積極地打造與建設實訓的平臺,健全技能實訓體系,形成逐步遞進的模式:首先為實驗,之后進行實訓,然而進行在崗位中實習,最后為畢業實習。構建多元化形式的實踐實訓環境,其形式包括多媒體實訓室與校企合作企業等。積極主動地構建“廠中?!迸c“校中廠”,使師生分別在工作中教學與學習,接受廣泛的實踐訓練,充分地提升創業水平。學校加強教師團隊建設,不斷提高雙師素質,打造頂崗實習以及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適宜其專業的實踐崗位,工學結合的流程相當于循環的過程,即創業型企業首先對工作崗位予以明確,之后上崗進行培訓,然后在崗位中實踐,接下來考核其業績,最后對崗位予以調節,再上崗進行培訓。總之,不斷往復,形成良好循環,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在工學交替階段要加強教育教學的管理,構建且完善專業化的運作機制,保證學生提高職業素養與技能水平,為學生在創業方面獲取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學生與教師協同的人才培養模式
教師要采取掛職鍛煉等方式積累豐富的經驗且使知識結構得以充分的優化,提高實踐的水平,將自己打造成優秀的職業教育人。教師要在制定培育高職教育人才方案、健全課程體系、優化教學與實訓模式、健全評估體系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從而培育出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教師要以工學結合的思想理念為依托,以實現工作流程系統化為基礎,以“基礎課—核心課—職業拓展課”為主線,健全有關培育創新創業人才方面的課程體系,將其知識與技能融合于課程內容之中,與時俱進,滲透行業企業發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彰顯創新性與前瞻性。創業創新課程的教師要創新評教模式,有機地結合教、學、做、評等環節。在教育理念中,倡導發揮行動的導向作用,以不同的教學模塊為依據優化教學模式,有機地結合現場教學與案例教學以及項目教學。基于實訓的環節,以職業崗位的主要特征為依據,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實施仿真模擬、進行實踐以及頂崗實時等,使學生增強對職業以及崗位的感受與體驗。教師強調學生要提高職業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倡導過程化考核,著眼于課程實踐、企業的經營業績、評價等多個維度健全評估課程的體系。學生要發揚主人翁精神,廣泛參與創業創新實踐活動,累積豐富的經驗,培育求實創新的優良品質,提高創業創新能力,實現由喜歡專業至喜歡職業的蛻變,最終成為與時代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四、結語
高職院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構成部分,是培育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平臺,培育創新人才是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的需求,將推動高職教育的改革。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獲取了豐碩的成果,然而培育創新創業型人才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社會與學校形成合力,優化人才的培育模式,學校與企業加強合作,做好課程建設工作,啟動師徒制,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健全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為今后的創新創業積累豐富的經驗且增強知識儲備。
參考文獻:
[1]文瑩.高職院校發展新常態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文存閱刊,2018(7).
作者單位: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